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260億港元戰投后 恒大汽車與特斯拉之間只差“車”了?
歷經幾個月,許家印朋友圈再一次展現出其強大實力,市值暴漲,恒大汽車離赴科創板上市之路又邁進一步。
1月24日晚間,恒大汽車(00708.HK)發布公告稱,按前五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折讓8%的價格(每股27.3港元),向六名投資人定向增發9.52億股新股,占公司擴大后總股數的9.75%,共籌集260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17.37億元)。
恒大汽車融資信息公布后,25日,截止午間收盤,恒大汽車漲幅達60%,股價高達47.9港元,僅用了半天時間,公司市值就增長1587億港元,總市值飆達4223億港元。
01
許家印“朋友圈”有多給力?六大富豪共籌集260億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除了資本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與青睞,推動恒大汽車股價上漲的,正是早已準備好要對恒大汽車下重注的6名新股東,這六名股東來頭不小,均來自許家印的“豪華朋友圈”,朋友圈的作用可謂是功不可沒。
根據公告, 6名戰略投資者包括4家公司和2名個人,其中有成宇控股有限公司、上宇有限公司、和益榮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翠林全球投資有限公司、陳凱韻以及劉明輝。4家機構均分別認購50億港元,2名個人均分別認購30億港元,合計260億港元。
另外,參與投資的這六名投資人,均自愿鎖定投資12個月,也反應了投資人對恒大汽車未來發展的認可。不過,他們是以27.3港元每股的價格買入,按照目前恒大汽車的最新股價,這六名投資人賬上浮盈近200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已是恒大汽車在為期半年內的第二次增資。在去年的9月15日,恒大汽車宣布獲得一筆約40億港元的配股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云鋒基金等頂級投資基金,以及騰訊、滴滴出行等互聯網巨頭企業。恒大汽車也是目前唯一獲得“二馬”投資的車企。
短短四個月的時間,恒大已拿下共300億港元的融資,可見吸金的能力之強。
恒大汽車方面表示,本次成功定向增資,充分反映了市場對恒大汽車經營管理能力和業務發展水平的高度認可,以及對其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巨大信心。
而在資金用途方面,恒大汽車此次募集資金的約70%將投向新能源汽車項目研發、生產及營銷網絡建設項目,以持續增加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儲備,另30%則將用于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以改善財務狀況。
此次股權融資也當之無愧的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之一。
02
車還沒量產上市,公司先沖刺科創板募資
此外,恒大汽車在2020年底已啟動科創板上市。
據了解,恒大汽車前身為恒大健康,恒大健康于2015年登陸港交所,2018年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2020年8月正式更名恒大汽車,業務覆蓋動力電池、動力總成、先進整車制造、汽車銷售以及智慧充電等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2020年9月18日,恒大汽車公告稱,經董事會決議,擬發行人民幣股份及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2020年9月25日晚間,恒大汽車公告稱,建議發行不超過15.56億股人民幣股份(行使超額配股權前),發售價不低于每股25港元,募集資金擬用于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及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和補充營運資金。
但這家市值近4000億港元的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實際上目前尚未銷售一輛新能源汽車,仍然處于量產的準備階段。
在更早的2020年8月3日,恒大汽車召開過發布會,一口氣亮相6款“恒馳”車型,覆蓋A到D級所有級別,7日上海和廣州生產基地首次對外曝光,還宣稱要打造36個展示體驗中心、1600個銷售中心、3000個自建及授權維保修售后服務中心。
在造車領域的大干快上,恐怕合作過的賈躍亭,看了都只能羞愧難當。
兩年前,許家印曾放出豪言恒大造車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并且他給恒大定下了造車的目標:“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恒大新能源汽車打造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源汽車集團。”
如今看來,還未實現量產的恒大汽車,正在許家印的帶領下狂奔。目前,以地產為主業的中國恒大市值2226.85億港元,遠低于恒大汽車近4000億港元的市值。在恒大內部,也一直將恒大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看齊,認為恒大汽車在產品研發、產能規模、銷售網絡等方面也具備顯著優勢。但是根據股價估值上的表現,恒大汽車4000億港元的市值與特斯拉6.2萬億港元的市值相比,仍然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空間。
當然,資本市場的估值需要現實的市場去驗證。
恒大一方面頻頻融資引入新的戰投,另一方面恒大汽車回A也正在加速。恒大在經歷種種的風波后,恒大的汽車夢還能再添羽翼,實現目標嗎?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