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會成為跨國藥企在華的風向標嗎
跨國藥企阿斯利康做起了藥品代理商,模式不算新,但MNC做這個還是頭一個。
“王磊完全跳出了思維的局限在考慮策略,至少我沒看到其他MNC的中國區負責人敢于去大范圍的賣非本公司產品,甚至有部分產品還與本公司產品有重疊”一位生物制藥領域的專家坦言,在阿斯利康強大的品牌背書下,信任的企業逐漸變多。
2019年1月,阿斯利康宣布獲得綠葉的血脂康膠囊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推廣權,正式拉開了大型跨國藥企獲得在華藥品代理權的序幕。深耕醫藥領域多年的黎娜告訴投中健康,“AZ的特別之處在于它代理了一個中成藥,說明王磊起碼認準了中國形勢,中成藥在傳統醫藥市場是一種完全有別于化藥的營銷方式,并帶有中國自己特色”。
2021年2月,阿斯利康和君實生物達成戰略合作,獲得君實生物自主研發的抗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拓益)在中國大陸地區非核心市場的推廣權,以及后續獲批上市的尿路上皮癌適應癥的全國獨家推廣權。
2021年3月,諾輝健康宣布與阿斯利康中國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和常衛清推廣協議,在為期三年的合作期內,常衛清將成為阿斯利康在中國大陸市場提供推廣服務的唯一腸癌基因檢測試劑。
2021年5月,綠葉制藥宣布旗下控股子公司博安生物與阿斯利康中國圍繞抗腫瘤生物藥博優諾(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的商業化權益簽署協議,授權阿斯利康在中國21個省市及自治區的縣域地區獨家推廣該藥品。
如果說2019年阿斯利康的嘗試大家都在觀望,那2021年無疑是阿斯利康大舉進軍藥品代理元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現在仍處于代理初期,結果尚未可知,但從2019年綠葉與阿斯利康合作到如今2021年的二次合作中可以窺測,阿斯利康藥品代理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阿斯利康的尷尬處境
“一個做藥的,代理只不過是在銷售團隊有余力情況下順帶的,他們靠吃專利就夠了”,外界對阿斯利康的認知,依舊停留在一家全球制藥巨頭。
事實上,隨著國內藥企的不斷提升,加之帶量采購等政策影響,那些躺賺的跨國藥企早就另辟蹊徑了,據悉,4年前阿斯利康就已籌劃轉型之路,無奈制藥烙印太深,大眾一直沒有轉變觀念,以至于它做了代理被大眾理解為“不務正業”。
“王磊的人設就是敢于人先,愿意接受新事務,所以什么新嘗試發生在AZ都不奇怪”黎女士坦言,阿斯利康做代理這事兒沒啥好奇怪,各大公司,一年生一堆項目,也死一堆項目。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明確提出,阿斯利康未來要成為一家平臺型公司,未來商業代理、自主研發和投資孵化會在阿斯利康的中國業務中三分天下。
一位接近阿斯利康的人士向投中健康透露,外企收割中國市場的時代過去了,目前的醫藥市場規則外企不再有超國民待遇,近幾年AZ一直沒有更多更好的新產品擴充,現在賣的還是主要的幾個老產品,從長遠來看,增長機會有限,遭遇瓶頸期的可能非常大。
阿斯利康財報顯示,2020年總收入266.17億美元,其中中國區收入53.75億美元,增長了11%,占阿斯利康全球收入的20.2%,在第四季度,中國區收入同比增長9%,達13.62億美元,成為阿斯利康業績貢獻最大的市場之一。
