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科卸任,四年三換掌門人的中國人保何時重回巔峰?
中國人保又雙叒叕換掌門人了。
據中國人保官網信息,8月17日上午,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委托,中央組織部有關干部局負責同志出席中國人保黨委會,宣布中央決定,王廷科不再擔任中國人保黨委書記。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2020年以來中國人保第三任黨委書記變化。在王廷科離任之后,誰將接管人保這艘“巨輪”尚無定論。
除了換帥,中國人保在業績方面也不理想。上半年保費數據顯示,中國人保保費規模及增速都不及國壽、平安。
01
四年三換“掌門人”,改革難以為繼
據官網顯示,中國人保由與共和國同生共長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發展變革而來,成立于1949年,是新中國保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見證了新中國保險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歷程,2012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完成H股上市,2018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登陸A股市場。
歷經70多年發展,中國人保現已成為綜合性保險金融集團,旗下擁有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資產、中誠信托、人保健康、人保養老、人保投控、人保資本、人保再保、人保香港、人保金服、人保科技等12家子公司及成員公司,業務范圍覆蓋財產險、人身險、再保險、資產管理、保險科技等領域。
中國人保四年來一把手“三變”。
2017年11月,隨著原中國人保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焰調任社保基金任副理事長,廖建民繼任董事長職位;2020年7月,繆建民升任至招商局集團董事長,離開中國人保。
2020年9月,羅熹接任中國人保黨委書記,任董事長,但在“金句”、“禁酒”等輿論風波后,羅熹于2023年2月被免去中國人保黨委書記職務。
隨后王廷科于2023年4月升任中國人保“一把手”,出任中國人保黨委書記。僅一年半時間,中國人保再度換帥。
據中國人保官網信息,8月17日上午,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委托,中央組織部有關干部局負責同志出席中國人保黨委會,宣布中央決定,王廷科不再擔任中國人保黨委書記。
據悉,王廷科職業經歷橫跨高校學界、銀行業和保險業,于1964年10月出生,經濟學博士,1995年開始便在光大系統有近20年履歷,2015年跨入保險業,先后在3家副部級保險企業任職,2015年2月調任中國太平集團副總經理,2018年6月轉任中國信保黨委副書記、總經理,2020年4月調任中國人保黨委副書記、總裁。
王廷科自出任中國人保一把手以來,對中國人保的戰略進行了優化,還曾表示,“將保持戰略定力,并將更加深入和務實推進卓越保險戰略的實施,也會把戰略的穩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要知道,在中國人保這樣的員工超過17萬的大國企改革,并不容易。再者,隨著王廷科的離開,上述改革更加難以延續下去。
02
盈利能力承壓,市場份額削減
如此頻換掌門人,加之監管政策趨嚴、行業競爭加劇以及資本市場不確定性等因素存在,中國人保的業績自然不理想。
政策方面,自車險綜合改革正式實施以來,財險公司車險保費收入增長乏力,2021年為車險綜合改革實施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全年財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速收窄至0.68%。受國家出臺多項政策促進新能源車消費、非車險業務拓展力度加大、2021年保費基數較低等影響,2022年財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回升。2023年以來,伴隨社會經濟恢復常態化運行,車險首次綜改影響消退,監管部門積極推動二次車險綜改實施、遏制渠道費率競爭,并進一步完善部分非車險種承保端相關制度,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5,867.79億元,同比增長6.73%,但增速較2022年有所放緩。
行業方面,我國財險市場頭部效應明顯,市場集中度高。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公布的《保險機構法人名單》,截至2023年末,財險公司共88家,其中內資險企67家、外資險企21家。從行業競爭情況來看,2023年財險公司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5867.79億元,其中前三大財險公司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及太平洋險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合計10063.09億元,同比增長5.66%;上述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市場份額合計占比為63.42%,市場集中度高,加劇了行業競爭。
資本市場上,內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歐美經濟出現分化,歐洲經濟和通脹放緩,美國通脹粘性依然較強,降息推遲,疊加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沖突等,不確定性和難預料性增加。
綜合影響下,中國人保業績增長乏力。
據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全年中國人保實現營業總收入5530.97億元,同比增長4.4%,但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卻同比下降10.2%至227.73億元。
尤其是壽險板塊的業績,最令市場擔憂。年報顯示,2023年人保壽險保險服務收入為182.04億元,同比下降10.9%,保險服務費用168.59億元,同比下降10.9%。對此,人保壽險解釋稱,“保險服務收入、保險服務費用同比減少主要是受近兩年資本市場波動影響所致。”
除了盈利能力下滑外,中國人保的市場份額也在下降。截至2023年末,人保財險為32.5%,較上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人保壽險為2.8%,較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
在償付能力方面,償二代二期實施下,壽險行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普遍大幅下滑。2023年,人保壽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6%,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2%,較2022年分別下滑8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萬年老三”中國人保還能重回昔日巔峰嗎,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華安財險連續12季評C級,長期盈利臨考,董事長缺位六年
華安財險的風險綜合評級,自2022年第一季度起,至2024年末已連續12個季度持續處于C類。中銀三星人壽一季度凈利同比降57%,創始股東擬轉讓24%股權,銀保渠道貢獻超八成
中銀三星人壽一季度凈利潤為0.68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59億元下降57%。杜嘉祺回歸,“精英代理”模式能否破解友邦困局
對于這家百年險企而言,能否在守住亞洲基本盤的同時,抓住中國內地市場結構性機會,將是對其戰略韌性的終極考驗。永安財險主業承壓、增長乏力、屢碰“高壓線”,新帥周暉能否力挽狂瀾?
永安財險能否迎來真正的轉機?新總經理履新,能否帶領其走出多年“沉疴”?在市場格局風云變幻、行業競爭加劇的當下,永安財險如何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