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利雙降,股價大跌,吳利軍掌舵下的光大銀行“前路漫漫”
3月27日晚,光大銀行發布2023年年報,延續了下滑態勢。
據財報顯示,全年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456.85億元,同比下降3.92%,其中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5.43%至1074.80億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11.39%至236.98億元;期內實現凈利潤410.76億元,同比下降8.80%;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407.92億元,同比下降8.96%。
對于凈利潤下降,光大銀行解釋稱,“主要是為夯實資產質量管控基礎,加大撥備計提力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長2.96%”。
如此糟糕的業績表現自然也得不到投資者的認可,即使光大銀行擬向全體普通股股東派發現金股息,每10股派1.73元(稅前),現金股息總額合計102.22億元,但財報發布次日港股、A股的股價均出現大幅下跌,其中A股股價一度跌9%,H股股價一度下調13%。截止29日午間收盤,光大銀行A股報收3.09元/股。
近日,光大集團旗下兩家核心金融子公司光大銀行和光大信托都迎來“換帥”,且兩者“互動”頻繁,不僅光大信托前任董事長馮翔來自光大銀行又或將調回光大銀行,而且光大信托現任董事長(擬任)王罡、總裁邵泉、副總裁曹兆兵均有光大銀行履職經歷。
01
營利雙降,不良貸款近500億
據悉,光大銀行成立于1992年,先后于2010年、2013年在上交所、港交所掛牌上市,目前實現境內省級行政區域服務網絡的全覆蓋。
年報顯示,2023年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456.85億元,同比下降3.92%;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407.92億元,同比下降8.96%。事實上,光大銀行營收已連續兩年下滑,由2021年的1527.51億元降至2022年的1516.32億元,2023年進一步下降至1456.85億元。
對于光大銀行的增利不增收,自然也與銀行業業績下行、息差收窄的行業大趨勢有關。據東興證券研報顯示,2023年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2.4萬億,同比增長3.2%;增速較前三季度上升1.6pct。具體來看,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77%、-3.67%、+14.79%、+14.78%;環比變動+0.01pct、-1.84pct、+6.59pct、-149.82pct。其中,股份行業績下滑最為明顯。今年2月份以來,隨著A股市場走出低迷,銀行板塊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對于凈利潤降幅快于營收降幅,光大銀行行長王志恒在業績說明會上解釋稱,“主要因素是信用減值的撥備增加了16.77億元,特別是在去年四季度加大了撥備計提的力度。”
資產規模方面,2023年末光大銀行資產總額6.77萬億元,同比增長7.50%;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3.79萬億元,同比增長6.01%,其中普惠金融、綠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型企業、民營企業等領域貸款均實現快速增長;存款余額4.09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73.60億元,增長4.53%。
資產質量方面,期末光大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74.7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8.02億元;不良貸款率1.25%,與上年末持平;關注類貸款率1.84%,逾期貸款率1.95%,撥備覆蓋率181.27%。
截至2023年末,光大銀行凈利差1.68%,同比下降25個BPs;凈利息收益率1.74%,同比下降27個BPs,主要是受貸款利率重定價、新發放貸款利率下行、存量房貸款利率調整等因素影響。
02
被罰金額居股份行之首,“貸款業務違規”為重災區
除了業績上的不利,光大銀行更重要的問題還體現在頻收巨額罰單,因信用卡業務被多次投訴,內控問題暴露。
2024年伊始,光大銀行就收到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首張百萬級罰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兩個月光大銀行被罰金額高居上市股份行之首。
1月4日,光大銀行就連收7張罰單,因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資金支付管理不合規、貸后管理不到位、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承兌、貼現資金管理不到位“五宗罪”,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吉林監管局處以420萬元罰款。
次日,光大銀行再收12張罰單,因部分個人零售類貸款資金用途不合規、發放不符合規定用途的流動資金貸款、發放無指定用途貸款、部分個人零售類貸款資金用途不合規、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發放不符合規定用途的流動資金貸款等被合計處以罰款180萬元。
從處罰信息來看,“貸款業務違規”成為光大銀行重災區。而考慮到貸款業務管理屬于銀行日常金融業務的重要環節,這無疑表明光大銀行仍需加大對其貸款業務的合規管理。
事實上,這只是光大銀行頻收罰單的冰山一角,2023年全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光大銀行及其分行或相關負責人涉及的罰單共有38張,合計被處罰金額逾900萬元。
此外,光大銀行還因信用卡業務被多次投訴。
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止3月28日光大銀行涉及訴訟1萬余條。其中一名用戶聲稱,“光大銀行利息遠超國家規定的lpr的四倍,同時違規暴力催收,電話騷擾,威脅人身,對個人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且貸款前未按照貸款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本人簽字,并且宣傳利息含糊不清,展示日息,并未提供年化利率?!?
03
掌門人更替,此前“光大系”高管頻繁落馬
去年11月,光大銀行公告稱,原董事長王江因工作調整辭去光大銀行董事長、非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委員、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同日,光大銀行稱選舉吳利軍為光大銀行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
縱觀2020年以來光大銀行的掌舵人,分別是李曉鵬(任期2018年3月~2022年3月)、王江(任期2022年8月~2023年11月)以及吳利軍(任期2024年1月至今)。歷任董事長的任期長則4年、短則1年。而對于李曉鵬,因其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立案審查調查,后被依法雙開。
這只是揭開了“光大系”高管落馬的冰山一角,2021年以來“光大系”已有十余人落馬。除了李曉鵬,光大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唐雙寧、光大控股原黨委書記、行政總裁陳爽、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先后也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對此,去年6月光大集團還為此召開全員警示教育大會暨2023年紀法教育月啟動會,會上通報了近期查處的多起嚴重違法違紀案件,并指出,集團系統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腐敗案件“清存量、遏增量”的任務繁重。
近年來,光大銀行高管辭任公告多達近20份,除了董事長、正副行長以外,還涉及董秘、監事長、非執行董事等多個核心高管的辭任。
不久前,王罡現為光大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擬任)。據悉,王罡此前曾任光大銀行南京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光大銀行總行零售業務部副總經理,光大銀行蘇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光大銀行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以及光大銀行總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級)。
在接連換帥下,“光大系”發展能好嗎?
猜你喜歡
貴州銀行高管接連被查、董事會架構變動,不良率居高
貴州銀行2024年不良貸款率為1.72%,個貸和房地產相關貸款不良率分別為5.07%和11.58%。阿里2025:財年收入超9963億、凈利潤同增77%!張勇等9人退出合伙人
蔡崇信、吳泳銘表示,未來十年,最大的增量和變量都是以AI為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