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P7輔助駕駛失控致車禍,是操作不當還是系統缺陷
在L2輔助駕駛功能開啟的高速駕駛場景下,小鵬汽車也出現了交通事故。
9月23日,有網友爆料稱,一位小鵬P7車主在高速行駛時,打開了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系統,隨后與前方的板車發生追尾。
據車主描述,事故發生時正在使用NGP輔助駕駛功能,但系統未準確識別前車距離,前車時速約60公里/小時,駕駛員過于信任系統會自動減速,未及時干預。當車輛離前方的大貨車越來越近時,X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沒有及時識別,毫無減速的跡象。即將撞上大貨車時,系統才發出警報提醒,但一切為時已晚。據悉,事故造成駕駛員頭部受傷,被診斷為腦震蕩,已入院治療。
圖片來源:byjonathan
事故發生后,小鵬官方回應稱:“根據后臺檢測的行車數據,我們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在發生碰撞前,系統的前車識別及車輛控制、安全帶震動提示、車輛預警、AEB等功能均處于正常工作狀態。進一步分析結果,將待車主恢復后,我們共同復盤。”
關于此次事故的原因,到底是由于輔助駕駛功能自身有缺陷,還是人為操作不當引起,目前尚無定論,但此事依然引發了廣大網友的討論和質疑:一是為什么P7的輔助駕駛系統沒有識別大貨車,導致車輛未能及時剎車或者變道避讓;二是這次事故該由誰來負責。
小鵬P7為什么沒能識別大貨車?
根據小鵬汽車的官網介紹,P7全車搭載了31個傳感器,使用的是英偉達此前最先進的Xavier自動駕駛芯片,包括超聲波傳感器、高精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小鵬輔助駕駛功能NGP系統是全球量產車中少有的幾款同時具備自動變道+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功能的產品,可實時檢測周邊行車環境,對可能發生的潛在危險提前預警,可提供前向、側方、后方碰撞預防。
同時,小鵬的NGP采用了視覺(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感知組合方案,自動駕駛功能開啟后,兩種傳感器會各自感知目標,然后系統會對各自感知的目標結果進行融合(相當于交叉驗證),最終根據融合結果判斷并執行動作。
需要指出的是,毫米波雷達依靠回波探測物體,并且對移動的物體非常敏感(對靜止和緩行物體不敏感)。在該場景中,前車速度既然已經在60公里/小時,AEB系統在最后時刻發出了提醒聲音,所以毫米波雷達已經檢測到了前方車輛。
有自動駕駛相關專家分析認為,此次感知失敗的原因可能出在了視覺攝像頭上。從事故視頻中可見,被追尾的前車是一個沒有貨箱的板車,板車前半部分裝貨,后半部沒有裝貨,甚至尾部是低矮的平板,輪子被遮擋,屬于罕見車輛類型,因此對于沒有見過的目標,攝像頭大概率會無法正確識別車輛。
這種情況并非罕見。近兩個月蔚來汽車兩起NOP事故以及特斯拉Model 3去年撞上側翻的白色貨車事故,都是因為前方有異形車輛導致視覺感知失效,最終發生撞車追尾事故。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事實上,L2級別下,視覺+雷達的感知模式的組合方案,一直存在一個局限性:視覺攝像頭的權重更大,往往會作為主傳感器,雷達為輔助傳感器。當視覺發現障礙物,無論雷達有沒有發現,都會做出反應,但在雷達發現障礙物,視覺攝像頭對靜止或者緩行的物體沒有感知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給系統下達減速或者避讓等指令,系統就不會做出反應,就會直接撞過去。因此,駕駛人在駕車時全神貫注就顯得尤為關鍵。
以命試險?車主該握緊敬畏科技的方向盤
此次事故的另一爭議點在于,車主已經發現前方貨車,為什么不進行及時人為干預?事故車主的朋友解釋稱,“他早發現了,他以為車會識別。”他也表示,車主太年輕,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拋開車輛自身是否存在缺陷問題,不少網友指責該車主的責任意識明顯比較淡薄。
智能汽車輔助駕駛模式下,車輛主導權以及責任主體的界定,國際與國內相關部門已經達成了一致。
根據SAE和工信部《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小鵬的NGP系統屬于SAE L2級自動駕駛系統,或是2級駕駛自動化系統。目前的L2系統僅在設計的工作范圍(條件)內,對車輛進行縱橫向控制(轉向和油門/剎車),駕駛員需要隨時關注路況并準備接管。如果超出系統工作范圍的情況下出現事故,駕駛員需要負責。
圖片來源:工信部網站
今年8月發生蔚來車主使用NOP遇難事故后,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余凱就發表過一個觀點:“馬具有足夠的復雜情況下的自動駕駛能力(感知,避障,路徑規劃 ...),但是騎手也必須在大多數情況下手握韁繩,在必要的時候改變馬的行為。如果馬撞到行人,那么責任主體首先是騎手,而不是馬。智能汽車技術本身需要達到像馬一樣的自動駕駛能力,但是司機也必須像騎手一樣大多數情況下手不離方向盤。如果發生事故,首要責任主體是司機。特斯拉基本就是這一路線。”
而此前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院長楊殿閣教授表示,很多企業已經具備了L3級量產或者批量化的能力,但限于法規的問題并不提及L3級,車企更愿意稱其為“L2+級”或“L2.5級”,也就是司機應該一直控制車輛,所有的責任應該由司機來承擔的。
業內人士認為,自動駕駛系統不是代替人,而是輔助人來駕駛。一方面,車企不該“以命營銷”,夸大自動駕駛的功能,應該正確指導用戶對智能輔助駕駛的認知和使用方法;另一方面,駕駛人也不該“以命試險”,盲目相信自動駕駛的應對能力,時刻準備接管和修正車輛系統的錯誤判定和執行,把安全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