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人壽流失4名高管背后:利率切換陣痛與20億退保壓力
近年來,壽險行業整體進入深度轉型階段。在利率下行、資本市場波動以及監管持續趨嚴的多重背景下,如何重塑盈利模式、夯實經營根基,已成為當前保險公司亟須應對的共性挑戰。尤其在預定利率下調后,依賴傳統儲蓄型產品的險企普遍感受到增長壓力。
橫琴人壽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家全國性壽險法人機構,自2016年開業以來,憑借區位優勢與發展速度備受關注。然而,在內外部環境交織下,高管團隊的變動、產品結構與渠道變革,正令這家年輕險企面臨現實考驗。
01
核心團隊一年多時間流失4人
在一家保險公司的成長與轉型過程中,核心管理團隊的穩定往往至關重要。據公開資料,自2024年初至今,橫琴人壽已有四名核心高管相繼離任。其中,大多是自公司創立或早期階段即加入的“老將”。
他們在不同業務領域承擔關鍵職責,對公司戰略制定、合規運作、投資管理以及銷售拓展均發揮過重要作用。
譬如,李學成在2017年9月加入橫琴人壽,是橫琴人壽早期的重要管理骨干之一。曾長期擔任風險管理、法務合規以及風控合規負責人,對橫琴人壽的合規體系和風控架構建設有著深度參與。
李佗則于2019年加入橫琴人壽,離任前擔任黨委委員兼總經理助理;王立川早在2016年8月即參與橫琴人壽的籌備工作,是橫琴人壽創立初期的重要成員,2022年起擔任總經理助理。
張林自2019年加入橫琴人壽,曾先后擔任行政總監、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并在2023年兼任審計責任人,同時還擔任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等多個職務。
從整體來看,一年多時間4位核心高管的相繼離任,對橫琴人壽而言是一場不小的管理與治理考驗。首先,在組織運轉層面,核心崗位人選的更替可能導致戰略落地節奏的延緩,部分關鍵任務需要由其他高管臨時兼任或等待補位。
其次,在外部市場層面,頻繁的人事變動往往會引發合作伙伴和客戶的疑慮,對險企信任度帶來一定影響。保險行業本身高度依賴長期關系與穩定預期,高管團隊的部分流失或會引發外界對其未來方向的一定關注。
當然,人事調整也可能帶來新的機遇。新一屆管理班子可以借此契機引入新理念和新思路,推動組織結構優化。在新的戰略周期中,如何穩住管理隊伍、維持組織的連續性和市場信心,將是橫琴人壽突破困境的首要課題。
02
2024年全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下滑3.42%
作為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全國性法人壽險公司,橫琴人壽在發展初期曾展現出一定的增長潛力,尤其在保險業務收入方面連續多年保持增長趨勢。創業初期的2017年至2023年間,橫琴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從8.63億元快速攀升至85.2億元,實現近十倍的增長。
得益于銀保渠道的發力、特定產品結構的推動以及區域性政策紅利的支持,橫琴人壽還一度被視為中小險企中的“黑馬”。
然而,這一增長趨勢在2024年戛然而止。根據橫琴人壽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其全年保險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3.42%,為其成立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
圖片來源:橫琴人壽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
橫琴人壽在渠道結構上較為集中,主要依賴銀保和保險經紀渠道。據聯合資信最新評級報告稱,“2025年一季度,橫琴人壽渠道結構仍以銀保渠道和經紀代理渠道為主,產品結構仍以傳統壽險為主,但大型保險公司資源進一步向銀保渠道傾斜,加之產品競爭力不足,其銀保渠道保費收入規模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傳統壽險與分紅險保費收入規模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與規模保費收入均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公司新單業務規模較上年同期進一步降低,新業務價值率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2.5%預定利率時代逐步謝幕后,橫琴人壽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代表的傳統儲蓄型產品吸引力或將下降,進而可能將加劇客戶流失和投保熱度的降溫。據橫琴人壽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的數據顯示,2024年橫琴人壽原保險保費前五名產品中,有四款為增額終身壽險。這類產品在預定利率下調的背景下,盈利能力或將逐步受到壓縮。