早年間,阿斯利康瞄準醫藥行業落后的中國,賺的盆滿缽滿;如今隨著中國企業日益強壯,國家帶量采購下調藥價等政策影響,阿斯利康顯得有些后勁不足,作為阿斯利康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如何保住其在中國市場高速增長成了當務之急。
如果還照以前引進國外已經上市的創新藥這種單一的模式,必定會重蹈2014年險被輝瑞收購的覆轍。為此,王磊在阿斯利康的其他優勢——高精尖的銷售團隊上發力,開啟了跨國藥企在華戰略新篇章。
王磊曾言“主要想患者需要什么,而不是我們有什么;患者需要的我們有,我們就做自研;我們沒有,就去代理,或者在研發階段就進行深度合作”,美其名曰以人為本,但終究還是掩藏不住其背后的深層用意。
阿斯利康代理的背后邏輯
據悉,阿斯利康有超過2萬人的銷售隊伍,面對龐大的銷售團隊,每一次集采后都是一次重創,不同于行業內簡單粗暴的裁員來解決問題,阿斯利康開辟了藥品代理業務以解決人員安置問題。
事實上,在醫藥圈,銷售隊伍的重要性比肩研發團隊,而如今大多企業都“重研發,輕營銷”,在新的戰場上,快速占有市場是其能否成功商業化的關鍵,因此銷售團隊的衡量標準就不僅是推廣實力,更多的是速度與效率,一向以激進派著稱的阿斯利康銷售團隊無疑在新戰場上有著得先天優勢。
銷售團隊可以說是攻城容易守城難,代表們如果不經常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系,難免會被人挖墻腳。
王磊曾言“阿斯利康自己的PD-L1藥物獲批適應癥還比較少,代理君實的PD-1可以說是一個聯手”,其內在邏輯則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通過尋找有競爭力的產品來維系他們銷售團隊和醫院、醫生的聯系,從而維系隊伍。
與此同時,受分級診療政策的影響,基層醫療市場成為了跨國藥企爭奪的新增長點,各大跨國藥企在下沉市場招兵買馬。王磊認為一二三線以外是阿斯利康強項,也是一片藍海。
目前,我國基層醫療市場份額超過1300億元。據悉,2019年縣級公立醫院市場的銷售額實現3212億,同比增長5.1%,IQVIA顯示,2019年跨國企業的下沉力度加大,在二、三、四線城市的滲透效果明顯,跨國藥企在四線城市的增速超過22%。
其實早在很久之前,各大跨國藥企就開始布局縣域基層市場,其中賽諾菲在2011年就成立針對縣域醫療的獨立事業部,目前其基層醫療事業部已經覆蓋全國1600多個縣域。
阿斯利康晚于賽諾菲4年,成立了設在商務部下的縣域醫院團隊,負責商業渠道開拓。從2019年開始,阿斯利康在20省158市517縣提供大量熱招崗位,短短半年已經組建了很多的及縣團隊,在醫保控費、帶量采購、藥品零加成的政策背景下,大大提高了產品覆蓋率和銷售額。
面對阿斯利康的銷售精兵,什么樣的企業會選擇?
一位供職于頭部外企的管理人員向投中健康透露,“阿斯利康在中國有完整和龐大的能覆蓋到縣級市場的銷售團隊,而且戰斗力很棒”,因此對于那些急于擴張自己的產品,以求快速打入市場的企業,阿斯利康是不二之選。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但或許是起步階段,有活就接,阿斯利康目前代理的產品實在是參差不齊。
以諾輝的常衛清舉例,它是一款能夠通過糞便做腸癌篩查的產品,但是雞肋的是,如果篩查結果為陽性,還需要做腸鏡進一步確診。據悉,無痛腸鏡費用600多,常衛清費用2000多,且僅只是發一份顯示陰/陽性的電子版報告,這種產品代表們看了都說難。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AZ目前狀況很尷尬,代理產品并不出彩,老產品難以為繼了;但如果不走代理這條路,這么龐大的銷售團隊也無以為繼”。
猜你喜歡
阿里2025:財年收入超9963億、凈利潤同增77%!張勇等9人退出合伙人
蔡崇信、吳泳銘表示,未來十年,最大的增量和變量都是以AI為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