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本田遭千名居民集體投訴
日前,有媒體報道,廣汽本田新能源車新工廠疑因廠區距離居民區過近,被附近小區近千名居民集體投訴。
上述投訴業主認為,廣汽本田新能源車擴建項目“選址規劃”不合理,距離附近居民區、學校,最近處不足100米,擔心會對周圍小區產生廢氣、固體廢物、噪音等污染。
對此,5月19日,廣汽本田回應稱:“新工廠是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開展的,項目選址和規劃都符合環保相關法規要求,后續也會嚴格按照環保標準施工建設。”
根據公開信息,此輪投訴所涉工廠為廣汽本田新能源車產能擴大建設項目。根據相關公示文件,工廠年產能12萬輛,項目總投資約為30億元人民幣,所在地為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主體工程包括沖壓車間、焊裝車間、合成樹脂車間、涂裝車間、總裝車間、電池組裝車間、發動機裝配車間及其他配套設施等。
官方資料顯示,廣汽本田目前擁有廣州黃埔、增城、廣州開發區三個廠區,包含四條整車生產線及一條發動機生產線,合計年產能77萬臺。其中,廣汽本田總部黃埔工廠已發展多年。
圍繞廣汽本田新能源車擴建項目的選址爭議,早在2021年4月已有跡可循。針對上述投訴,廣州市生態環境局也曾組織居民召開相關事項聽證會,進行回應。
去年4月,有網友在“領導留言板”平臺投訴,稱“堅決反對廣汽本田工廠擴建”。該網友稱,老黃埔廣汽本田工廠擴建面積比之前的產區面積多一倍,新工廠項目東南面距離嚴田村40米,西面距筆村公寓45米、筆村65米,西南面富力新城100米。
上述投訴居民擔心,擴建后的工廠將有廢氣、固體廢物、噪音等影響,而上述靠近新工廠的區域將為環境敏感點,“會受到嚴重影響”。
而對于這一投資近30億元的新能源車項目,廣汽本田實際上已推進多時。在本田汽車在華加速電動化進程的背景下,新工廠項目的相關審批公示、勘查設計工作,一直處于緊密推進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底,廣汽集團在提交給證交所的一份文件中透露,本田汽車將與廣汽本田共同投資32.7億元人民幣生產新能源汽車。2020年9月30日,廣汽本田在其官網首次公開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情況。2021年3月,該擴建項目進入公示階段。并于同年8月,開展勘查設計。今年3月,廣汽本田新能源車產能擴建項目進行批前公示。
事實上,正是新項目2021年3月的公示階段,引起了周邊小區居民的關注。
根據媒體報道,這份長達700頁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該項目排放的有機廢氣、噪聲及其他污染物均達標,但因為廠區距離居民區過近,業主們認為并不能排除相關排放污染物對人體的影響。
此外,還有業主表示,《環境影響報告》中現有工廠的VOCs(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與其他公示文件中的信息存在出入,該份報告的數據真實性存疑。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專家說:“針對VOC類的監管,目前國家出臺的是排放標準,而對于VOC類環境質量標準,現階段全球都沒有相關標準。”
“排放標準相對于環境質量標準,肯定是更為寬松的。”在他看來,從邏輯上說,工廠相關排放標準達標,并不能排除對附近居民區產生環境影響的可能性,但從法理上來說,“排放標準”是否達標,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關鍵指標。
據媒體報道,目前相關維權居民已提交了200余名業主聯名的 “懇請撤銷廣汽本田有限公司開發區工廠擴建項目的請愿書 ”。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