圖片來源:橫琴人壽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
為了防范利差損風險,橫琴人壽在2024年主動收縮部分儲蓄類業務線,停售部分高成本產品,雖然從風險控制角度出發屬于合理舉措,但從短期來看,也影響了整體保費表現。
面對當前發展態勢,橫琴人壽也在嘗試尋求突破。其在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中稱,“2025年,公司將落實‘兩個融入’即主動融入琴澳一體化、主動融入大灣區,穩步推進個人業務發展,分別在廣州、蘇州啟動籌建“金蓮花”財富管理中心,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價值和效益。”
從中期發展角度看,橫琴人壽能否實現扭虧為盈,首先是業務結構的優化調整能否持續推進,并形成高價值業務的穩定來源;其次是投資端能否有效提升收益率,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擴大利差空間;第三是渠道改革能否落地見效,提升個人業務的規模與質量;最后,在人員管理方面,核心高管團隊的穩定與新班子的融合程度,也將直接影響改革成效的落地與組織執行力的提升。
正處于戰略拐點的橫琴人壽,如何平衡規模收縮與價值提升之間的關系,妥善應對持續虧損帶來的資本消耗壓力,同時穩住客戶與合作方信心,是橫琴人壽下一階段的關鍵任務。在行業整體進入低利率、重價值的發展周期之際,如何尋找符合自身定位的發展路徑,對于橫琴人壽而言不僅是挑戰,也是轉型突破的機遇。
03
2024年賠付支出42.56億元,
同比激增超15倍,兩年退保金額超20億元
根據橫琴人壽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其當年賠付支出達到42.56億元,相較2023年的2.59億元,增長超15倍,為歷年來最大年度賠付額。
圖片來源:橫琴人壽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
結合近年來業務結構和產品屬性,或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賠付激增主要與以往銷售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進入集中給付期有關。由于該類產品多采用高預定利率設定,隨著到期客戶逐步進入領取階段,賠付支出也隨之顯著上升。
分紅型產品早期在橫琴人壽保費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2023年前后,分紅險曾作為橫琴人壽的重點業務之一,其年度保費收入占比較高。然而,隨著壽險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橫琴人壽的既有打法面臨承壓態勢。其適時調整產品策略、減少理財導向型保單占比,這也映射出近年來市場環境下,行業內傳統的分紅險產品的銷售吸引力正在下降。
在退保方面,橫琴人壽的承壓情況也較為明顯。2023年橫琴人壽退保金額為16.1億元,2024年為5.91億元,兩年累計退保金額超過20億元。退保的發生主要集中在部分兩全險和年金類產品上,這類產品在達到合同約定期間后,其現金價值逐漸接近或超過累計已繳保費,部分客戶因此選擇退保實現資金回流。
值得關注的是,在銷售渠道結構上,橫琴人壽過往高度依賴銀保和經代渠道,這種渠道模型便于快速放量,但在行業傭金結構調整、“報行合一”等政策背景下,銀保渠道成本優勢逐漸收窄,渠道轉型需求迫切。
在壽險行業持續深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市場對中小險企的發展路徑愈發關注。橫琴人壽作為一家成立不足十年的法人壽險公司,其發展軌跡既映射了行業的周期性挑戰,也凸顯出其自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大灣區戰略機遇到自身戰略調整,從高管架構變動到業務結構優化,橫琴人壽的每一步調整,都是對生存壓力與發展方向的“回應”。
未來,如何平衡經營穩健與創新探索,在不確定的市場中尋求確定性,是橫琴人壽持續經營的時代“考題”。資本結構、產品策略、渠道建設與風險管理的協同進化,將決定其能否穿越周期、重拾增長。在壽險行業從“重規模”走向“重價值”“重質量”的關鍵時期,橫琴人壽的轉型實踐成效如何,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華安財險連續12季評C級,長期盈利臨考,董事長缺位六年
華安財險的風險綜合評級,自2022年第一季度起,至2024年末已連續12個季度持續處于C類。中銀三星人壽一季度凈利同比降57%,創始股東擬轉讓24%股權,銀保渠道貢獻超八成
中銀三星人壽一季度凈利潤為0.68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59億元下降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