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貨基金跌至833.16億元,7只基金遭清盤 民生加銀頻換高管也“無力回天”?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鄭智軍是民生加銀基金的第五任總經理,但與前四任有所不同,鄭智軍來自股東方民生銀行。對于民生加銀基金來說,難道外來的和尚難念經。作為銀行系公募的民生加銀基金,近幾年的業績可以用“慘淡”來形容,而且基金規模也有所下降。面對上述難題,新高管上任能否扭轉乾坤呢?
據公開資料顯示,鄭智軍自2002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國民生銀行總行金融同業部、資金及資本市場部、金融市場部、資產管理部工作,歷任職員、中心總經理、部門總經理助理;自2017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中國民生銀行上海分行工作,歷任黨委委員、副行長、金融市場上海分部副總經理(兼)。2022年11月加入民生加銀基金。
01
非貨幣基金跌至833.16億元,民生加銀醫藥健康凈值接近腰斬
作為銀行系公募基金,近年來民生基金的業績可以用“慘淡”來形容,不僅非貨基規模連續下滑,權益類基金的凈值也是大幅下降。據了解,民生加銀基金由中國民生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和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民生銀行持股占比達63.33%。
據同花順顯示,近一年來民生加銀基金的業績不甚理想,截至2022年12月5日,有凈值數據的基金產品中,有93只基金(注:A、C份額重復計算)今年以來凈值呈現下跌趨勢,其中43只產品近一年來凈值跌幅超過20%。近一年來民生加銀新興成長混合、民生加銀科創3年封閉混合均跌超41%。民生加銀創新成長混合A跌幅則達40.55%。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截至12月20日)
我們以民生加銀科創3年封閉混合基金為例,該基金是孫偉和王曉巖共同管理,基金成立于2020年5月15日。截至12月20日,凈值已經跌至0.7381,今年來業績跌幅41.07%,與同類產品排名2124|2139。自成立至今累計下跌26.19%,該基金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近3月收益率低至-13.84%,近6月收益率降至-25.51%,近1年收益率也降至-40.16%。即使把時間周期拉長,近2年來收益率也-39.97%。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孫偉曾任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分析師。2012年2月加入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計算機、傳媒、電子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總監助理,現任投資部副總監、基金經理、權益資產條線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孫偉現在管理基金總規模為85.98億元,近一年來其管理的8只股票型基金全面陷入虧損狀態,其同類基金排名均處于殿后的位置。8只基金中民生加銀成長優選股票在管規模最大達34.78億元。然而,業績也不理想,今年來收益率-34.15%。近一年來收益率-32.03%,同類排名也處于行業中下游水平。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截至12月20日)
除了孫偉的業績差外,筆者翻看民生加銀基金的產品發現,民生加銀醫藥健康股票A的跌幅更大。該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28日,截至12月20日,凈值已經跌至0.5265元,今年來業績跌幅34.18%,與同類產品排名692|726。成立至今累計下跌47.35%,自基金成立以來,該基金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近1年收益率也降至-33.11%,688|719,同類排名靠末尾。近2年來收益率為-48.47%。
