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和新能源「很配」,這只基金助你把握時代浪潮
今年過年假期,恰逢高速免費,筆者和幾個堂兄姐妹自駕去周邊市出游。表弟開著新買的新能源電車百公里能耗僅一碗面錢,并配置豐富多樣的智駕模式,關鍵續航還不差!反觀我的油車配置古董不說,300公里花費近200元。
這一對比,新能源車性價比,就像買東西打了骨折還包郵,吃大餐花了小吃的錢,誰能不心動?
事實上,很多人不僅心動還立馬行動了。
據中汽協數據,2024年,新能源車年產銷首次跨越1000萬輛大關,占新車總銷量的比重達到40.9%,電動化浪潮勢不可擋。
正所謂識大勢,方可得大體。回到資本市場,新能源更是成長板塊中不可忽視的黃金賽道之一。華夏創業板新能源ETF(159368)順勢出基,助力大家把握投資機遇。
01
新能源巨浪波濤洶涌
時代的巨浪翻涌不休,而撥開茫茫海霧,新能源正勇立潮頭之上。
目前無論是宏觀政策、產業技術實力,還是消費者購買欲望,都在加速新能源的普及和應用。
2024年,國家部委出臺多項新能源產業相關政策,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促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

資料來源:Wind資訊,國家能源局,廣開首席產研院
如果說電動化,作為推動綠色出行和環保的核心技術,而智能化則通過AI、自動駕駛技術和車聯網等創新手段,正在引領新能源車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比如目前多數新能源車已經讓車內空間成為集智能駕駛、娛樂、辦公、社交于一體的多元場景。智能化正全方位地重塑著整個行業,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新空間。未來在智能車持續服務車主的全生命周期中,有可能持續獲得收費的機會,為車企帶來增量收入。
02
智能空間將使用體驗上升到新的高度

數據來源:理想汽車,2024.11,不構成個股推薦
與此同時,近年來,隨著光伏技術的不斷創新,光伏組件的轉換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例如,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已經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其商業化模組電池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已經超過25%,工作壽命在25年以上。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高了光伏組件的轉換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光伏發電更加經濟可行。
曾經的中國汽車產業,只能靠“市場換技術”,如今新能源汽車另辟賽道,領跑全球市場。據中汽協數據,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34.4% 和 35.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 40.9%。
與此同時,相比以往開德系三巨頭裝x的日子正一去不復返。國內自主車企加速“向新”,受益于國內的政策/人才/供應鏈/車市規模等諸多利好,在全球市場正在展露頭腳。
2024年全球車企市值top10出爐,小米和比亞迪分別以1120.06億美元和1078.49美元高居排行榜第三和第四。
03
在魚多的地方掘金
正如,在風大的地方揚帆、往水甜的地方挖井、去客源旺的地方開店,想要把握新能源的成長紅利,自然要去新能源含金量高、成長性高的地方。其中,創業板值得優選。
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以新能源、醫藥為優勢產業,優勢更顯著,其中電力設備新能源占比達到32.49%。
創業板綜指申萬一級行業分類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1.23
那創業板新能源指數成長怎么樣呢?
是金是銅,火里煉一煉,指數好不好,歷史業績看一看。
橫向類比A股全市場型新能源指數以及市場主要指數(上證綜指、創業板指),創業板新能源指數基日以來累計收益率達124.9%,年化收益率達12.5%,超額收益顯著。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1.31,創業板新能源指數基日為2017.12.29
04
普通投資者如何把握新能源浪潮?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負責。個人投資者想要享受新能源發展紅利,最好是選擇投資新能源相關主題基金。比如正在發行的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代碼:159368)。
作為全市場相對稀缺的投資選擇,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代碼:159368)緊密跟蹤創業板新能源指數(399266.SZ),指數選取50只在創業板上市的、業務涉及新能源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公司作為指數樣本,以獲取行業中長期高速成長的紅利。
與此同時,眾所周知,選擇ETF指數基金一定程度上就是選擇基金公司。行業龍頭、管理經驗豐富的基金公司擁有更規范的運作流程、更嚴格的風控體系,也更能減少跟蹤誤差,為投資者提供更可靠的服務。
華夏基金作為業內領先的綜合型基金公司,引領了國內指數化投資范式變革,是境內唯一一家連續8年獲評“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獎的基金公司,ETF產品線完備更是連續19年年均規模行業第一,以顯著優勢領先同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費率方面,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代碼:159368)管理費率為0.15%,托管費率為0.05%,合計僅為0.2%,費用低廉助力大家“一鍵上車”快速把握投資機遇。如果你也看好未來新能源發展投資機遇,大家可用深交所A股賬戶或上交所基金賬戶,重點關注或認購哦~
猜你喜歡
興證全球換帥,引發興業系萬億金融帝國的戰略深水區博弈?
這一人事變動不僅是“興業系”金融版圖內部治理調整的縮影,更折射出這家深耕福建30余年的金融集團在行業變局中的戰略抉擇。信達澳亞馮明遠基金規模遭腰斬,高位持有贛鋒鋰業被質疑
信達澳亞基金業績“滑鐵盧”直接拖累了母公司信達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下降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