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風藥業IPO:“富二代”連續創業,仍未擺脫繼承百億家產命運
留學、創業、繼承家業,已經成為不少富二代的人生“三件套”。
此外,“二代”們還有一個共同點——相比較絕大多數實業致富的“一代”,他們(尤其是“80后二代”)更偏好金融。萬達王健林之子王思聰是這樣,山西前首富海鑫集團繼承人李兆會是這樣,浙江老牌民企野風集團“公子”俞蘠似乎也是這樣。
已經完成三套規定動作的俞蘠,或將又在金融路向前邁進一大步。近日,俞蘠實控的野風藥業在遞交《招股書》數月后有了新進展,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保薦機構為安信證券,擬募資5.41億元。
野風藥業控股股東野風集團已成立40余年,比俞蘠還“年長”,旗下業務涵蓋地產、醫療、農業、金融等多個板塊,俞家也曾多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單。如果野風藥業成功IPO,將成為野風集團旗下首個上市平臺。
而在此之前,俞蘠在金融方面已有諸多嘗試,如做P2P、搞影視投資等,沒有激起太大水花,甚至還引起一些爭議。
“后來者”居上?百億野風集團或將迎來首個上市平臺
野風藥業是野風集團“第二次創業”的產物。
1980年,野風集團創始人俞國生用100元積蓄開始創業歷程,買來10幾臺縫紉機,在浙江省東陽市做襯衫生意。進入九十年代,俞國生帶領野風集團進軍房地產市場,集團發展也進入“快進”模式,房地產板塊收入比重一度占到野風集團70%的份額。
提起東陽,除了橫店影視城,醫藥化工產業也是其標簽之一。1993年,野風集團開啟“第二次創業”,進行多元化布局,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便是醫藥化工板塊。1996年,野風藥業前身野風化工成立。
隨后,野風集團發展成為以房地產和醫藥化工兩大支柱產業為主業,現代農業、服裝、包裝、進出口、金融服務等產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曾有媒體報道,野風集團資產規模超百億。
野風藥業為何能先于集團服裝、地產板塊沖刺資本市場?
事實上,在民營企業云集的浙江,野風集團并不算顯眼,且近年來,其發展速度有所放緩,房地產業務也受到巨頭擠壓。2008年,俞國生家族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排191位,隨后排名連年下滑,在近幾年的榜單中已經“查無此人”。
野風藥業遞交的《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6月底,野風集團總資產為25.67億元,2021年上半年凈利潤為負。
野風藥業如果此次上市成功,對野風集團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和機遇。
業績和毛利率下滑,靠降壓藥原料藥撐起半壁江山
《招股書》顯示,野風藥業的控股股東為野風集團,持股46.53%,實控人俞蘠合計持有68.83%股權。若本次IPO順利完成,俞蘠的持股比例將稀釋至51.63%。
野風藥業的主營業務為特色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而所謂的原料藥屬于成品藥的上游,是構成藥物藥理作用的基礎物質,患者無法直接服用;而醫藥中間體,則是原料藥的關鍵原材料。
野風藥業所生產的特色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主要用于降壓藥、抗帕金森病藥、抗真菌藥等。 其中,高血壓用藥相關產品幾乎支撐起半個野風藥業。
據《浙江日報》報道,2010年前后,野風藥業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高血壓用藥甲基多巴生產企業,占領了全球60%左右的市場,每年銷售額達2億元。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野風藥業高血壓用藥相關產品營收分別占到公司總營收的44.38%、44.69%、51.57%、56.36%。
(截圖來源:《招股書》)
對此,野風藥業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產品較集中,若未來難以培育新產品,并降低產品收入集中程度,或高血壓用藥相關產品的價格、市場競爭格局發生不利變化,將會對公司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此外,野風藥業近來業績卻有所下滑。
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野風藥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3億元、3.82億元、3.62億元、1.7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33億元、0.66億元、0.86億元、0.36億元。
業績波動的同時,公司毛利率也出現下滑。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野風藥業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5.51%、40.3%、39.04%、34.25%。2019年成了轉折點。
野馬財經發現,野風藥業在2019年將公司旗下大輸液產品(包括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等)和蒸汽(一種工業生產所需能源)業務做了剝離。
其中,大輸液產品的毛利率超過50%,遠高于野風藥業旗下其它產品。
此前,東陽市在《東陽醫藥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計劃》中提到,今后將加快淘汰落后中間體產品,致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的制劑產品和中藥產業。野風醫藥也曾公開表示,將逐步淘汰精細化工、原料藥中間體等技術水平低、耗能污染高的初級產品,轉而研發技術含量高的抗腫瘤新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腦血管系統藥物等高附加值產品。
因此,市場也不乏聲音質疑,野風藥業剝離大輸液業務,將募集資金大部分投入原料藥及中間體項目的行為是否與前述發展規劃相左?
