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跌超7成,甩賣不良資產,高危中的金美信消金能否自救?
時隔4年,監管利劍再度揮向金美信。
最近,金美信消費金融因征信違規再收82萬元罰單,這是其繼2021年信貸管理失職被罰290萬元后的第二張監管罰單。隨著《征信業管理條例》執行趨嚴,金美信的連續違規暴露出其內控體系的深層漏洞。
作為首家兩岸合資消金公司,金美信曾因多元化的股東背景被寄予厚望,但如今卻因股權分散、增資失敗陷入生存危機。注冊資本長期卡在5億元,遠低于新規10億元門檻,自營業務萎縮、經營業績斷崖式下滑……而對助貸模式的病態依賴引發的資產質量下滑,更將這家尾部消金機構逼至懸崖邊緣。
01
82萬罰單暴露征信合規短板
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分行披露的行政執法信息顯示,6月19日,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公司(以下簡稱“金美信消費金融”)被罰82萬元,原因是金美信消費金融違反了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

這并非金美信消金展業第一次被罰,早在2021年10月,金美信消金就因信貸管理制度機制存在缺陷、貸款管理不盡職導致部分貸款資金被挪用,被廈門銀保監局處以290萬元罰款,相關負責人陳啟桐被給予警告。
而金美信的第二張監管罰單,也是2025年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第六張罰單,至此,年內消金公司已累計被罰600萬元。
個人征信業務的嚴監管趨勢在不斷強化,使得金美信消費金融此次所涉的違反信用信息相關管理規定,成為2025年從業機構被罰的“重災區”,湖北消費金融、蒙商消費金融年內都曾因個人不良信息報送問題被罰,罰金超155萬元。在此之前,中郵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等機構也曾因征信管理問題踩雷。
信用信息相關處罰決定下達機關為人民銀行相關分支機構,表明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除了消金領域的行業基本法之外,在授信領域也需要充分重視與遵照人民銀行頒發的征信業務相關管理文件。
《征信業管理條例》在告知信息主體本人、按照約定用途使用和共享信息方面,均有作出明確要求。其中,第十五條規定,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機構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應當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第二十五條規定,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要求更正。
對于最新的罰單,金美信消金稱公司已基本完成相關問題的整改工作,后續將進一步加強征信合規管理,持續完善內控體系。今年5月,金美信消金已公示了征信異議受理渠道,如用戶認為其信用報告中,由金美信消金報送的征信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可由本人提出異議申請,金美信將進行核查處理。
有專家建議,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汲取同業機構經驗教訓,檢視風險管理部門的征信相關工作是否到位,建立健全征信采集、報送、異議處理相關業務流程,強化與金融消費者之間的主動直接溝通,充分保護好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避免重蹈覆轍。
02
增資僵局:股東失能拖垮“混血”消金
金美信消金是原銀保監會合并以來首家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也是全國第23家獲批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于2018年4月獲批籌建并于同年9月獲批開業。
金美信消金還是首家兩岸合資的消費金融公司,天眼查顯示,其三大股東中國信托、廈門金圓金控、國美控股涉及臺資、國有、民營多元化背景,持股比例分別為34%、33%、33%。
隨著監管對消費金融公司穩健規范經營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有所提升,金美信消金的展業資質也遭遇挑戰。
2024年4月開始實施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規定,消費金融公司有符合規定條件的主要出資人和一般出資人,主要出資人出資額不低于擬設消費金融公司全部股本50%。注冊資本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
而截至目前,金美信消金的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相當均衡,最大股東中國信托的持股比例僅達到34%,股權分散加劇了治理難題。
