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豐田、起亞、本田在華碳排放不達標多于歐美
9月2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報告《零碳倒計時——四大車企在中、美、歐地區的碳排放及合規情況比較》(下稱報告)。
9月2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報告《零碳倒計時——四大車企在中、美、歐地區的碳排放及合規情況比較》(下稱報告),指出近年來大眾、豐田、現代-起亞與本田四家跨國車企在中國碳排放不達標情況比在歐盟、美國更為普遍。
報告統計顯示,2016-2020年間,四家車企在中國均至少有兩次不達標,其中豐田五次不達標,本田與現代-起亞三次不達標,大眾則有兩次。
報告發現,大眾、豐田、現代-起亞和本田在中國的9家合資企業中,7家在2016年達到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標準的車企,在2020年卻均未達標。這意味著車企在燃料效率的進展跟不上中國日益收緊的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19年,四家車企在中國的主要合資企業的乘用車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高于其在歐盟與美國的水平。其中,廣汽豐田在中國的乘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豐田在歐盟平均高出30%,廣汽本田的乘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比本田在美國高出20%。
針對跨國車企在全球不同市場碳排放存在差異表現,該報告指出三大主要原因。首先,中國從2016年起逐年收緊乘用車燃料消耗標準,但在經濟處罰方面仍落后于歐盟標準;第二,車企在不同市場中采用的汽車燃料效率技術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不同市場間的碳排差異;第三,由于SUV車型碳排放量相對較高,這也是造成車企碳排放不達標的重要因素。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