對此,野風藥業稱,是為了聚焦主業,將大輸液、蒸汽業務劃轉至野風集團旗下“偉升實業”。
而原料藥分為技術、研發等方面門檻較低的大宗原料藥和門檻較高的特色原料藥,野風藥業所產原料藥屬于特色原料藥。此前,野風藥業董事吳范宏也曾表示公司將“做強特色原料藥,發展高端藥物制劑產品”。
亦敵亦友,與競爭對手互為客戶
《招股書》披露,野風藥業的主要競爭對手有三家,分別是:浙江手心、TEVA(提瓦制藥)、DIVIS。按照2020年的財務數據,針對業績、資產規模等多個指標,浙江手心均略勝于野風藥業。
而在野風藥業的前五大客戶中,竟然出現了競爭對手的名字。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前半年,浙江手心分別是野風藥業的第一大客戶、第五大客戶,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34%、6.17%,TEVA、DIVIS同樣是野風藥業客戶。2018年,野風藥業也曾向浙江手心采購原材料。
野風藥業稱,向競爭對手銷售產品主要因為:甲基多巴市場集中度高,各家企業使用的主要材料相同;向競爭對手供應原材料對行業競爭格局影響較小;向競爭對手銷售產品有利于擴大公司銷售額。2018年向競爭對手采購原材料則主要是因為浙江手心相關材料存貨過剩,而野風對前述材料需求量較大。
對于這種亦敵亦友的關系,并非沒有先例。
目前已登陸科創板的昊海生科(688366.SH)曾于2012年闖關創業板失敗,而被否決原因之一即為:公司旗下一產品的主要原材料主要供應商為公司競爭對手,可能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松原股份去年創業板IPO申請中,因競爭對手重慶光大產業亦是公司客戶之一,被深交所要求就銷售內容、原因及商業合理性等方面進行補充披露。
監管層對野風藥業的解釋是否“埋單”還有待觀察。
俞蘠的金融夢
相比較野風藥業,其實控人俞蘠的履歷更有看點。
《招股書》顯示,俞蘠出生于1985年,在國外留學期間曾擔任加拿大金濠會所副總經理。回國后,年僅24歲的俞蘠創辦了一家開發運營網絡游戲、動漫的公司——締順科技,并用短短三年時間將其打造為行業全國排名前五的企業,后來被上市公司美盛文化收入囊中。
創業的同時,俞蘠也沒有忘記自己身上的家族責任,其曾對媒體表示“作為創二代,接班是一種身不由己的選擇,更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
2010年,俞蘠出任野風集團董事長、總裁,執掌野風,并帶領集團開啟“第三次創業”,金融領域成為其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俞蘠認為野風集團的業務以傳統產業為主,盡管一直發展平穩,但這些產業可以說是穩健有余但沖勁不足,“金融是我事業的核心,用金融撬動產業,通過以點帶面布局相關行業”。
野風集團官網顯示,公司金融板塊主要有P2P平臺“點點搜財”、資產管理機構“野風資管”,以及參股的杭州銀行。
2013年,國內P2P行業正值爆發增長期,俞蘠聯合另外三位合伙人共同創立P2P平臺“點點搜財”。因行業亂象叢生,終于2020年走向末路,“點點搜財”也難逃退場命運。
不過,“點點搜財”官方微信號顯示,其下線前完成了所有標的全額提前兌付。以當時的行業環境,能實現良性退出實屬不易。
此外,點點搜財還投資過農業供應鏈金融平臺“農二哥”、影視文化投資平臺“幕客”。目前,“農二哥”已經注銷,“幕客”似乎備受爭議。
“幕客”的業務模式類似眾籌拍電影,幕客發布相關影視項目,投資者可以選擇自己看好的項目,只需低至百元即可投資入股,項目完成后,享受相應票房分紅。
“幕客”APP顯示,平臺已累計交易逾2萬筆,涉及多個影視項目。不過,該APP項目似乎已經許久未更新,投資者互動信息停留在2018年,口碑更是差強人意,蘋果App Store顯示下載量僅48個。
(截圖來源:幕客APP)
(截圖來源:蘋果App Store)
俞蘠以個人名義投資的德清麥鼎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平臺還陷入一起上市公司票據詐騙案。
2019年,仁智股份被曝在公司未履行內部審批決策程序情況下開具商業承兌匯票,而且遭遇了詐騙,導致公司將承擔潛在支付義務,預計損失1.47億元。其中6張票據(涉及金額9977萬元),經轉手到了麥鼎投資、俞蘠合作伙伴持股的九當資產。為此,仁智股份還將二者起訴,不過案件暫無新進展。
俞蘠執掌野風已十年,野風藥業IPO成功與否,不光對集團頗為重要,對俞蘠也意義不凡,這是其繼承家業以來的重要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