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基金業績排名墊底,金信基金持續百名外徘徊難以長大
在一片慘綠中金信消費升級卻在權益類基金中笑傲江湖,其憑借大約3.65%的收益率領跑股票型基金,背后的原因或許是基金重倉的旅游酒店類股票吃到了此次冬季冰雪游的紅利。但是一只基金的出圈或許難以改變一家公司的命運,筆者發現在混合型基金暫時墊底的產品中,金信行業優選和金信穩健策略年內均下跌超過了10%,它們的基金經理均是老將孔學兵。
此外,總部位于深圳的金信基金常年在百名之外徘徊難以長大,2023年三季度末的全部資產規模約為132.19億元,權益類產品和固收類產品的規模之比大約為1:2。
01
金信行業優選和金信穩健策略跌入尾部
2024年剛過去了9個交易日,相較2023年的排名,內地公募基金最新榜單已經面目全非,北交所的大幅補跌讓北交所主題基金快速回落,同時科技股成為被空方重點殺流動性的重災區,由此也間接導致了金信行業優選和金信穩健策略的回落。
在兩只基金中,目前跌幅更深的是成立于2016年4月1日的金信行業優選,該基金在2023年全年排在同類基金的前二分之一,但是今年開局不利,到1月12日交易日結束,該產品排到了同類基金的倒數二十位,反差極為強烈,我們試圖從基金經理的重倉思路中入手分析。
從2023年可以查閱到的三份季報來看,筆者發現基金經理孔學兵對于TMT板塊傾盡全力重倉:首先是對于看好的標的敢于出手重配,拓荊科技已經連續三個季度成為產品的頭號重倉股,同時占比也分別為9.91%、9.88%、10%,作為專注于研發半導體薄膜設備的公司,2024年卻在二級市場遭遇到開門殺,目前股價下跌已經達到了14.36%。
9月30日時的第二大重倉股是中微公司,同樣是來自半導體領域的標的,這也是孔學兵從去年的二季度開始重倉的公司,特別是迅速從占比9.53%升至9.96%。從2024年二級市場走勢看,該股的跌幅達到了12.33%。需要指出的是,孔學兵對于雙創類的標的顯得格外青睞,以三季報的十大重倉股為例,除去上述兩家公司外,來自科創板的上市公司還包括了芯源微、華海清科、富創精密、正帆科技,尤其是已經連續多個季度重倉的富創精密今年回撤已經超過了19%,成為三季度末10大重倉股中今年表現第二差的公司。從上述科創板的標的來看,似乎可以推斷孔學兵對于半導體的國產替代機會頗為看重,但在中美半導體摩擦逐漸出現握手言和的跡象下,這樣思路的合理性似乎也值得懷疑。
除去科創板外,孔學兵重配的第二大板塊來自于創業板的公司,9月30日時重倉了長川科技、江豐電子、精測電子,尤其是在汽車半導體領域屢有好消息傳來的精測電子,股價走勢卻讓人大跌眼鏡,2024年年內下跌已經接近了22%。
筆者發現在三季報中,孔學兵解釋了對半導體格外青睞的原因:“我們傾向于認為,Ai的終局是半導體。中國Ai生態的構建,無論是高端算力,抑或是高帶寬先進存儲,能夠突破供應鏈分裂的唯一路徑就是國產替代,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攻關,持續研發積累,最終實現先進制程趕超,相信在此艱難但確定的進程中,眾多研發驅動型科技公司有機會分享到行業成長機遇,迎來市場份額和價值量的雙擊。”
更讓人不太理解的是,行業優選的策略如此冒進似乎還有情可原,但是孔學兵所管理的另一只基金金信穩健策略,從重倉的行業和個股來看完全一致;但是從該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來看,“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0%+中證綜合債指數收益率*50%”似乎表明組合應該重點在低風險藍籌上。
02
公司現有8位基金經理 沒有一人在渠道中具有品牌號召力
上述提到的孔學兵是行業任職超過10年的老將,但是他目前在金信基金管理三只產品,合計的規模不到30億元;考慮到開年起跑業績落在了后面,這位老將后續的規模貢獻前景或許并不樂觀。
同樣是管理3只產品,另一位基金經理劉榕俊在同期的規模僅僅約為3億元;這位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的金融學碩士,其所管理產品中的代表作就是金信智能中國2025。該基金的投資常年與基金契約的要求背道而馳,原本設定為“重點投資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提供智能化生產、設計與服務的企業,重點包括智能機器、智能穿戴、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電網以及因采用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智能化而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可實際上卻是連續多年一邊倒的重倉銀行。
好在這樣的思路不會有功,但至少無過,基金連續幾年都能取得正收益,然而偏防御的思路導致實際基金的運作類似一只銀行ETF,因此基金的規模常年保持袖珍,畢竟更多的基金投資者目的是為了獲取投資的阿爾法。
在為數不多的公司基金經理中,目前管理產品數量最多的是任職剛剛超過兩年半的楊超,同一時間段他管理7只產品的規模約為7.53億元。今年目前表現最好的金信消費升級就是他獨自管理的產品,從與上述產品同時間段重倉看,他是對包括旅游、酒店等消費出行鏈上的公司有著成功的布局。
但問題在于,在一家小公司卻管理過多的產品難免會牽扯他的精力,如果業績一旦不好還會影響他的口碑,比如目前他管理產品中獨有的任職回報非負的金信價值精選,這是他和另一位基金經理趙浩然共同管理的產品,但同時間段的重倉卻是清一色的生物醫藥概念股。
猜你喜歡
興證全球換帥,引發興業系萬億金融帝國的戰略深水區博弈?
這一人事變動不僅是“興業系”金融版圖內部治理調整的縮影,更折射出這家深耕福建30余年的金融集團在行業變局中的戰略抉擇。信達澳亞馮明遠基金規模遭腰斬,高位持有贛鋒鋰業被質疑
信達澳亞基金業績“滑鐵盧”直接拖累了母公司信達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下降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