據2021年四季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邁瑞醫療、司太立、藥明康德、正海生物、萬東醫療、南微醫學、九洲藥業、一心堂、新華醫療、同仁堂。相較于三季報,四季報總共有7只重倉股發生變更,適當增加了一些中藥、器械類類公司的持倉。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不過,受政策利空影響,醫藥板塊相關股票大幅下跌,整個醫藥主題類基金成為領跌品種,這也導致民生加銀醫藥健康股票A凈值出現回撤。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民生加銀醫藥健康股票A的換手率于2022年2季度出現變化,二季度的換手率高達1252.91%。一般基金換手率用于衡量基金投資組合變化的頻率。換手率越高,操作越頻繁,越傾向于擇時波段操作。二季度如此高的換手率極為不正常。
民生加銀基金近年來的業績欠佳,或許與其高管層和基金經理頻繁變動有關。自2008年11月成立以來,張嘉賓任職成為第一任總經理,到2011年1月離職;時隔一年后,俞岱曦于2012年2月成為第二任總經理,到2015年1月離開。
同年5月,也就是2015年5月吳劍飛繼任總經理一職,吳劍飛一直任職到2018年11月后離職。經過數月的運作,一直到2019年4月,李操綱成為第四任總經理,隨后又于2022年3月因個人原因離職,張煥南再次代理總經理一職,直到鄭智軍上任。
據了解,自2019年李操綱出任民生加銀基金公司總經理,然而,作為一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基金公司的股東都有一個考核周期,也就是三個完整年度為一個考核周期,屆時該基金公司的股東會用兩個指標來進行考核分別為非貨規模和行業排名。
(數據來源于同花順)
筆者發現,雖然民生加銀基金規模從2017年至2020年四季度整體處于上升趨勢,不過,2021年后管理規模整體出現下降。據同花順顯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民生加銀基金管理規模為1452.16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1703.69億元減少251.53億元。
截至2022年三季度,民生加銀基金規模已降至1289.70億元,其中非貨幣型資產合計833.16億元,在管基金數量92只。混合型基金規模161.95億元,較今年二季度下降14億元。債券型基金規模495.77億元,較二季度下降89.1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民生加銀基金非貨幣基金的規模明顯下降。2018年一季度末,公司非貨幣基金規模為216.25億元,但2019年在李操綱帶領下,基金規模大幅上升,到2020年四季度末快速沖高至1491.13億元。然而,從2021年至今,非貨幣基金規模不斷下降,到2022年二季度末跌破千億元關口,三季度末進一步降至833.16億元。有業內人人士表示,2021年民生加銀整體表現不佳,權益表現一般,固收疑似踩雷,從而導致規模持續縮水,行業排名較大下滑。
02
民生加銀7只債基遭清盤,新一任高管能否力挽狂瀾?
(數據來源于同花順)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筆者發現,除了民生加銀基金非貨幣型規模下降外,債基規模也在持續下降,從2020年3月的973.09億元下跌至今年三季度的495.77億元。作為銀行系的高管,鄭智軍的擅長之處或許在于固收領域,此次在鄭智軍的帶領下民生加銀基金能否重回高光?
11月中旬,受債市大跌影響,債券類基金凈值出現下跌。據Wind數據顯示,11月14日至11月18日當周,公布業績的3010只債券基金(只統計初始基金),有2754只出現下跌,占比達91.5%,其中323只跌幅超過1%。據筆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7日,民生加銀轉債、平安可轉債、華商收益增強等199只債券基金凈值一周回撤超過1%,特別是民生加銀轉債凈值回撤幅度高達3.32%。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民生加銀轉債A成立于2013年4月18日,基金經理為關鍵。截至三季度末基金規模為1.18億元。截至12月20日,凈值已經跌至 0.7860元,今年來收益率為-27.02%,與同類產品排名63|70。近1月來收益率為-4.84%,近3月來收益率為-16.38%,近1年收益率為-25.21%,63|70,同類排名靠末尾。
據了解,民生加銀轉債優選基金經理為關鍵。此前,關鍵曾表示,可轉債兼具“股性和債性”雙重特點,在投資上區別于傳統的債券投資。可轉換債券具有債權和股權的雙重特性。債權性是與其他債券一樣,可轉換債券也有規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資者可以選擇持有債券到期,收取本息。
