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位蔚來車主“挺身護主”
創立多家公司的青年俊杰,因為一場交通事故突然失去生命,實在令人扼腕。
事故本身,警方仍在調查之中。而訃告中“駕駛蔚來ES8汽車啟用自動駕駛功能(NOP領航狀態)”的描述,則成為輿論爭議的焦點,車主、媒體、從業者等各方紛紛發聲。周三,500位蔚來車主的聯合聲明稱“蔚來輔助駕駛系統沒有誤導我們”,這出戲更是演的令人摸不著頭腦。
這讓人不得不聯想到今年4月,特斯拉女車主“車頂維權”事件,當時的焦點雖然是剎車是否失靈,但關于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的描述已引起一定爭議,后續由于特斯拉副總裁陶琳的一系列“表演”,吃瓜者眾,特斯拉本身和陶琳的傲慢態度又成了被討伐的對象。
實際上,此前特斯拉在全球各地,已出現多起由于FSD導致的慘烈事故,如早在2016年1月京港澳高速邯鄲段,一輛特斯拉轎車直接撞上一輛正在作業的道路清掃車,特斯拉車主當場身亡,調查結果顯示,事發時車輛正處于無人駕駛狀態中,但并沒有剎車和減速的跡象。
今年3月,美國底特律市的一輛特斯拉,在自動駕駛狀態直接鉆入一輛白色卡車的貨柜下,被直接“掀頂”。而近期在微信群中廣為流傳的一則聊天記錄顯示,某用戶在試駕小鵬汽車的過程中,銷售向其展示ACC(自適應巡航)功能,表示“不用剎車”,隨后車輛以70公里/小時的速度追尾前車。
時至今日,一場致人死亡的事故,再加上一份吸引眼球的訃告,才能將輿論的視線拉回到對嚴肅話題的討論,這對于逝者和其親友來說,可能是過于沉重了。但從公共意義上,這個話題卻值得更多討論,爭論的聲音得越大、吵架吵得越久,關注的人輔助駕駛的司機越多,公共交通也越安全。
對于那500位蔚來車主演這一出黑色幽默,送句捧哏的老話兒吧:
“別挨罵了!”
自動駕駛?自動輔助駕駛?輔助駕駛?
訃告中,逝者親友用“自動駕駛功能”來描述本應是“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NIO pilot,“NOP領航狀態”則是NIO pilot中的一項功能,蔚來官網下載的《ES8 用戶手冊》介紹,“領航輔助Beta”(Navigate on Pilot, NOP)是導航系統與 Pilot 自動輔助駕駛深度融合的功能,Beta意為測試版。
“領航輔助在NIO Pilot基礎功能之上,可以依據導航自動切換高速車道并且自動進出匝道,可以在當前道路智能調節愛車巡航速度。如當前車道行進緩慢,“領航輔助”可以伺機自動變換至速度較快的車道?!?
