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給基民大賺400億,兩公募豪取千億利潤
基金發行火爆,基金公司的賺錢能力再一次得到體現。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合計為基民賺了近2萬億元收益,同比大增近7成。
其中,易方達張坤、蕭楠,招商侯昊,景順長城劉彥春,以及興全董承非、謝治宇等明星基金經理都為基民實現了超百億元回報。
為基民賺錢的同時,基金公司也順帶為渠道機構送上了一塊“大肥肉”。趁著行情火爆,去年發行了規模空前的3萬億元新產品,基金公司從中賺取了接近千億元管理費,第三方渠道也賺得盆滿缽滿,其中基金公司向銷售機構支付的客戶維護費比2019年增長了約100億元,托管費增長了54億元,券商分倉傭金則接近翻倍。
“坤坤”給投資者賺了400億
19774.55億元,是整個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為投資人賺取的利潤。
進一步從年報數據來看,“公募一哥”張坤確實為投資者賺了不少錢,而且一賺就是400億元。根據天相投顧提供的數據,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中小盤、易方達新絲路(今年2月11日離任)、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易方達亞洲精選5只基金,去年一年共為持有人賺取了399.04億元收益,在所有基金經理中排名第一。
其中,被190多萬人追捧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收益高達181.77億元,而在2019年持有這只基金的基民只有現在的1/10左右。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收益率仍高達98.61%,但同期內虧損的基民高達83%,其中有接近7成虧損5%以上。
張坤旗下的另一只明星基金,易方達中小盤利潤也高達150.32億元。
除了“男神”張坤,劉彥春、蕭楠、謝治宇等頭部基金經理旗下也都有回報超百億元的產品。其中,“白酒一哥”侯昊管理的招商中證白酒收益高達172.18億元,緊隨易方達藍籌精選之后位列第三。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蕭楠、王元春共同管理的易方達消費行業,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宜,也都位列去年最賺錢的基金TOP10。
此外,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和南方中證500ETF,去年分別實現了105.11億元和98.29億元的凈值增長,成為僅有的兩只進入收益前十的ETF。
千億管理費給渠道獻上營銷“肥肉”
合計來看,去年基金公司近2萬億的利潤增長,比2019年增長了68.38%,其中4052只混合型基金賺了1.11萬億元,同比翻倍增速達119.92%,股票型基金收益增長也達到70.22%,凈值增長額為5049.50億元,170只基金更是實現了111.24億利潤。
頭部基金公司中,易方達、匯添富2020年分別為基民賺取了1608.05億元、1114.70億元的利潤,也是僅有的利潤增長達到千億的2家基金公司。再加上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興證全球基金、中歐基金、景順長城(均超500億元),10家基金公司合計貢獻了基民手中超過9000億的利潤,占比接近半數。
從規模來看,基金公司的賺錢能力與規模擴張能力也基本保持了一致,而規模是管理費的主要來源。去年的火爆行情中,公募基金新發行規模突破3萬億元,行業總規模也首次突破20萬億元,140多家基金公司也在這場空前的“全民‘炒’基”運動中賺到了931.20億元管理費,比2019年的626.25億元增長了300多億。
其中,易方達以56.5億元管理費收入位列第一,匯添富、天弘基金、廣發基金管理費收入均在40億元以上,華夏基金、興證全球基金、富國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緊隨其后,管理費收入均超過30億元。
盡管基金公司在去年借助疫情加大了直播營銷等新形式,但那些動輒百億的“日光基”,很大程度上還是以銀行為主的代銷渠道的功勞,后者擁有眾多的營業網點和存款客戶,具備天然的銷售優勢。在這場空前的“全民‘炒’基”運動中,銀行等代銷機構也成了大贏家。
去年全年,基金公司共計向銷售機構支付了241.14億元客戶維護費,上年同期這一數據僅為144.77億元,同比增速達到67%。此外,第三方機構收到的基金托管費也達到397.19億元,同比增加接近110億元。
除銀行外,權益類基金規模大增背景下券商也“悄悄”受益。去年全年,公募基金股票交易量同比大增84.75%達到17.1萬億元,比2019年的9.25萬億接近翻倍,而股票交易量大幅增加也使得券商的基金分倉傭金收入大漲近80%達到135.26億元,其中中信證券、長江證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招商證券等8家超過5億元,收入超億元的超過30家,同比增速多在50%以上,其中廣發、國信、興業同比增速翻倍。
不過仍有11家券商傭金收入增速下滑,多為中小券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交易量大增,但基金租用券商席位支付的傭金占股票交易量的比例有所下滑,包括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等不少頭部券商率先將傭金率降到了萬分之八以下。此前,“萬八模式”一直是基金公司與券商之間約定俗成的傭金率,被業內稱為“機構批發價”。
“在買賣雙方激烈博弈背景下,隨著買方主動權提升,券商下調分倉傭金率也是大勢所趨。”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700萬人追捧的白酒指數和“乏力”的余額寶
一邊是權益類基金被瘋狂追捧,一邊是貨幣基金市場趨冷。
《財經天下》周刊注意到,盡管去年為基民賺錢最多的還是王登峰管理的天弘余額寶,但這只貨幣基金的持有人數量已經進入瓶頸期。在此之前的2019年,余額寶曾連續遭遇5個季度的份額下降。近年來,余額寶的合作對象也從唯一的天弘余額寶基金,擴充至其他貨幣基金轉移。
2020年,天弘余額寶共為持有人賺取了220.77億元的利潤,但隨著貨幣基金的收益下滑(2020年該類基金收益同比下滑16.03%),去年天弘余額寶的凈值收益率首次降至2%以下,為1.8509%。截至2020年末,天弘余額寶總規模達1.19萬億份,共有6.9億戶持有人,平均每戶持有1724.70份。個人投資者是余額寶的主要“買家”,占總份額比例高達99.99%,持有最多的個人投資者,買了2.2億份。
一位業內人士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天花板在那里,加上一系列因素余額寶走下坡路是必然的,天弘規模大收益肯定就低,選其他合作基金也是必然的選擇。”
對比明顯的是,除了張坤一年近10倍的追捧者,在白酒“飛天”的2020年,侯昊旗下的招商中證白酒一度成為支付寶上購買人數最多的“國民指數基金”,目前合計持有人高達705.82萬人,而在今年1月時,更是達到800多萬。其中,位列前10的持有人有6位是個人投資者,前2名均為個人投資者,持有最多的人當時規模約1400多萬。
在股票型與混合型基金中,持有人數量緊隨招商中證白酒的,還有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易方達中小盤混合,二者持有人數量均在300萬以上,被罵“教人成長”諾安成長混合也有247.72萬人持倉,期間該基金份額翻了3倍多。
截至去年年末,持有人數量在百萬以上的權益類基金(非封閉)有34只,多為市場上的明星基金,占比不足1%。
猜你喜歡
興證全球換帥,引發興業系萬億金融帝國的戰略深水區博弈?
這一人事變動不僅是“興業系”金融版圖內部治理調整的縮影,更折射出這家深耕福建30余年的金融集團在行業變局中的戰略抉擇。信達澳亞馮明遠基金規模遭腰斬,高位持有贛鋒鋰業被質疑
信達澳亞基金業績“滑鐵盧”直接拖累了母公司信達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下降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