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麥文化上市,背后路金波、韓寒身價暴漲過億
“我簡直有點迷信韓寒了。”自從韓寒拍了《后會無期》,這是出版商路金波在評價韓寒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2003年1月的冬夜,在北京奧體中心北門,路金波堵住韓寒,用他兜里的5000塊錢買下韓寒《像少年啦飛馳》的漫畫改編權,并留下了韓寒的電話號碼。兩年后的某天,機緣巧合之下,路金波僅以8萬塊正式簽下了韓寒,兩人由此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合作。
2012年,路金波和韓寒母親周巧蓉共同出資設立果麥有限(果麥文化前身),注冊資本為300萬元,其中路金波出資270萬元,周巧蓉出資30萬元。
在進行股權綁定之余,這些年路金波為韓寒出版了至少18本書,付給過韓寒超4000萬元的版稅。而果麥文化也讓路金波從一名網絡寫手變成了資本市場熱捧的超級出版商。
2021年8月30日,果麥文化(301052.SZ)在深交所創業板正式亮相。根據招股書,IPO前路金波共計持有果麥文化32.62%的股份。而除路金波之外的第二大自然人股東周巧蓉,其持有果麥文化4.53%的股份。
截至8月30日收盤,果麥文化股價報39.55元/股,對比發行價8.11元/股,已經增長388%。按收盤價算,韓寒母親身價過億,路金波更是近10億。
明星股東,資本加持
如今眾人矚目的果麥文化,實際上本就是明星公司。其董事長路金波是國內網絡文學界鼻祖,當年以“李尋歡”之名與寧財神、刑育森并稱為網絡文學“三駕馬車”,是中國第一代網文作家的領軍人物。
在寫出名堂后,路金波加入“榕樹下”任職內容總監,這是國內文青最早的互聯網聚集地。2002年,“榕樹下”的老板將網站打包賣出,由德國新老板接手。在此“收購風波”下,路金波以告別作《粉末謝場》正式宣布封筆,他說自己“興趣已不在寫作上,希望轉向幕后運營”。從此世上再無作家李尋歡,只有商人路金波。
商業——這個挑明了說會折文化人風骨的東西,“棄筆從商”的路金波一做就是十多年,并且風生水起,和他長期合作的韓寒就是其中莫大的受益者之一。
和兒子韓寒成立果麥6年之后,2018年2月,周巧蓉向浙江傳媒轉讓了1.5%的股權,獲利2550萬元。
在進行股權綁定之余,韓寒通過果麥文化策劃了《我所理解的生活》等超百萬銷量的圖書,執導并出品了《后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等口碑票房皆不錯的電影,其背后投資方均有果麥文化的身影。
為了加強與作家的聯系,果麥文化通過明星作家持股的方式形成強綁定關系。除韓寒外,果麥文化還與易中天、楊紅櫻、蔡崇達、楊瀾、賈平凹、周國平、羅翔、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等眾多頭部作家、網紅學者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韓寒母親周巧蓉持有4.53%的股份,位列第八大股東;其余知名作家易中天、黃山(馮唐前妻)都通過果麥合伙間接持股,大約都在0.2%左右。
眾星集聚,也吸引了一眾投資機構。果麥文化上市前一共歷經4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近4億元。在2012年最早的A輪融資中,經緯中國投資數千萬,目前是果麥文化的第二大股東;B輪融資8500萬人民幣,小村資本、華蓋資本入局;2018年C輪2.97億人民幣的融資中,經緯中國跟投,博納影視、IDG資本相繼投資;同年底,浙版傳媒入股。
如今果麥文化成功登陸創業板,首日暴漲近400%,背后的投資機構和明星作家也迎來了一場由“精神食糧”帶來的財富盛宴。
綁定大IP
目前,果麥文化的主營業務涵蓋圖書策劃與發行、數字內容業務、IP衍生與運營三大版塊。圖書策劃與發行是傳統出版公司的核心業務,果麥文化也不例外,期內收入占總營收95%左右。
按版權屬性的不同,圖書策劃與發行可劃分為公版經典圖書和版權圖書兩大類。在公版經典領域,果麥文化正在開發或已開發上市的圖書接近千種,其中《小王子》、《浮生六記》等圖書產品的銷量超百萬冊。
在版權圖書領域,果麥文化與一眾知名作家深度綁定,其打造的“易中天中國史”系列、韓寒《我所理解的生活》、蔡崇達《皮囊》、張皓宸《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等圖書銷量均超百萬冊。
《招股書》顯示,果麥文化版權圖書收入占圖書策劃與發行收入的比重從2017年55.1%增長至2020年中的61.81%。
換言之,果麥文化目前對于優質版權極度依賴。但路金波并沒有改變的意思,他曾多次表示做好圖書是果麥文化最重要的業務。此次果麥文化上市募資,也是為了版權的擴張。《招股書》披露,通過本次IPO,果麥文化預計募集3.5億元,將全部用于投入版權庫建設項目。
為了獲取優質版權,果麥文化需要向作家預付一定金額的版稅,這不僅會給公司的現金流量帶來一定壓力,未來如果支付了版稅的圖書銷量欠佳,還將可能產生預付版稅減值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預付款項凈額分別為7845萬元、9025萬元和1.03億元,占各期流動資產的比重均超過20%,預付款項主要為預付版稅。