而股權性則是投資者可以選擇在約定的時間內把轉債換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及資本增值。此時,可轉債的價格除了會受到正股價格影響外,還會受到轉股溢價率、可轉債的期限等因素的影響。據三季報顯示,民生加銀轉債優選重倉南航轉債、杭銀轉債、川投轉債、大秦轉債、22國債01。業內人士表示,如此業績并不理想。
今年年初至今,債券類基金的表現不盡人意,2月14日中證轉債指數突然大跌3.02%,令投資者目瞪口呆。此后,3月2日,創金合信甄選回報(A、C)宣告募集失敗的事情更加引起市場關注。而11月份債市又出現震蕩調整,雖然11月月末債市結束調整,債券基金凈值已經出現回穩。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11月份債基的波動,有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短期債券型基金指數、中長期純債型基金都有所波動,但如果拉長資金期限,長期來看還是有望恢復正向收益。然而,要細化分析民生加銀基金債基的業績,還是能看出債基的業績深受其影響。
除了債基業績差,筆者發現,2022年以來有7只民生加銀基金遭遇清盤。這其中有2022年2月21日清盤的民生加銀添鑫純債債券、4月19日清盤的民生加銀康利混合基金、6月29日清盤的民生加銀平穩增利基金、7月26日清盤的民生加銀新動力混合基金、7月26日清盤的民生加銀中債1-5年政金債指數基金、8月12日清盤的民生加銀匯鑫定開債券、9月14日清盤的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
從7只基金構成來看,一般以純債基金為主,而純債基金一般以‘穩健收益’著稱,嚴重虧損和清盤都很少見,尤其是銀行系的公募基金,其固收類產品應是強項。民生加銀基金到底發生了什么?
我們以民生加銀純債債基為例,民生加銀添鑫純債債券型基金成立于2019年8月,2019年末該基金資產凈值約為7.81億元,到了2020年三季度末,該基金的資產凈值達到最高,約為10.49億元。不過,此后該基金資產凈值逐季下降,進入2021年該基金的規模出現大幅萎縮,從去年二季度的3.72億元降至2.81億元。
到了2021年9月30日,民生加銀添鑫純債A規模比上期減少24.40%。而到了2021年12月31日,民生加銀添鑫純債A,期末凈資產僅有0.04億元,比上期減少98.50%。此前,有媒體報道過,該基金踩雷華安集團涉訴金額達13.5億,當時民生加銀添鑫純債的業績就引起媒體關注,沒想到該基金最終還是被清盤了。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這是截至2022年2月17日的業績,近6月收益率降至-22.70%,近1年收益率也降至-21.41%,近2年收益率也降至-19.09%。近1年同類排名1949|1953,近2年同類排名1549|1553,排名均位于末尾。那么,作為一只純債券基金,這到底發生了什么?
從具體持倉來看,民生加銀添鑫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重倉多只地產債,
而2021年四季度多家地產公司暴雷,拖累該基金凈值大幅下挫。筆者翻看該產品的前兩個季度的持倉明細發現,前兩個季度該產品前五大債券均為地產債,包括時代控股、融創、中國奧園、寶龍地產及萬達。除了前五大債券外,或許還一定比例未公布的地產債,正是由于大量持有地產債,最終導致凈值大幅下跌。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據2021年三季報顯示,其前五大持倉分別為20寶龍02、19國開07、20華遠地產MTN001、20津保Y3、20時代09,合計超過同期基金資產凈值的三成。其中,20寶龍02、20華遠地產MTN001和20時代09均為地產債。以20時代09為例,該債券的價格自2021年10月時約100元持續下降至2022年1月時的46.5元。
受今年股市表現不佳以及基金持續清盤影響,民生加銀基金的管理規模有所下滑,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民生加銀基金非貨幣基金規模832.82億元,為過去三年低點。非貨規模的變化是否會影響未來公司凈利潤,仍待之后的2022年年報披露。對此,筆者也會持續關注。
猜你喜歡
興證全球換帥,引發興業系萬億金融帝國的戰略深水區博弈?
這一人事變動不僅是“興業系”金融版圖內部治理調整的縮影,更折射出這家深耕福建30余年的金融集團在行業變局中的戰略抉擇。信達澳亞馮明遠基金規模遭腰斬,高位持有贛鋒鋰業被質疑
信達澳亞基金業績“滑鐵盧”直接拖累了母公司信達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下降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