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汽車集團:“惡補”前瞻技術,韓系車封閉研發體系被打開
10月18日,現代汽車集團在上海成立中國前瞻數字研發中心,根據官方消息,其主要用途為智能駕駛、車輛設計、數字化等前瞻技術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現代汽車集團首次在韓國以外設立數字研發中心。這背后,現代汽車集團在中國的產業布局,逐漸從以合資公司為中心的生產制造,轉向研發等后端。此前,日韓系車企被認為體系較為封閉,更傾向將核心供應商、要害部門放在本土。
對此,現代汽車集團總裁兼研發部負責人在現場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的汽車產業正在轉向技術創新,現代汽車也必須加速集團的技術創新。該數字研發中心可以為現代汽車全面了解中國用戶提供契機。
但在外界看來,這是現代汽車的一次“補課”。根據現代汽車官網公布的數據,9月現代汽車全球銷量為28.1萬輛汽車,較去年同比下滑22.3%,9月在韓國的銷量為4.4萬輛,同比下滑34.6%;在全球其他市場銷售23.7萬輛,同比下滑19.4%。
與此同時,現代汽車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北京現代的銷量也大幅下滑。2016年北京現代銷量達到了114萬輛,2018年跌到79萬輛,2019年為71.6萬輛,2020年受疫情影響跌至50.2萬輛,2021年上半年累計銷量只有20萬輛。
對現代汽車來說,合資公司的功能單純在生產制造、營銷等環節,并無完整的研發實力。依靠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顯然無法拜托困境。
此背景下,現代需要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同時完成對新能源、智能化的轉型。
今年9月份,現代汽車發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現代汽車第二季度銷售額為16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7%;利潤為1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9.5%;全球銷量為103萬輛,同比增長46.5%。
然而,即便今年二季度利潤同比大增,但其實與去年疫情相比,整體銷量下滑。這背后,隱藏著現代汽車的轉型焦慮。
2019年底,現代汽車發布了“2025戰略”,將新業務范圍鎖定為電氣化、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個人飛行器和氫能領域,計劃在該領域投資1220億元。2020年小幅修改,進一步明確了三大方向,即電動化、出行服務和氫能領軍地位。
在電動化和氫能汽車上,現代汽車計劃在2025年,將新能源車年銷量擴大至67萬輛,其中電動車56萬輛、氫燃料電池車11萬輛。可以說,2025戰略里投資的1220億元,其中90%都將花在電動化和氫能技術上。
去年12月,現代汽車發布電動汽車專用平臺E-GMP,目的是希望借助E-GMP平臺擴大旗下電動汽車業務,同時,還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推出包括11款純電動汽車在內的23款電動汽車,實現全球100萬輛電動車的年銷目標。顯然,押注電動汽車成為現代業績銷量翻身的籌碼。
除此之外,現代汽車的另一大轉型方向則是飽受爭議的氫能。2013年,現代汽車發布全球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車ix35 FCEV,2018年,又推出新一代氫燃料電池SUV車型 NEXO。今年9月7日,在現代汽車集團氫之日“Hydrogen Wave”發布會上,現代汽車公布了旗下第三代氫燃料電池系統。計劃于2022年上半年實現氫燃料卡車量產,并在2028年率先成為全球首個旗下所有商用車型均搭載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汽車制造廠商。
有趣的是,在現代汽車氫之日發布會的前幾個月,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在談論氫燃料電池時曾說,“你不會在小汽車上看到任何氫能的使用。”隨后這句話也得到了馬斯克的贊同,他稱“氫燃料電池應該叫傻瓜推銷 (fool sells),用在汽車上是荒謬的。”
今年1-8月,現代汽車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為9.4萬輛,氫燃料車型銷量為6331輛,這距離2025年的67萬輛新能源和11萬輛氫燃料車的目標仍然差距較大。
全面押注電氣化和氫能源,現代汽車這條路走對了嗎?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