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瞧風口上的“顏值經濟”:沒有科技支撐、沒有實體產業鏈,還會香么?
看臉背后的“顏值經濟”蘊藏著“一盤大棋”,不僅不膚淺,科技含量還非常高。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很多職場社畜都這么調侃過,但也有人認為看臉過于“膚淺”,是文化上的淺薄,沒有多少“含科量”(科技含量),一副瞧不起的樣子。
我們關注看臉背后的“顏值經濟”,乃至現在年輕人都關注的“養生經濟”,和大家聊聊這其后蘊藏的“一盤大棋”,這不僅不膚淺,而且超級有內涵,“含科量”非常高。
起因是從最近的一則新聞談起,6月18日,知名科創板上市公司華熙生物全資子公司華熙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經開區正式投產。
男生們可能不一定完全清楚,炒股的除外,畢竟醫美領域在過去半年多被譽為“女人中的茅臺”,但女生們一定很熟悉,大家日常使用的80%美容產品中都含有透明質酸(玻尿酸、HA),而華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研發、生產及銷售企業。
不過畢竟大家日常生活中也只是消費者,“知道蛋好吃,但未必去看過下蛋的雞”,今天我就是帶來大家來剖析一下“下蛋的雞”,從華熙生物的新建工廠說開去,看華熙生物的發展背后是如何藏著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的進化融合。
我們清晰的記得,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華熙生物的發展進化,可謂是這一模式的范本。
01
以科技力提升產品力:
天津工廠既是其“爆發點”,也是“集大成者”
對于顏值經濟,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有自己的理解和觀察視角,這不只是限于表面上的外延,而是圍繞外延更廣泛的“活力”二字,不斷延伸業務觸角。
趙燕認為“美,一定是健康的,是由內而外的進行內在的免疫力不斷提升,外在的狀態年輕充滿活力,顏值經濟其本質是健康經濟?!?
因此,華熙生物所有的產品都是圍繞為消費者帶來健康美麗快樂的宗旨來布局的,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華熙生物的初衷就是通過科技手段讓人充滿健康活力。
華熙生物20多年來專注于玻尿酸的研究,它是人體的自有物質,主要有潤滑、鎖水、粘彈三大功效,與人類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比如眼球、關節的活動,都需要玻尿酸的參與,它還可以在身體表皮和黏膜表層形成鎖水膜。后來,研究又發現它對細胞有修復作用,可以幫助皮膚達到水油平衡。
選了一個好領域,要做出好產品,很重要的是需要有好的技術來支撐。華熙生物20多年在打造微生物發酵和交聯兩大技術平臺基礎上,現在又組建了分析檢測平臺、配方工藝研發平臺、合成生物學研發平臺、應用機理研發平臺,這些是華熙生物的核心優勢。基于上述六大平臺,在玻尿酸的研發基礎上,華熙生物逐漸聚焦到研究兩大類物質,即多糖類和氨基酸類。華熙生物建立了從原料到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以及食品等全產業鏈業務體系。目前華熙生物的產品主要布局在原料、醫療行業和功能性護膚品及食品等領域。
原料,是華熙生物的基礎,以研發創新為驅動制做原料,代表深度。僅透明質酸的原料產品,華熙生物就有超過200個規格品種。此外,華熙生物還研發生產出γ-氨基丁酸、依克多因、聚谷氨酸、麥角硫因等其他生物活性物質。
醫療領域,是華熙生物的品質和門檻,代表高度。醫療領域對產品的技術要求極高,華熙生物的醫療終端產品已經在眼科、骨科、外科、整形美容方面廣泛應用。隨著基礎研究領域的不斷積累和突破,華熙生物現在逐漸嘗試將應用領域拓展到腫瘤治療、組織工程、藥物載體、口腔、全消化道、耳鼻喉等方面。
功能性護膚品與功能性食品領域,代表廣度,是華熙生物未來的發展前景。目前華熙生物旗下擁有包括“潤百顏”、“夸迪”、“米蓓爾”、“BM肌活”等數十個C端品牌系列,產品種類包括次拋原液等護膚產品、護發產品、母嬰產品、男士護膚品等。今年年初,國家衛健委正式批準通過了由華熙生物申報的透明質酸鈉為新食品原料的請求,華熙生物又新開拓了功能性食品領域,推出了國內首個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及國內首款玻尿酸飲用水“水肌泉”。
為保障原料領域、醫療領域、功能性護膚品與食品領域的供應能力及未來發展,新建設的天津廠區其生物活性材料總體產能規劃達1000噸,其中透明質酸原料規劃產能660噸,另有γ-氨基丁酸、依克多因、麥角硫因、聚谷氨酸、小核菌膠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投產,將從深度、高度、廣度全方位打造一座“生物活性物王國”,并實現從原料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覆蓋。
天津工廠算是華熙生物這些年“深度、高度、廣度”發展的“爆發點”,也是“集大成者”。
02
用科技提升實體經濟支撐力:
著力在提升產業鏈創新能力上下功夫
面向“十四五”,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就必須讓創新要素充分流淌在經濟和產業各個環節,無論是向科學技術要解決方案還是要答案,都反映出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的重要性。
當下的主要問題是,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還不到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包括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撐能力不夠。以科技創新推動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尤其要在提升產業鏈創新能力上下功夫。
