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殺出“AI具身機器人第一股”,李澤湘坐鎮
在星光閃耀的具身智能賽道,一家深圳機器人廠商要率先沖刺IPO了。
6月8日,臥安機器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臥安機器人”)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預備拿到 “AI具身機器人第一股”稱號。
臥安機器人是一家AI具身家庭機器人系統供應商,致力于構建以智能家庭機器人產品為核心的生態系統。其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幾位哈工大校友因對機器人的熱愛,開啟了創業生涯,后來得到“創業導師”李澤湘、高秉強等教授的青睞,成為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孵化出來的一只“準獨角獸”。
臥安機器人從第一款產品的眾籌起步,如今已經在家庭場景中布局7大產品類別,擁有42個SPU。在國內的AI具身家庭機器人系統行業,小米的影響力可以排在首位,而臥安機器人的主要市場卻在日本、歐美等海外市場。若以零售額計,臥安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卻要超過小米。
如今,臥安機器人在正式運營7年之后,沖擊上市,幾位哈工大學子能否順利收獲自己的IPO呢?在李澤湘等創業導師的坐鎮下,資本市場能對這家踩中具身智能風口的創業公司給予怎樣的評估?
“創業導師”坐鎮,哈工大學子在深圳做出一個機器人“準獨角獸”
2011年,李志晨從哈工大本科畢業,之后僅用一年,就拿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子學理學碩士學位。畢業后便在新加坡一家具身產品及云端IT應用解決方案供貨商擔任電氣電子工程師。
或許是忘不掉對機器人的熱愛,在十年前國內的雙創熱潮中,李志晨順勢回國創業,而李志晨的的電子信息工程背景得到深圳這片熱土的支持,讓其成為深圳市“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
2015年.李志晨和哈工大的同學潘陽在深圳成立臥安科技(臥安機器人的前身)。據悉,李志晨和潘陽在在校期間曾參加大學創新設計比賽,包括2009年ADI「未來創新者」大學設計競賽,并取得一等獎。此外,臥安科技的團隊中還拉來了其他同窗好友林海州、劉國輝及劉延飛等人。
創業初期,臥安科技沒有融資,沒有市場影響力。彼時,臥安科技選擇從眾籌起家。2016年,李志晨等人做了一個叫Switch Box的小盒子,號稱是世界上最小的機器人,是一個幫助用戶按下開關的自動裝置。據悉,該產品在上線日本 Kickstarter眾籌平臺后,目標達成率超過2000%。
2017年,臥安科技正式推出全球首款手指機器人及SwitchBot品牌旗下的第一款產品SwitchBot Bot。憑借這樣一款產品,臥安科技順利在智能家居賽道火出圈,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當年,啟賦資本和朗科投資以400萬元參與了臥安科技的天使輪融資。
2018年,李志晨和臥安科技遇上了“貴人”——大灣區著名創業導師李澤湘和高秉強,也得到松山湖機器人基地的資源孵化。
為了創業導師們的入股,臥安科技在2018年10月進行重組,正式成立臥安機器人。當年12月,港科大教授吳宏之女吳曦和松山湖機器人研究院為臥安機器人的Pre-A輪融資投資500萬元。這一輪融資,直接讓李澤湘、高秉強、吳宏與甘潔幾位教授來坐鎮了。之后,幾位教授又主導了臥安機器人1200萬元的A輪融資。
有了知名創業導師的加持,臥安機器人開始被其他知名投資機構關注。招股書顯示,2021年2月,臥安科技完成由銀泰資本、清科創投、源碼資本等機構參與的3500萬元A+輪融資。
當年5月,源碼資本以2000萬元通過收購天使輪股東的股權繼續加碼,高瓴資本也順勢斥資1361萬元入股。
2021年11月,原有股東高瓴資本、源碼資本、李澤湘等教授以及天津云泰等機構斥資超6000萬元入股。2022年3月,臥安機器人的2億元B+輪融資引入了達晨財智、國調創新等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5月底,即臥安機器人遞表前夕,高秉強名下的Brizan Ventures以7000萬元進行增持。
經過數輪融資,臥安機器人估值水漲船高,從天使輪時的2000萬元,增長到C輪融資后的40.48億元。
來源:招股書
股權結構方面,李志晨直接持股21.82%,擁有44.53%的投票權;潘陽持股14.47%,與李志晨為一致行動人關系。二人及員工持股平臺萬德創新為公司控股股東集團。
