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帶頭漲價,中國汽車價格戰將“退燒”?
2024年以來,中國汽車行業上演了一曲“冰與火之歌”。
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本以為這一趨勢會延續到年末,但下半年伊始,頭部企業紛紛停止“降價保量”,價格戰有了偃旗息鼓的跡象。
7月16日,寶馬汽車率先退出價格戰,寶馬X1、X3、5系和X5的售價分別上漲5000元、8000元、10000元和20000元。隨后,廣汽豐田、東風本田等合資品牌也紛紛漲價。
更反常的是,曾被視為攪局者的造車新勢力也陸續跟隨老勢力的步伐,調高旗下產品的售價。比如,8月14日,理想的銷量擔當理想L6訂購權益收窄,相較半個月前,漲價2000元,并且不再贈送充電樁。
眾所周知,降價是刺激汽車銷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之所以出現價格戰,主要是因為部分車企希望以價換量,犧牲利潤以搶占市場。如今,車企紛紛“漲價”,似乎是因為對既有銷量感到滿意,希望靠高價維護品牌價值,并博取更高的利潤。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車企的漲價策略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其實都取決于市場環境。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供大于求問題異常顯著、競爭壓力持續攀升,2024年下半年伊始的價格戰降溫,似乎僅僅是部分廠商一廂情愿的階段性回調。
01
最慘烈價格戰之后,行業突然回歸“理性”
后疫情時代,中國汽車行業價格戰屢見不鮮。但若論最慘烈的價格戰,非2024年上半年莫屬。
圖源:比亞迪
2024年春節后,比亞迪推出13款主力車系的榮耀版車型,其中秦PLUS榮耀版售價最低僅7.98萬元,喊出了“電比油低”的口號。隨后,長安、五菱、哪吒等車企紛紛跟進,或推出價格更低的入門版車型,或調低在售車型的售價。
乘聯會統計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5個月,中國汽車市場有136款車型降價,降價規模超2023年全年九成,超2022年全年。
圖源:我的鋼鐵網
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汽車爭相降價,主要是因為上游原材料價格走低。2024年上半年,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價格在10-11萬元/噸上下徘徊,相較2022年末57萬元/噸的歷史高點,下跌約80%。考慮到動力電池約占新能源汽車成本的30%-40%,上游原材料價格暴跌,自然為車企留出了更多的降價空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下探,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其實是車企的利潤空間走高。諸多車企之所以紛紛主動降價讓利,很大程度上其實是為了拓寬市場影響力。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984.1萬輛,同比僅增長3.3%。這說明,中國乘用車市場增量紅利已消失殆盡,新能源車企如果想要俘獲更多消費者,那么就需要擠占燃油車的市場空間。
結合具體的車型來看,低價確實是俘獲消費者的利器。比如,過去幾年,極氪的銷量持續萎靡。2024年初,極氪推出新款極氪001,直降3.1萬元的基礎上增配,標配激光雷達、8295芯片、800V高壓、碳化硅電機等旗艦級配置。
因性價比不俗,發布后,新款極氪001的月銷量穩步攀升,單月銷量最高達1.44萬輛。得益于此,2024年上半年,極氪品牌銷量達8.79萬輛,同比增長106%。
圖源:理想汽車
無獨有偶,2024年3月,理想推出2024款L系列改款車型,產品增配,但價格不變,訂單表現低于理想內部預期。4月22日,理想被迫宣布新車全系降價1.8萬-2萬元,隨后,2024款L系列車型的銷量才有所好轉。
由此可以發現,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價格戰已經“內卷”到了一定程度,增配都不一定可以吸引消費者,唯有降價,才能說服消費者買單。
不過頗為反常的是,如開頭所述,2024年下半年伊始,寶馬、本田、理想等車企突然變得“理性”,開始反“內卷”,調高產品的售價。在此背景下,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有了偃旗息鼓的跡象。
考慮到汽車市場規模并未增長,這些車企為何主動收窄優惠政策呢?