趙燕曾表示,華熙生物作為行業龍頭,在國內消費領域,必須要去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先進技術應用到產品創新中,以科技賦能產品升級,才能真正提升中國經濟“內循環”和全球經濟“大循環“。這也是華熙長期堅持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持續不斷投入的最核心根本和源動力。
華熙生物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既立足發展當下剛需,也著眼長遠大計:
1、保障供應鏈的自主可控。
生物科技廣泛應用于醫療、材料、能源、食品、美容洗護等領域,為各行業發展賦能助力,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生物科技市場規模達3萬億美元。
生物技術革命還將從根本上改變“生命體本身”,因此被譽為第四次科學技術革命的“王冠”,第一次工業革命重點是解放人類雙手的“動力機械”,第二次工業革命最大進步是解放人類雙腿的“汽車飛機”,第三次工業革命上升到解放人類大腦的“計算機”。
無論是從促進經濟增長、賦能行業發展的角度,還是從改變“生命體本身”的角度,生物科技技術都應當做到“自主可控”,不被卡脖子,否則就會帶來“致命”性的影響。上世紀80年代前,我國透明質酸研究尚處于空白,只能依賴進口,而國外的透明質酸產品僅用于眼科、骨科手術,價格"堪比黃金"。
隨后中國玻尿酸發展史上發起了3次產業革命,其中有兩次是由華熙生物引領的:第一次是山東大學的張天民教授在國內率先成功從雞冠和臍帶中提取玻尿酸,并研制出中國第一款HA注射液,用于眼科手術。第二次是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帶領團隊率先在國內實現了微生物發酵法大規模制備玻尿酸,而且產率和品質都遠超國際水平。第三次是,華熙生物在全球率先運用酶切法生產低分子和寡聚透明質酸,能自由精準地控制玻尿酸的分子量,大大解決了玻尿酸的推廣應用問題。如今,我國企業發酵法制備透明質酸的技術及產業化水平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 郭學平,圖片來自網絡
自從采取微生物發酵法后,透明質酸的產量得到快速增長,華熙生物生產的透明質酸也開始出口到日本以及歐美等國,2007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商。正是通過技術與資質壁壘,華熙生物目前坐穩了玻尿酸行業老大的地位,快速反超歐美日韓等國、引領全球,全面實現"國產替代",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僅2020年,華熙生物就實現營業總收入26.3億,同比增長39.6%;實現歸母凈利潤6.5億,同比增長10.3%,華熙生物毛利率為81.4%,凈利率為24.5%,遠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6%營收利潤率水平。
2、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當前產業的協同發展環環相扣的格局下,不能局限于單個企業的單打獨斗,還需要共創共贏一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應體系。
據此,2021年初,華熙生物專門上線了“華熙生物研究院”,依托華熙生物在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兩個研究”)領域的研發實力和成果積累,希望通過搭建“華熙生物研究院”平臺,一方面是要構建開放研發平臺,吸引更多的研發機構、科研院所,共同探索科學本質。另一方面,通過開放企業的中試生產線,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在完成“從 0 到 1”的發現過程后,來平臺上實現產業落地,把“1放大到100”,再到無限未來,更好為產業賦能。第三,布局開放應用平臺,吸引更多其他行業合作伙伴,實現跨界發展,不斷開發生物活性物質在新領域和日常生活的應用,從而,實現整個產業及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共贏”。
天津廠區就是其生動實踐,具體定位為“生物活性材料及相關終端產品生產基地”,規劃建設64條中試生產線,為大眾生命健康提供豐富的生物活性材料和相關終端產品,廠區的中試生產平臺將助力科研院校和研究機構實現產業轉化和市場轉化,將匯聚來自企業、研究機構、學術機構等包羅研發、生產、銷售等多維度領域的頂尖智慧及科技,以此推動行業技術的發展與創新。
3、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
自主、完整并富有韌性和彈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另一方面還要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共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自主可控。
為此, “華熙生物研究院”中包含了一個“華熙 inside”授權體系,圍繞著華熙生物原料、配方、工藝、數據、商標、服務等多維度,打造“華熙inside”大生態,向行業提供價值賦能。
一方面是品牌賦能,以原料品牌賦能為例,目前華熙生物擁有“華熙玻尿酸、華熙γ-氨基丁酸、華熙聚谷氨酸、華熙銀耳多糖、華熙活性肽、華熙紅景天、華熙寡糖、華熙糙米發酵液、華熙依克多因、華熙麥角硫因、華熙納豆提取液、華熙小核菌水凝膠”等數十種原料品牌,通過“華熙 inside”授權體系,華熙生物原料的企業合作伙伴,可將“華熙inside”體系中的“13位編碼+原料品牌”的組合標識,標注在自己的產品包裝上,以此印證其所采用的華熙生物優質原料來源。通過這樣的形式,華熙生物將自身的產品價值、行業價值、品牌價值,賦能給合作伙伴,進而延展至行業。
除了品牌授權之外,華熙生物還將通過“華熙 inside”授權體系,將自身現有的專利、配方、工藝、數據、服務等多方面優勢全面開放,依托“華熙生物研究院”的平臺,分享至整個行業之上。
在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保障方面,背后還離不開高標準的工廠保障,華熙生物天津工廠嚴格按照工業4.0的標準規劃建設,擁有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模式系統和發展系統,有先進的管理系統,系統化自動控制,軟硬軟件達到世界一流建設水平的。同時整個華熙生物的人才、技術共享,這為安全生產和供應鏈的穩定提供了強大的后盾支撐。
