第四次扣響港交所大門,決策類人工智能“龍頭”第四范式為何如此執念上市?
人工智能領域龍頭第四范式又雙叒叕來遞表了。
4月24日,根據港交所官網披露,第四范式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為其獨家保薦人。
資料來源:第四范式招股說明書。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第四范式擬將此次IPO募集資金用于:加強基礎研究、技術能力和解決方案開發;拓展產品,建立品牌及進入新的行業領域;尋求戰略投資和收購機會,從而實施長期增長戰略,以開發解決方案及拓展及滲透所涵蓋的垂直行業;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第四范式第四次提交招股書。2021年8月13日、2022年2月23日、2022年9月5日,第四范式曾“樂此不疲”三次遞交招股書,但遺憾的是,均以“折戟”而告終。
與第三次招股書不同的是,第四范式此次披露了2022年全年業績表現,雖然仍為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老大哥”,但依舊難逃虧損的魔咒,三年更是累虧42億元。
這或許就是第四范式急需IPO“上岸”的根源所在。
并無重大改善的第四范式,此次IPO勝算又在幾成?
01
群狼環伺,決策類人工智能老大哥壓力真不小
據公開資料顯示,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9月,是企業人工智能的行業先驅者與領導者,提供以平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使企業實現人工智能快速規模化轉型落地,發掘數據隱含規律并全面提升企業的決策能力。
資料來源:第四范式招股說明書。
第四范式在先進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并率先將這些技術應用于商業解決方案,涵蓋眾多行業,包括但不限于:金融、零售、制造、能源與電力、電信及醫療保健。據灼識咨詢報告顯示,第四范式自動機器學習算法是世界上最前沿的自動機器學習算法之一,而創始人戴文淵也都是遷移學習領域的領軍人物。
近年來隨著數據量增長、計算及算法基礎設施進步和各行業領域部署人工智能應用意識提升,人工智能行業飛速發展。其中,在應用人工智能的先行者中,中國市場高度活躍,現正以不斷跨越現有邊界和急劇涌現的人工智能創新引領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根據灼識咨詢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支出2255億元,預計于2027年將增至691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25.1%。
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可按照應用領域分為四大類別:決策類(第四范式)、視覺(“四小龍”商湯、曠世、依圖、云從)、語音及語義(科大訊飛)和人工智能機器人(大疆)。其中,決策類人工智能有望成為增長最快的類別,2022年中國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的支出規模為532億元,預計2027年將增至210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31.7%。
資料來源:灼識咨詢報告。
在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中,中國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細分市場正不斷擴大,2022年該市場在人工智能支出方面為128億元,并估計將以42.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于2027年增長至749億元,超越決策類人工智能行業的整體增速。
資料來源:灼識咨詢報告。
那么問題來了,第四范式在中國決策類人工智能行業份額如何呢?
據灼識咨詢資料顯示,以2022年收入計,第四范式在中國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占據22.6%的市場份額,也即最大市場份額,還遠超排在后面的第2~4位。
資料來源:灼識咨詢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四范式選擇布局決策類AI賽道,成功地躲開了“四小龍”的圍追堵截,但實際上面對的競爭對手要比“四小龍”還要大。
根據第四范式在招股說明書中的附注,與其有競爭關系的A、B、C、D四家公司應該分別為百度、阿里、華為、騰訊。
資料來源:灼識咨詢報告。
而與這些互聯網巨頭在金融業數字化領域競爭,第四范式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02
備受資本青睞,但至今尚未實現盈利
不得不說,第四范式一直都是資本的“寵兒”。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第四范式自成立以來已完成了11輪融資,融資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背后不乏有像紅杉中國、創新工場等明星機構,更是首家獲得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行共同投資的AI企業,飽受資本青睞。
但就業績來看,第四范式恐怕很難支撐起太高的估值。
近年來,第四范式搭乘行業東風一路高歌猛進,2020年至2022年收入分別為9.42億元、20.18億元及30.83億元,主要來自先知平臺及產品和應用開發及其他服務兩部分,比重相當。其中,前者主要通過軟件使用許可及人工智能操作系統SageOne銷售提供,而后者則是幫助客戶利用先知平臺開發定制化的人工智能應用。
然而可惜的是,第四范式至今尚未實現盈利,2020年至2022年分別產生虧損凈額為7.5億元、18.02億元及16.53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42億元。
資料來源:第四范式招股說明書。
對于虧損的原因,第四范式解釋稱,“為開發及增強公司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棧而產生的研發開支;為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擴大我們的用戶群而產生的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主要來自支付予公司雇員的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及與授予公司投資者的若干非經常性優先權有關的贖回負債的利息開支”。
另談及2022年虧幅同比減少,第四范式解釋為,“主要因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減少”。
的確,作為一家AI企業,第四范式研發投入自然不小,2020年至2022年研發投入分別為5.7億元、12.5億元、16.5億元,連續多年高于其他兩項行政、營銷的開支的總和,對利潤形成較大侵蝕。
實際上,AI行業虧損早已不是秘密,包括“四小龍”在內的整個AI技術行業也都處于虧損狀態。如何“保現金流”才是當務之急。正如第四范式創始人戴文淵表示的那樣,“新一波AI技術革新帶來市場增速將遠高于第四范式過去的預測。相比虧損,增長才是第一要素,對于公司只要保持良好的現金流就足夠”。
截至2022底,第四范式共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3億元,較上年同期12.9億元有所增長。但照這么虧下去,第四范式都堅持不了1年。
在ChatGPT爆火的當下,即使持續虧損,第四范式也沒放過布局大模型產品,順勢于今年3月推出了自家的SageGPT。
據官方介紹,這是一款面向企業用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具有處理文本、圖片、視頻的多模態能力。因為這是為企業而非個人設計的,預訓練所用的數據來源于第四范式的內部數據庫、客戶的業務系統,總體對算力要求不高。
03
標桿用戶收入增加或存“天花板”,還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
當然,第四范式也在積極改善財務表現,其中重要一點在于吸引及留住用戶。但從結果來看,成效并不顯著。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第四范式分別擁有47名、75名及104名標桿用戶,同期分別獲得21名、33名及36名新標桿用戶。而所謂標桿用戶,是其重要“氪金”用戶,指的是財富世界500強或上市公司的先知平臺終端用戶,貢獻了大部分營收。同期第四范式標桿用戶分別貢獻其收入的61%、51%及60%。
雖然近三年第四范式每名標桿用戶的平均收入分別為1230萬元、1370萬元及1790萬元,在逐年增加,但這種增長或許是有限的,而這與其銷售模式有一定關系。
據悉,第四范式提供的解決方案多為一次性銷售,而非持續訂閱,以先知平臺及產品為例,該業務主要通過軟件使用許可及SageOne銷售提供,很有可能無法在初次銷售后有效留住用戶,并且無法保證用戶能夠在短時間內再次購買更多算力,或者根本不會再次購買。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范式還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
此前3月2日,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和安全局(BIS)將第四范式等28個中國實體和個人列入最新“實體清單”(Entity List)中。
對此,第四范式發布聲明稱,“公司對此強烈反對,而且表示公司所有核心技術全部來自于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和服務的交付過程中,不依賴于美國進口”,同時還強調,“列入實體清單幾乎不會對公司業務產生影響。”
當然,第四范式并非是首家上市進程中面臨美國出口管制措施的AI公司,此前商湯科技上市時同樣面臨類似情況。
但無論怎么說,增強自身造血能力才是第四范式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