金美信的注冊資本僅為5億元,較10億元實繳資本也相去甚遠。2022年6月,金美信消費金融曾獲得增資申請批復,注冊資本由5億元增至10億元。但由于股東未能在時限內達成一致,其開業以來的首次增資方案最終泡湯。
據統計,目前現存的31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僅有盛銀消費金融、蒙商消費金融、金美信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幸福消費金融和北銀消費金融6家公司注冊資本尚未達到新規要求。
注冊資本長期卡在5億元,既達不到監管門檻,也限制了金美信其拓展自營業務,致使其業績進入下滑通道中。

財報顯示,金美信消費金融2024年凈利潤2056萬元,同比大幅下降71.4%,甚至低于5年前的盈利水平,營業收入數據則未對外披露。截至2024年12月末,金美信消費金融資產總額55.16億元,與上年末相比縮水12.6%;在貸余額53.3億元,同比下降5%,在31家持牌機構中排名倒數第二——總資產不到頭部機構螞蟻消金的五十分之一,凈利潤更是與后者相差超145倍。
成立伊始,金美信消金的“三駕馬車”式股東架構曾被寄望為其業務帶來強勁托舉:中國信托筑起金融風控護城河,金圓金控打通低成本融資通道,國美控股則為其鋪就消費場景的康莊大道。
但在實際展業中,金美信的“爸爸”們似乎未能未能實現有效的協同賦能——臺資的中國信托商業銀行不熟悉內地業務且難以深耕;國資的廈門金圓金控難以俯身投入小額分散的消費信貸;隨著國美自身零售業務每況愈下、債臺高筑,其渠道優勢對金美信的消費場景加持也已微乎其微。
03
助貸模式反噬:風控空心資產塌方
6月24日,金美信消費金融官方App金質花公布的助貸合作機構名單顯示,公司合作機構達59家,其中41家提供助貸引流服務、13家提供擔保服務,另有5家提供委外催收服務。其中,引流機構包括桔子數科、分期樂、美團小貸等業界知名主貸機構,引流機構中合作最長的達7年之久,催收機構中合作時間最長的也達到4年。
委外催收致使金美信消金的消費者投訴激增。年報顯示,2024年金美信消金共收到1743筆外部投訴,其中因債務催收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訴1173筆,占比達67.3%。甚至曾有不法分子假冒金美信官方發送催收詐騙短信,告知用戶已逾期將被納入征信系統,誘導用戶點擊鏈接或撥打電話實施詐騙,暴露出金美信消金在客戶信息管理方面的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實施的《互聯網金融個人網絡消費信貸貸后催收風控指引》中對催收時間、對象、信息保護等提出新要求。其中規定,語音催收每日對同一債務人不超3次,禁止向聯系人催收。
2024年,消費金融行業分化持續加劇。身為尾部機構的金美信消金體量較小、缺乏自營能力,線上展業長期依賴第三方助貸機構,這種模式在新規之下將面臨著更嚴峻的市場狀況。截至2024年末,金美信消金累計放款482億元,2024年新增放款89億元。
“分潤躺賺”的助貸模式雖能幫助消金機構快速擴張規模,卻也使其核心風控能力逐漸空心化,致使資產質量下滑,自營渠道被削弱,定價權喪失,利潤空間被壓縮。
金美信消金在2022年發行個人消費貸款ABS時披露,2019-2021年及2022年第一季度末,金美信消金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428.7萬元、3014.55萬元、6066.33萬元、7432.13萬元,不良貸款率(按逾期60天計算)分別為0.2%、1.04%、1.46%、1.65%,呈顯著上升趨勢。
彼時,中誠信的評級報告就顯示,金美信消金風險管理能力一般,借款人資質不佳,但因經營時間較短,違約風險尚未充分暴露。而3年后的今天,金美信的資產質量正加速惡化。
2025年4月,金美信消金在銀登網以2.66%的折扣,掛牌轉讓一筆1.8億元的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資產包。公告顯示,該資產包涉及資產筆數2700筆,借款人戶數2514戶,加權平均逾期天數774.56天,單一借款人最高未償本息余額46.73萬元,借款人加權平均年齡為44.83歲。根據五級分類情況,上述不良貸款損失2290筆、可疑281筆、次級129筆。
這表明,金美信試圖通過低價轉讓加速出清以緩解風險壓力,且市場對其資產回收價值的預期極低。
在資本實力、業務規模、風控能力全面承壓的背景下,夾縫求生的金美信消金逆風翻盤的機會已經不多。
猜你喜歡
海爾消費金融年內再發15億元ABS,融資實力和自營能力凸顯
7月3日,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海爾消金”)發行2025年第二期夠花ABS,規模15億元,其中優先A檔票面利率為1.80%,創行業年度新低。天津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五連降,入股捷信消金能否成為突破口?
截至2024年末,天津銀行資產規模為9259.9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營收167.1億元,同比增長1.5%;歸母凈利潤約38億元,同比增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