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爆款基今何在?曾經“日光基”如今虧損占比76%
自2021年以來市場跌宕起伏,A股在3000點附近來回晃悠,對很多投資新手來說,這三年無疑是嘗盡“酸甜苦辣”。
回想2020年,爆款公募基金從年頭紅到年尾,新基金發行迎超級大年,“日光基”“明星基”等層出不窮,整個行業從規模到業績刷出歷史新高,多重效應助推下年內近6000萬基民跑步入場。
經過這三年多的市場洗禮,昔日明星爆款“日光基”,業績都怎么樣呢?
01
昔日“日光基”虧損占比76%
首尾業績相差80%
夢回那年的“瘋狂”,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發行“日光基”共129只,新發規模超30億的主動權益型日光基共49只。
新發規模超百億的日光基有13只,且幾乎全部出生“名門”,背靠大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經理掛帥,甚至形成了“買基金還不一定買的上”的盛況。
數據來源:Wind
對創業者來說,三年是道坎,邁過去是春天,對于新基金來說也一樣,在三年業績坎面前,爆款“日光基”表現都怎樣呢?
受近三年A股的結構性行情,行業分化、板塊輪動加劇因素影響,當年的“日光基”業績分化明顯,49只日光基,至今有38只是負收益,虧損占比達76%,其中有27只虧損幅度達20%以上。
其次,“日光基”首尾業績相差近80%,業績表現最好的廣發價值優勢漲幅達33.49%,業績墊底的富國創新趨勢跌幅達45.52%。
具體來看,廣發價值優勢成立于2020年3月,基金王明旭擁有16年投研經驗,實戰經驗比較豐富,工作經歷不僅兼顧買方、賣方的策略研究經驗,又有10年絕對收益資金管理經驗。
也是因為險資經驗,王明旭非常注重回撤,投資風格偏謹慎,是一枚妥妥的銀行愛好者,很喜歡配置一些公用事業、安全邊際極高的企業,成立以來最大回撤為-35.21%,相比同期“日光基”絕對算是“嚴控回撤”,也是如今能保持正收益的重要原因。
反觀,富國基金李元博管理的“日光基”富國創新趨勢業績墊底,成立以來跌幅-45.52%,最大回撤為-62.90%。
對于持有這只基金的基民來說如果想回本,富國創新趨勢必須漲幅近100%,可令基民絕望的是,它還在創新低。
02
三年持有“日光基”
變三年關門挨打
近幾年,持有期基金被持續推崇,宣傳其產品設計不僅能讓投資者管住手收獲時間的玫瑰,同時因給予基金經理足夠的策略操作空間,提高投資勝率,對基金民和基金公司是雙贏。
2020年49只權益型“日光基”中,共有9只中短期持有期產品,3只成立來正收益,虧損占比達67%,成立以來虧損超20%的虧損占比達44%。
3只正收益的持有期產品,泓德豐潤三年持有年化收益不如貨幣基金,東方紅啟東三年持有和睿遠價值三年成立來收益分別為25.77%、25.88%,算是保住了眾多基民對“明星基金”“持有期”“日光基”等公募基金信任認知的最后一層里子和面子。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9.19
總之,說好的持有鎖定期增強基民的獲得感,如今看來更像是關著門“挨打”。從基金表現來看,持有期限制與最終業績表現的關聯程度似乎并不大。
而隨著持有期基金到期開放,持有者紛紛踩踏式下車。2022年三季度富國科創板兩年定開正式開放,單季度凈申購贖回率高達39%。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9.19
03
寫在最后
對于“日光基”業績不理想,有公募基金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市場震蕩分化,高位布局或是基金業績欠佳的主因,“時間的玫瑰”不僅需要時間灌溉,更應在低位播種。
但筆者想說的是,如今業績不好,想起低位播種很重要,那為什么要在牛市“高位”大肆宣傳發新基呢?
基金營銷圈有句話叫,牛市發新基,熊市推定投,公募基金重規模情有可原,但肆意造星宣傳,瘋狂復制新發可謂吃相難看。
尤記得2020年7月,號稱“國民基金經理””雙料金牛得主“的王宗合通稿、視頻、采訪滿天飛,1年發行5只新基金,其掛帥的鵬華匠心精選單日創下1300億資金認購記錄。
而如今鵬華匠心精選業績慘淡,自成立來回報-25.69%,規模至成立初跌去198億元,跌超65%,基金經理王宗合今年4月份背負著“罵名”卸任。
回本溯源,基金的目標在于幫助投資者賺錢,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但當基金公司只追求規模“重量”不求基金“質量”,持續的“基金公司賺錢,但基民不賺錢”時,那就本末倒置了。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9.19
猜你喜歡
興證全球換帥,引發興業系萬億金融帝國的戰略深水區博弈?
這一人事變動不僅是“興業系”金融版圖內部治理調整的縮影,更折射出這家深耕福建30余年的金融集團在行業變局中的戰略抉擇。信達澳亞馮明遠基金規模遭腰斬,高位持有贛鋒鋰業被質疑
信達澳亞基金業績“滑鐵盧”直接拖累了母公司信達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下降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