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7換基金經理,前海開源滬港深景氣行業凈值增長率同類排名倒數第二
2022年僅僅剩下一個半月,內地公募基金排名戰進入收官,在萬家黃海早早鎖定狀元的同時,哪些基金會成為年內排名墊底者也受人關注。到目前為止,基金回撤40%成為排名后十產品的共性,比如前海開源滬港深景氣行業精選混合。
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該基金在2022年所實現的凈值增長率約為-41.97%,在同類基金中排在了倒數第二位。作為2017年5月成立的基金產品,該基金逐年的成績單缺乏閃光點,不僅今年基本已經淪落至排行榜最末端,2021年全年也是下跌大約6%。
01
頻繁更換基金經理,滬港深景氣行業越換成績越差
數據顯示,從該基金成立到目前,產品已經經歷了7位基金經理,但是從各位留下的任職回報來看可謂慘不忍睹,僅有曲揚和劉小明基本達到50%一線,但是明星基金經理曲揚管理大約3年時間,這一成績也談不上有多出色。特別是去年以來,該基金一直維持了雙基金經理的配置。
2021年絕大部分時間,該基金是由劉小明和陸琦一起配合來管理的,在劉小明去年11月中旬離任后王霞接手,在今年8月8日陸琦離任后章俊又被補充進來,這點或許說明前海開源對該基金還是頗為重視的,并不愿放棄這只產品,9月30日時該基金的最新規模僅為0.46億元。
從逐季基金季報重倉行業和重倉股票看,基金經理似乎輪番在A股和港股中押寶式碰運氣。以最近的四份季報為例,去年的四季報時該基金的十大重倉股全部來自內地股市,而且包括貴州茅臺、寧德時代、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等都是滬深300中的標的。從業績比較基準來看,該基金確實有35%的設定對標滬深300指數收益率,但是10大重倉全部出自這里是否有違基金契約呢?
等到基金一季報公布時,我們發現十大重倉股幾乎完全偏向了香港市場,當時來自A股的公司僅有招商積余和保利發展兩家,同時重倉行業體現出一邊倒地偏向于地產和物業,前三的中海物業、保利物業、招商積余均被持倉超過了9%。另外,基金經理對于地產物業投資可謂下了血本,即便當時排名第10的重倉股,3月31日時的被持倉比例也達到了7.67%。
但是這樣的堅持在一個季度之后就發生了轉變。從基金二季報十大重倉分析,不僅是所有的10只股票占比均下降到6%以內(第1重倉占比為5.69%),而且后5大重倉股全部更換了新的公司,它們分別是中國交通建筑、中國平安、中金公司、騰訊控股、中信證券。不過6月30日時,基金經理所選的全部重倉股均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
不可思議的是,這樣的思路在三季度末時又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9月30日時的十大重倉股顯示,其中8只來自于內地股市只有兩只來自于香港,同時幾乎上一季度的地產和金融特色全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以煤炭為首的傳統能源類股票,比如排在前四的廣匯能源、
兗礦能源、云天化、山西焦煤基本都算出自煤炭領域。但是問題出在,盡管年內到目前整體表現不錯,可從近三個月漲幅來看,基本都是回調的狀態。
分析似乎發現操作上的問題所在,基金經理逐季調整追熱點,但是似乎總是慢了半拍,從而導致基金今年陷入到成立以來的歷史最低谷。
02
基金經理管理多只風格不同產品,投資特點模糊能力圈存疑
不僅是逐季追熱點讓投資者對基金經理的投資信仰產生質疑,而且從上述四份季報時均在任的基金經理王霞來看,她管理多只風格不同的產品也讓人關注,畢竟無論從多項硬指標來看,王霞均算不上頂流明星基金經理。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王霞目前擔任基金經理將近8年半,目前在管的基金資產總規模為10.38億元,任職期間的最佳基金回報為99.32%。需要注意的是,她目前在管的產品數量達到了9只,也就是說平均每只產品的規模大約1億元多一點。
進一步看這9只產品的情況,其中以滬港深的產品居多,而且里面不僅有全市場類的,而且有諸如景氣驅動、大消費、事件驅動等偏主題類的產品。再從王霞的個人簡歷來看,可以發現她并沒有過在內地以外求學和工作的經歷,那么她管理滬港深類產品是否合適呢?
再看她的新搭檔章俊,目前擔任基金經理還不到兩年的時間,同時這位新秀出身于保險公司,目前在前海開源還管理著一只債基和一只偏債的混基,或許也可以判斷他并非銳意進取的激進型基金經理。但是對于規模已經岌岌可危的滬港深景氣行業來說,接下來難道不需要殊死一搏嗎?
當然提到前海開源,不得不提的基金經理就是去年的狀元崔宸龍,憑借2021年的一鳴驚人他得到了空前的關注,截至今年的三季度末,他的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約為290.34億元。可惜從目前的成績來看,他似乎也難逃狀元魔咒,目前在管的5只基金年內下跌基本都在20%一線,特別是滬港深非周期股票這只基金的回撤超過了30%。此外,成名時間更長的曲揚遭遇了全面的滑鐵盧,到目前沒有一只產品的年內回撤在25%以內。
猜你喜歡
興證全球換帥,引發興業系萬億金融帝國的戰略深水區博弈?
這一人事變動不僅是“興業系”金融版圖內部治理調整的縮影,更折射出這家深耕福建30余年的金融集團在行業變局中的戰略抉擇。信達澳亞馮明遠基金規模遭腰斬,高位持有贛鋒鋰業被質疑
信達澳亞基金業績“滑鐵盧”直接拖累了母公司信達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下降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