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基金遭遇“明星魔咒”,去年前十王牌基金經理今年成倒數
近期公募基金一季報披露結束,第一季度各路基金經理的調倉全盤呈現出來,最大的變化是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位,熱度取代了成長陣營中多個季度的王者新能源賽道,這也導致聚光燈下成長類基金經理換代,習慣了捧新能源類基金經理的公司也遭遇尷尬。
部分排名中游的基金公司這類問題最為突出,例如一季度末總資產排名第73位的中信建投基金,對于這家還是固定收益類基金占優勢的基金公司來說,它的權益部分主要就是依靠欒江偉和周紫光兩位,前者是打拼多年的名將,后者是去年快速走紅的中生代。
01
2022年周紫光產品殺入同類前十
今年同一產品卻進入倒數前十
天天基金網資料顯示,周紫光目前擔任基金經理將近6年時間,他也是公司從研究員開始一手培養起來的基金經理,他從2017年開始擔任基金經理,當時接手的是中信建投智信物聯網,不過他真正大紅大紫是在去年。
2022年全年,他所管理的次新基金中信建投低碳成長全年實現凈值增長率約為10.89%,在同類的超2600只基金中高居第十位,這也讓公司著實在年終榜單上大火了一把。但是今年該基金從山峰跌落谷底,截至4月25日,它的2023年排名排進倒數前十,背后的原因在哪里呢?
該產品的基金一季報顯示,3月31日時的十大重倉股變化不大,依然是幾乎全數重倉新能源的呈現,但是2023年市場的風口明顯不在已經供過于求的新能源上,因此這些公司今年走勢整體不佳。上述時間段,除去陽光電源微漲外,其余公司全部下跌,特別是儲能龍頭錦浪科技下跌更是超過了30%。
對比去年該基金的四季報,基金經理周紫光在十大重倉股僅僅是做出了一處調整,也就是用捷佳偉創替換了儲能賽道的派能科技。從幾大細分來看,周紫光是保留了對光伏的青睞,稍微降低了對儲能的配比。在季報總結中,他表示:“關于新能源,我們仍然看好今年光伏和儲能板塊的強勁基本面,主要公司的業績將會保持高速增長;風電和電動車將會迎來季度級別的困境反轉;氫能逐步進入行業爆發的拐點。”
再看他管理時間最長的中信建投智信物聯網,在一季度的十大重倉股中,最大的區別是他逆市加倉了寧德時代,基本上可以說他與今年成長中大熱的人工智能擦身而過。“因為存量博弈的市場原因,新能源板塊被嚴重抽水,主要股票的動態估值已經跌到了非常便宜的位置,我認為目前的相對性價比突顯,看好其短期的修復機會。長期來看,我們新能源的發展空間廣闊,全球趨勢不可逆,而對于產業競爭加劇的擔憂,我們認為有合理性但要分行業分階段去看待,優質公司的行業競爭力仍然需要被理性認識。”他延續對新能源的盲目自信才導致了業績的大滑坡。
02
頭牌欒江偉年內業績至今實現“全紅”
但五只基金合計規模僅約30億元
對比來看,當初從新華基金轉投而來的欒江偉早已成為公司實際上的權益一哥,如果單看今年的成績,上述時間段所有的基金漲幅都超過了5%,排在同類基金前列,尤其中信建投時代已經有兩只產品任職回報翻番,但是問題卻是一季度末合計規模僅為大約30億元,問題出在哪里了呢?
以他在中信建投的代表作中信建投輪換混合為例,在最近四個季度中,通過季報能夠發現每個季度的重倉行業乃至個股發生較大變化,去年二季報時,排名前三的重倉股是西藏珠峰、贛鋒鋰業、世運電路,似乎能得出基金經理偏成長的結論;但是三季報居前的公司中,西藏珠鋒還在,但是緊隨其后的變成了雙匯發展、重慶啤酒、通策醫療,價值類藍籌股開始集體進入前十。
到了去年的四季報時,不變的還是西藏珠峰,但排在后面的變成了居然之家、西藏礦業等,似乎風格再度偏向成長。但是在最近剛披露結束的基金一季報中,他僅保留了盛天網絡,將剩余的重倉股全部更換,幸運的是不僅盛天網絡接近兩倍的漲幅成為年內牛股,同時中科曙光、中文傳媒等今年人工智能領域牛股都被他成功挖掘建倉。
欒江偉指出:“基金堅持擇時和選股并重,仍然堅持精選個股,重視個股的ɑ邏輯,積極尋找個股和行業預期差,反復思考買入、賣出邏輯,對于把握性相對比較強的板塊將增加配置比例,盡量減少過早的左側交易。1季度末倉位比較低,未來將逐步適當增加倉位配置。未來將更加重視股票的流動性,增加流動性好的中大市值持倉比重,考慮到目前市場再次開始瘋狂的賽道投資,而其他無概念催化板塊持續抽血暴跌,未來板塊的集中度會適當提升,個股集中度仍然保持比較分散。”
一只基金就能折射全部,作為多年打拼的基金經理,投資風格應該相對成熟,但是他似乎每個季度都保持較高比例的換手,同時在價值與成長兩大類風格中飄乎不定,沒有定型也就讓基金的投資者不敢大膽追捧,或許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點。
猜你喜歡
興證全球換帥,引發興業系萬億金融帝國的戰略深水區博弈?
這一人事變動不僅是“興業系”金融版圖內部治理調整的縮影,更折射出這家深耕福建30余年的金融集團在行業變局中的戰略抉擇。信達澳亞馮明遠基金規模遭腰斬,高位持有贛鋒鋰業被質疑
信達澳亞基金業績“滑鐵盧”直接拖累了母公司信達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下降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