此外,新出版的圖書也會面臨紙價上漲、出版成本較高、盜版猖獗、電商渠道低價等問題,導致銷量未達預期,造成庫存積壓。《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2020年6月,公司存貨余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01%、33.57%、31.24%以及83.45%,超過行業均值22.65%、24.45%、20.47%以及62.16%。其中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對果麥文化顯然影響很大。
庫存積壓不僅將產生更多的圖書處置及管理費用,書也賣不出去也無法為公司創造現金流,進而對公司現金流量產生壓力。
不過,隨著疫情好轉,線下書店復工或將帶來一波圖書市場回潮。同時,果麥文化也在逐步加碼線上銷售渠道,近五年線上渠道圖書銷售的復合增長率為26.42%。據其招股書上預測說,2021年果麥文化Q1營收或實現翻倍。
基于核心業務圖書策劃與發行,果麥文化也逐步向版權產業鏈、新媒體業態經營等方向延伸,開發了電子書、有聲書等數字內容業務,還向市場推出了紙電同步、AR圖書等新興產品。
同時,借著明星作家IP,果麥文化打造了一個個新媒體矩陣。根據《招股書》,果麥文化目前已擁有或運營“知書少年果麥麥”、“果麥文化”、“好書博物館”、“好書電臺”、“小嘉說書”、“楊紅櫻”、“2040BOOKSTORE”等公司新媒體平臺賬號以及“易中天”、“戴建業”、“張皓宸”、“慶山”、“榕榕姐姐讀童書”等作者賬號,全網粉絲突破2000萬。路金波曾強調,他希望通過自媒體矩陣,與讀者建立深入鏈接,從而提高書籍的復購率。
IP衍生領域,果麥文化基于《浮生六記》《皮囊》等重要IP,開發了“麥基研討會”、聲音劇等IP衍生產品,實現了影視版權改編授權。但在《招股書》中,果麥文化2020年上半年的IP衍生與運營收入只有96.81萬元,占到主營業務的0.68%。
除了對IP的直接開發與運營,通過與韓寒、博納影業的關系,果麥文化曾投資過6部電影,包括《飛馳人生》、《乘風破浪》,后兩部電影分別投資了2800萬元、1720萬元。
《招股書》披露,2017-2019年之間,公司電影投資收益分別為88.67萬元、1394.72萬元、817.87萬元,占同期利潤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59%、22.89%、11.95%。
電影投資比賣書賺錢來得快,但并沒有持續,2018-2020年,數字內容業務及IP衍生與運營收合計占比不超過5%,到了2020年營收僅150萬元,占比僅有0.44%。
不過,2020年12月,羅永浩在脫口秀節目上再度翻紅后,路金波和羅永浩分別通過微博官宣:雙方聊完了《真還傳》劇本,前者還透露這將會是一部商業喜劇片。
“夕陽產業”重獲春天 ?
果麥文化上市首日獲得了資本市場的極大認可,對于時常被揶揄為“夕陽產業”的出版業來說有著重要意義。
在民營出版公司中,除了成功上岸的果麥文化、讀客文化(301025.SZ),曾出版過《明朝那些事兒》《盜墓筆記》等作品的磨鐵文化公司也在沖刺IPO,后二者同樣也受到資本熱捧,在上市進程中一路有資本加持。
讀客文化在上市前獲得了1.28億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君聯資本、知合資本、孚惠資本等,投后估值達到20億元。今年7月,讀客文化發行價雖然只有1.55元/股,但在上市首日暴漲19倍,刷新了創業板首日漲幅的最高紀錄,收盤價為31.66元/股,市值一度超過120元。
而磨鐵文化則有過6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銀粵財、方源資本、鼎暉投資、君創基金等,最高融資金額達到3億元。磨鐵文化的老板沈浩波還是一位詩人。公開資料顯示,沈浩波1976年出生,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96年開始寫詩,算是小有名氣。
為何這三家圖書出版公司頻頻被資本市場看好?
一是政策導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指出,“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這是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連續第八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二則是讀書很重要,全民都需要。《中國青年報》指出,倡導全民閱讀,既連接著崇文重教勸學的傳統,又指引著從文化維度促進“人的現代化”的未來。無論是立足于知識社會之需、學習型社會之義,還是著眼于提升國民素質、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撐,都需要著力建設書香中國,厚植學習土壤,培育閱讀氛圍。對個體來說,精神發育史就是其閱讀史;對民族而言,精神文明水位也取決于閱讀水平。
資深出版人、圖書策劃人余一途在接受《科創板日報》采訪時表示,單從盈利上來說,圖書出版確實不能算是一門好生意,但從文化傳承、知識教育普及上看,卻是一個意義重大、具有長遠社會價值的領域。“現在圖書公司不僅僅只有紙質圖書出版,背后還有有聲、電子書、影視、文創等版權的運作開發,也都值得探索。”
果麥文化IPO成功或只是中國千億圖書市場的一葉小舟,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有益,圖書出版業無論如何都不該“夕陽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