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后停止投放燃油車,但已落后了,本田退出“反電動車小組”?
曾和豐田一起反對電動車的本田汽車,近來決定調轉船頭,對汽車電動化趨勢的態度不再曖昧。
10月13日,本田汽車正式宣布,本田汽車將加快電動化車型的投放,快速完成面向電動化的品牌轉型升級,2030年之后本田在中國推出的所有新車型均為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等電動化車型,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車。
根據規劃,在中國市場,本田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的銷量占比規劃為2030年達到40%,2035年達到80%,2040年達到100%。未來5年將在中國市場將推出10款使用“本田”品牌的純電動車型。為此,本田中國正式發布了全新純電動車品牌“e:N”,該品牌產品將在明年導入兩合資公司,東風本田的e:NS1特裝版、廣汽本田的e:NP1特裝版將于2022年春季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田的電動戰略中,日系車企封閉的采購體系被打開。在電池供應配套方面,本田同中國公司寧德時代合作。為此,本田還認購了寧德時代非公開發行的股票,股權份額約為1%。
“我們將整合中國最優資源開發的EV車型。”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兼中國本部長井上勝史表示,“未來還可以將其推向全世界。”
事實上,包括本田、豐田等在內的,日系車企現如今在中國市場正整體上正處在尷尬境地。一方面,與國內新能源高歌猛進不同的是,日系車企銷量集體下跌。今年9月,日系市場份額占比20.8%,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在中國汽車市場今年前三季度上,只有東風日產上榜銷量前十。
在剛剛過去的9月,本田、日產、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分別是12.1萬輛、10.4萬輛和11.5萬輛,下滑幅度為28.1%、26%、36%。今年前三季度,本田在中國汽車市場終端銷量為110.78萬輛,同比上漲3.9%。其中廣汽本田前9月累計銷量為54萬輛,東風本田為56.7萬輛。
但整體上,受缺芯以及我國自主品牌的沖擊,保守的日系車在中國燃油車市場的競爭地位已經受到了威脅。此外東風本田推出的M-NV和X-NV,以及廣汽本田推出的VE-1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不可觀。
另一方面,豐田和本田早年將過多精力放在混動技術研發上上,日系認為混合動力技術才是主流,并不認可純電動技術路線。
當國內新勢力車企正在扭轉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格局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新能源汽車走向全球,加之國際上碳中和趨勢不可逆轉,傳統車企終于不再觀望,集中力量集體向電動化的轉型,這其中,除了BBA,動作最快的是大眾集團,其目前ID.系列車型在國內銷量正在穩步提升,其次美系車如福特和通用也在迅速追趕電動大潮,但反觀日系品牌,目前遲遲沒有完全純電平臺新車型推出。
“日本已經晚了,今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份額已經達到了兩位數的占比,估計年底都會上升到20%。本田電動車要在2022年才能推出,再晚的話,中國市場估計很難再有日本電動車的市場空間了。”有行業人士悲觀認為。
事實上,為了應對國內雙積分政策,2018年本田就已經開始加速在華電動化戰略布局。2017年12月12日,本田中國公布了在華戰略:2018年是本田的電動元年,將為中國推出專屬純電SUV和專屬純電動摩托車等產品。此后,本田先后引入了奧德賽、艾力紳、以及雅閣等混動版本車型,不過這些新能源車型都來源于“油改電”,銷量表現也不理想。
就在上個月,日本車企一哥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在日本汽車產業會議的一次例會上,還與本田、雅馬哈、五十鈴等企業再一次抱團,共同反對由日本政府制定的「2030年禁售燃油車」計劃。現如今,除了本田明確發布電動車戰略之外,豐田、日產以及馬自達等車企依然沒有發布激進的純電動化戰略。
但現在,本田已經快豐田一步,搶先在國內發布了比較堅決的電動化戰略。另悉,本田計劃在中國投資擴建電動車廠,預計10月開工后,2024年2月建成啟用,年產能將增加12萬輛,達到161萬輛。
“算上日產的狀態,所有日系車企對電動汽車的爆量時間點估計都在2025年之后,但無一例外,所有日系車企都把燃料電池車作為重點推進的戰略。”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