03
讓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既扎實開展基礎研究,也大力促進科技轉化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當前面臨的一些“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還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為此,需要系統推進基礎研究和攻關,并下更大力氣開展目標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解決生產實踐中的科學問題。
同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認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不多,好不容易有0-1的研發成果,但轉化為生產力的轉化率太低”,這在當下“雙循環”格局下,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華熙生物無論是在基礎理論研究,還是在應用基礎研究,以及產學研成果轉化方面,都樹立了很好的典范:
1、重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后稱“兩個研究”)。
華熙生物之所以能夠在生物活性物質領域之中不斷突破,引領生物活性物質的產業發展,這與華熙生物自身的企業發展路徑分不開。
華熙生物的發展路徑和邏輯是先從底層設計考慮,20多年來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高度重視“兩個研究”,從研究制備對人體生命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質入手,再進行開發應用到各個消費領域中的思路,以功能糖和氨基酸兩大類物質研究為基礎,不斷拓展生物活性物質的產業化和市場化。
例如在透明質酸方面,領先的發酵法讓其生產成本大幅降低,能夠更廣泛地運用到百姓生活中。而“酶切法”能精準控制透明質酸分子量,大大打開其應用空間,成為“萬物皆可玻尿酸”的技術支撐。目前,僅透明質酸一種物質,華熙生物就有超過200個規格的產品。
伴隨華熙生物天津廠區投產,更多生物活物質將在多個領域及應用場景中滲透和普及。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無疑將進一步驅動新市場消費需求,賦能社會經濟發展。
2、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跨越“死亡之谷”。
生物科技行業是一個研發創新驅動的行業,它需要從0到1的技術突破,更需要1到100的產業轉化,但我國生物科技領域在技術理論轉化為應用的能力仍然較為薄弱。
1995年NASA發布的《技術成熟度白皮書》中,從科學原理到形成產業,技術被劃分為9個等級:1-3級屬于科研范疇,4-6級屬于轉化范疇,7-9級屬于產業范疇。由于我國缺失4-6級范疇,即理論轉化為應用的能力,無法形成規模化市場,于是形成了“死亡之谷”。
“中試”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產業化、規?;年P鍵環節。但是過去出現科研院校和企業之間各自為政的現象,導致很多科技成果和產業化脫節,難以實現無縫轉化。只有通過產學研一體化的“中試”平臺,才能實現前端科學研究和后端產業轉化的連貫融合,加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科學研究做的是從0到1的事情,華熙生物的中試平臺做的則是從1到10、從10到100乃至更多的事。天津廠區規劃建成64條中試生產線,目前已建成30條中試生產線。通過產學研合作,逐步構建創新閉環,助力科研院校和研究機構實現科學研究成果的產業轉化、市場轉化,讓更多科學研究成果能夠從“實驗室”快速走向“生產線”、走向廣大的市場。
3. 推動透明質酸等生物活性物質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依托在“兩個研究“的研發實力和成果積累,華熙生物已推進透明質酸、γ-氨基丁酸、聚谷氨酸、麥角硫因、依克多因等物質進入應用期。
以透明質酸為例,華熙生物不斷提升透明質酸的產業化水平,讓透明質酸的成本大大降低,從貴過黃金的“奢侈品“到進入老百姓都用得起的消費領域,讓其在醫療藥械、功能性護膚品、功能性食品、計生、組織工程、口腔、胃腸、耳鼻喉等多領域廣泛應用。
除了透明質酸,華熙生物還在國內率先通過微生物發酵法生產高純度γ-氨基丁酸(具有放松神經、緩解疲勞等功能,可用于醫藥、食品、護膚等領域),取代了過去的植物提取法,發酵產率和原料品質遠超日本等早期發明國家,占據行業主流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由華熙生物自主研發生產的原料產品“超高分子聚谷氨酸鈉(PGA-SHM)”(能夠促進更多天然保濕因子蓄積的原料)和“麥角硫因松蕈提取物(Bioyouth®-EGT)”(具有抗光老化和抗氧化作用)獲得2020榮格技術創新獎,“麥角硫因松蕈提取物(Bioyouth®-EGT)”還榮獲PCHi2020芳典獎。
放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創新發展成為重中之重。尤其是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和賦能,將進入更深層次更廣范圍,兩者的深度融合,將全方位推動科技成果進入經濟社會主戰場,進一步形成澎湃有力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快刀財經認為,華熙生物的案例值得更多的企業研究借鑒,作為市場以及科技創新最重要主體的企業,需要融入其中,充分發揮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的引領作用,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的有效供給,為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我們也將持續追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