機構方面,松山湖機器人研究院持股6.81%,清水灣機器人投資基金持股6.17%,李澤湘持股12.98%,高秉強持股9.72%,源碼資本持股8.31%,高瓴資本持股4.38%。
來源: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李志晨今年才34歲,按照臥安機器人IPO前最后一輪的估值,其這次創業已經擁有超8.5億元的資本。
年營收超6億,成為全球最大AI具身家庭機器人系統提供商
臥安機器人此次IPO的定位是AI具身家庭機器人系統,也將沖擊“AI具身家庭機器人第一股”。
從業績來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臥安機器人收分別為2.75億元、4.57億元及6.1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9.0%;毛利分別為0.94億元、2.31億元及2.9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83.1%。
雖然營收和毛利都在增長,但臥安機器人也還在虧損中。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臥安機器人凈利潤虧損分別為8698.3萬元、1637.6萬元及307.4萬元。招股書顯示,其虧損主要原因在于銷售及分銷開支、研發費用大幅增長,報告期內,銷售及分銷開支由1.02億元增長至1.72億元,增幅68.63%;研發開支由0.62億元增長至1.12億元,增幅80.65%。
不過,臥安機器人凈利潤虧損已經在加速收窄,其經調整EBITDA已在2023年實現轉正,2023年和2024年的經調整EBITDA分別為581萬元和2608萬元。
招股書顯示,臥安機器人旗下品牌SwitchBot產品線豐富,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涵蓋AI具身家庭機器人系列產品(包括增強型執行機器人及感知與決策系統)及其他智能家庭產品與服務,共擁有7大產品類別、42個SPU。
從各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按零售額計,臥安機器人在手指機器人、門鎖機器人及窗簾機器人中市占率分別達到6.2%、9.4%及12.9%,于2024年全球市場分別排第一、第四及第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4年零售額計算,臥安機器人以11.9%的市場份額,穩居全球最大AI具身家庭機器人供應商之位,且是行業內唯一實現家庭生活場景全面布局的系統提供商。
而該報告中排在第二位的是小米。雖然是一家以手機為核心物業的企業,但小米智能家居業務起步并不晚,如今米家生態壯大,覆蓋全屋智能,雙方也有直接競爭關系。但臥安機器人從誕生起,就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將市場錨定在日本,也避免了直接對抗帶來的風險。
招股書顯示,臥安科技產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場,日本、歐洲、北美的銷售額占比超過95%。其中,日本市場是最大銷售來源。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臥安機器人在該地區收入分別為1.68億元、2.85億元及3.5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61.4%、62.3%及57.7%。
來源:招股書
臥安機器人將產品向海外布局,前期主要依靠Amazon平臺。依托Amazon平臺,其產品已銷往日本、歐洲、北美等90多個國家及地區。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臥安機器人在該平臺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81.9%、65.2%、64.2%,相應平臺傭金費用和廣告、銷售人員開支、推廣及業務發展費用在銷售及分銷開支中占比超八成。
如今,臥安機器人已經透過布局了廣泛的全渠道銷售及分銷網絡,該網絡涵蓋透過電商平臺及我們自營網站的DTC渠道、零售商渠道(包括Amazon等主要國際零售商)及分銷渠道。
來源:招股書
在招股書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持續提升研發能力,以進一步開發與其AI具身家庭機器人系統相關的關鍵技術和產品;擴大銷售渠道和地區覆蓋并提升品牌全球知名度;以及用作一般營運資金及公司用途等。
臥安機器人在海外市場發家,如今沖刺資本市場讓更多人知道了李澤湘、高秉強等創業導師們,悄悄布局的機器人公司,正在沖擊“AI具身家庭機器人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