在總共358頁的手冊中,蔚來使用了5個用黑色粗線框起來的標識,用以警告車主在使用NOP時的注意事項,內容包括“您應隨時準備接管愛車、您始終承擔著安全行駛且遵守現行交通法律法規的最終責任?!钡榷囗梼热?。
從法律上來看,蔚來的確已盡到對用戶的告知義務,并且車輛內部的攝像頭,也能監測駕駛員的駕駛狀態,提醒駕駛員保持警惕。
但蔚來的傳播操作,怎么說呢,很迷。
比如蔚來將自己的NIO pilot,稱為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到底是自動還是輔助,《手冊》說得明明白白,明明是輔助駕駛,卻偏偏在前面加上自動二字,說蔚來在搞文字游戲,不算夸張。
另外,蔚來副總裁沈斐也曾發布“一邊開車一邊吃東西”的視頻,高管如此,員工想必口風就更松,從逝者好友發布的內容可以看出,蔚來銷售對自動駕駛的稱呼并沒有否認,逝者購買蔚來的核心訴求正是自動駕駛功能。
據了解,在蔚來即將在推出的全新車型ET7中,還將搭載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蔚來自動駕駛系統,實現“安全放松的點到點自動駕駛體驗”。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科技真正合理的目的,在于用新的發明造福人類生活。關于自動駕駛能讓未來生活更美好這件事,我想沒有人會否認,但蔚來若真想負起責任,挑起智能電動車的大梁,在標榜自己科技實力的同時,理應考慮消費者被誤導的風險。
“配備XX顆先進的雷達芯片”、“已經XXX萬公里無事故”“每秒算法達到XXX億次”“每秒產生XXXGB數據”,傳播的是數字,到消費者腦海中卻很可能被轉化成簡單的定義,就算再怎么強調是“輔助”,消費者卻只記得“自動”。
因此不管蔚來再怎么對媒體強調“領航輔助不是自動駕駛”,也沒法被理解,但蔚來不會干凈利落地承認事故是“自動駕駛”的鍋,畢竟事故仍在調查,而且就算將來調查結果顯示,確實是NOP狀態卻未能及時剎車導致事故發生,關于駕駛員應當知悉“自動輔助駕駛”非“自動駕駛”,恐怕又會成為爭議焦點。
更何況,蔚來還有一眾“忠心”的車友。
蔚來車友 挺身護主
就在事故發生4天后,18日下午,一則《蔚來車主對NP/NOP系統認知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聲明》)傳播開來,《聲明》來自數百位蔚來車主,《聲明》認為,基于一些事實,目前網絡上對于“車主無法分清自動駕駛與輔助駕駛”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蔚來公司對NP/NOP的宣傳未產生混淆和誤導。
這樣一則《聲明》,清晰闡述了“目前全球范圍內均沒有正式商用的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系統”,對于蔚來乃至更多品牌的新能源車主來說,但凡看到這則聲明,在安全駕駛方面無疑是具有一定正面作用。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還有UP主發布“挑戰4455英里往返芝加哥西雅圖-全程自動駕駛”的視頻,觀看量達2萬,而一則“自動駕駛避禍合集”的視頻,觀看量近90萬。
讓更多人了解到“輔助駕駛”并非“自動駕駛”,避免“輔助駕駛”被濫用,導致更多的事故發生,顯然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但話說回來,這群車主的操作我是真看不懂。
首先,在蔚來官方還未正面回應事件的情況下,這些車主就先急忙忙跳出來表示,“我們知道輔助駕駛不是自動駕駛”,是想表達什么?作為看客最直觀的感受,難道不是“是逝者濫用輔助駕駛才導致事故的發生”嗎?
其次,如果單就《聲明》本身來說,根本毫無意義,因為對這群車主來說,已經對輔助駕駛有相當深刻的理解,當然也就不存在混淆和誤導。
最后,這幾百人絕對無法代表所有蔚來車主。就算蔚“神教”名聲在外,突然被代表想必也很莫名其妙,蔚來APP中的不少車主已明確表達反對意見。而且好在蔚來車主數量有限,上一個喜歡代表全體中國人的,現在還踩縫紉機呢。
這一則頗具黑色幽默的《聲明》,顯然也出乎蔚來的預料,隨后蔚來汽車表示,“這是蔚來車主自發組織發出的一個聲明,與官方沒有關聯,車主具體人數我們也不知道?!?
明明是一起慘烈的交通事故,現在卻搞成了黑色幽默,希望這次輿論焦點不會被帶偏。
崇尚自動駕駛的消費者,沒必要用自己的生命安全為代價替蔚來們做實驗,更沒必要隨便發什么聲明;蔚來們也應該多反思,是否真的重視消費者的生命安全,讓他們在足夠認識風險的前提下使用輔助駕駛。
某大廠CEO在一次內部高管會曾說,不希望在產品只有80分的情況下,對外說成是100分。更希望對外說100分,實際做到120分。
這句話,也送給蔚來們。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