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高瓴領投毫末智行
12月22日,毫末智行宣布,公司獲得近10億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美團、高瓴創投、高通創投、首程控股、九智資本等,募得資金將主要用于自動駕駛研發投入和人才體系建設。
這已經是今年毫末智行獲得的第三輪融資,今年2月10日,毫末智行獲得長城汽車一筆融資,具體金額并未公布。十幾天后,毫末智行又再次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首鋼、美團、高瓴資本等。
本輪融資后,毫末智行估值預計超過10億美元,從業務上看,該公司成為國內為數不多實現規模量產的自動駕駛公司;從體量上看,毫末智行已是領域內的“獨角獸”。
然而,唯一問題是,毫末智行的客戶“只有”長城汽車。
毫末智行旗下的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已經陸續搭載在包括魏牌摩卡、坦克300城市版、魏牌拿鐵、魏牌瑪奇朵、哈弗神獸等在內的諸多車型中。而這些品牌、產品,均屬于長城汽車旗下。
事實上,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從公司成立之初,便是從長城汽車技術中心智能駕駛前瞻分部獨立而來。團隊成員大部分來自老東家長城,另一部分則是從自動駕駛百度Apollo團隊和華為等企業挖來的自動駕駛人才。團隊內的兩大核心人物:董事長張凱和CEO顧維灝。前者在長城有超過20年的汽車工程研發經驗,后者顧維灝此前一直在百度任職,曾負責百度L3級自動駕駛、車聯網、地圖等多項業務。
該公司透露,預計到2022年底,毫末輔助駕駛系統將搭載至34款長城乘用車型,未來三年搭載乘用車數量預計超過100萬臺。
張凱透露,明年毫末智行乘用車輔助駕駛項目預計擴大7倍,無人物流車項目預計擴大3倍。項目擴充的背后,意味著毫末智行需要籌集更多資金來應對相關技術研發。
實際上,持續不斷的融資幾乎是所有自動駕駛公司,尤其是初創企業活下去的必須手段。現階段,整個自動駕駛行業還未迎來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應用,自動駕駛行業投資的熱度卻并非降低分毫。
今年9月,通用汽車向Momenta投資3億美元,希望借此為未來中國市場的車型加快研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技術。3月份,上汽集團、豐田、博世等領投MomentaC輪。去年2月,豐田投了小馬智行4億美元,同年12月底,宇通集團以2億美元戰略領投文遠知行B輪融資,成為中國主機廠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最大單筆投資。
然而,資本狂熱的投資不僅還沒產出豐碩的成果,甚至個別自動駕駛公司還因長期無法尋找到可落地的商業場景模式,導致團隊內部分崩離析。上個月,有媒體報道,明星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的乘用車“造車”計劃趨于停滯,位于上海嘉定的十余人造車團隊也將面臨調整。知情人士表示,該團隊部分成員已經離開,加盟其他新造車勢力公司。
為了籌集到更多的的資金,小馬智行目前仍在尋求港股、A 股的上市可能,為此收縮卡車業務、造車項目停滯,這些都表明小馬智行迫切的尋求可落地的商業場景。
當下,對于L4以上的無人駕駛場景落地非常困難,而自動駕駛企業為了能盡早擺脫無限制的燒錢,低階的輔助駕駛系統成為他們現在花費大量時間金錢投入的業務板塊。
此情況下,有車企背書,成為自動駕駛領域資本看重,判斷能否商業化的重要一點。然而,在一家車企之外開拓更多客戶,仍是自動駕駛創業者難以打開的僵局。
即便毫末智行目前聚焦于乘用車的輔助駕駛研發上,短時間內依然無法實現自我造血。此前,當媒體問到盈虧平衡點等問題時,顧維灝均表示無法給出準確答案。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