02
低價損耗太大,傳統車企帶頭反“內卷”
不可否認的是,低價確實是俘獲消費者的利器,但絕不是讓消費者無腦買單的“迷魂藥”。
過去幾年,中國汽車市場迎來第四次重大技術變革,憑借智能化、出色的駕駛體驗、低運行成本等優勢,新能源汽車日益成為行業的主旋律,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在此背景下,一眾燃油車品牌的銷量正逐步走低。以本田為例,2021年-2023年,其在中國市場銷量分別為156.15萬輛、137.31萬輛、123.42萬輛,分別同比下跌4.0%、12.07%、10.12%。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力更為強悍,另一方面,新能源車企還致力于通過降價搶奪存量市場紅利,不想被淘汰的燃油車品牌,不能不跟進價格戰。
杰蘭路統計的數據顯示,2024年級上半年,相較指導價,奔馳A級、寶馬X1等豪華品牌20萬元價位車型折扣率高于35%;寶馬3系、奧迪A4L、奔馳C級等主流中型轎車的折扣率也超25%。
不過傳統燃油車品牌顯然低估了新能源汽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降價后,這些品牌并未如愿拓寬市場影響力。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奔馳、寶馬、奧迪在華銷量分別為35.26萬輛、36萬輛、32.04萬輛,分別同比下跌6.5%、5.4%、1.9%。
更令傳統燃油車品牌感到焦慮的是,由于主要依靠經銷商觸達消費者,大幅降價不光未能穩住市場,甚至還讓下游經銷商身陷囹圄。
圖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披露的《2023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有43.5%的汽車經銷商虧損,18.8%的汽車經銷商持平,僅37.6%的汽車經銷商盈利。其中,銷售量最大的經銷商廣匯汽車已因陷入財務困境,觸及“面值退市”而停牌,即將退市。
考慮到傳統燃油車品牌缺少直營渠道,大幅降價導致經銷商虧損,也危及自身的安危。一旦經銷商被價格戰拖累紛紛倒閉,那么傳統燃油車品牌將面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問題。
正因為降價不光沒有達到提振銷量的目的,反而給上下游產業鏈玩家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2024年7月以來,諸多傳統燃油車品牌紛紛主動退出價格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7月以來,不止傳統燃油車品牌退出價格戰,以理想、蔚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也開始“漲價”。比如,2024年7月,蔚來電池租賃BaaS贈送的免費換電券從4000元降到了2000元。月底,蔚來部分車型漲價3000元-5000元。
作為“鯰魚”,部分造車新勢力不再攪動汽車行業,而是跟隨老勢力退出價格戰,或許是因為已經贏得了銷量,成為了既得利益者。官方資料顯示,2024年7月,蔚來交付量為2.05萬輛,連續三個月交付量破兩萬臺。1月-7月,蔚來累計交付量為10.79萬輛,同比增長43.85%。
圖源:理想汽車
無獨偶有,開頭提到,理想也開始收窄理想L6的優惠政策。這很大程度上也建立在理想L6熱銷的基礎上。理想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32周(8.5-8.11),理想汽車連續16周獲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第一,理想L6是最重要的銷量擔當。
考慮到大部分造車新勢力都沒有回正現金流,銷量取得突破后,自然需要提高產品的價格,進而拓寬利潤空間,給資本市場以信心。
03
供大于求困局難改,價格戰遠未結束
結合當下的局勢來看,傳統汽車和造車新勢力在價格層面,似乎達成了默契。保持一定利潤空間的背景下,傳統汽車品牌固守品牌溢價,造車新勢力也能靠智能化優勢俘獲消費者,雙方均不再打惡性的價格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或許僅僅是部分品牌一廂情愿的想法。整體而言,中國汽車行業庫存壓力依然很大,更大一部分車企正面臨巨大的出貨壓力,價格戰很難徹底杜絕。
圖源:乘聯會
乘聯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7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9.4%,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一般而言,50%是庫存預警指數的榮枯線,低于該數據屬于合理范圍,高于該數據則意味著下游需求有限,上游經銷商庫存壓力很大。2024年1月以來,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一直在50%以上,這正是價格戰愈演愈烈的關鍵誘因。
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中國汽車行業價格戰之所以有所放緩,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寶馬、本田、理想等頭部車企希望維護品牌價值和利潤,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行業進入了調整期。
乘聯會在全國乘用車市場展望報告指出,2024年8月僅包含22個工作日,同比減少一天,加之汽車市場增長的結構性變化,多數企業的傳統車型產能充裕,因此選擇在高溫期間延長休假,從而導致整個車市進入休整階段。
圖源:比亞迪
隨著酷暑消退,下半年新車發布潮逐漸來襲,中國汽車行業價格戰已有卷土重來的跡象。比如,2024年7月29日,比亞迪旗下方程豹宣布,豹5全系直降5萬,調價后售價區間為23.98萬-30.28萬,購車門檻大幅降低。
圖源:極氪
無獨有偶,8月13日,極氪推出2025款極氪001、極氪007,其中極氪001售價不變,加入自研智駕技術;極氪007最高降價3萬元,并且全系標配激光雷達+雙OrinX智駕芯片,升級自研浩瀚智駕2.0。
比亞迪、極氪等品牌之所以繼續在價格方面內卷,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隨著市場紅利消逝,行業將迎來淘汰賽。如果不通過犧牲利潤搶占市場,那么車企很難進入下一“賽段”。
2024年3月,接受媒體采訪時,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對外表示,預計2024年,銷量TOP 10的車企的市占率約為85%,未來幾年,80%的品牌將關停運轉。同期,小鵬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接受采訪時也宣稱,“中國新能源市場已經開始進入淘汰賽”。
由此來看,2024年下半年以來,汽車價格戰“退燒”,并不意味著行業將回歸理性發展,很大程度上其實僅僅是行業進入修整期時,部分深受價格戰影響的車企試圖擺脫內卷競爭而“合謀”的結果。
考慮到中國汽車行業庫存壓力居高不下,并且市場增長紅利正逐步消失,諸多造車新勢力為了拓寬市場影響力,轉移競爭壓力,不可能徹底放棄價格戰。
因此,近期汽車行業價格戰“退燒”的現象,很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或許正醞釀著更激烈的價格戰。
猜你喜歡
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中國新能源車輛總數突破3000萬大關,駛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2024年末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年度新注冊1125萬輛,增幅51.49%。市場快速增長得益于技術突破、基礎設施完善及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現存相關企業超138.2萬家,2024年新增33.5萬余家。連續十年領跑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數量破1200萬輛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超1200萬輛,同比增34%以上,占新車銷量40.9%,出口增6.7%。相關企業超138萬家,2024年新增33.5萬家,近十年注冊量逐年增,約3.54%企業涉司法案件。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穩健增長,年銷量躍升至2289萬輛新高
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大增,全年達2289萬輛,增5.5%。自主品牌份額突破60%,新能源銷量飆升41%。汽車相關企業超1538萬家,2024年新增339萬余家,司法案件約占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