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沖刺IPO,光頭強能帶給華強方特好運嗎?
截至2月23日,春節檔上映的《熊出沒·狂野大陸》票房超過5億元,是檔期內動畫電影的票房冠軍,但相比于前作7億以上的票房成績,今年這部已有明顯縮水。
如何維持“熊出沒”系列的活力,在電影產品上推陳出新,是一個創作命題,但能否將“熊出沒”IP票房上的影響力轉化為與主題公園業務的聯動,對于主出品方華強方特而言,直接影響著公司的輕資產轉型,乃至上市目標。
去年12月18日,華強方特再度啟動IPO的助跑,這已經是該公司第三次沖刺。但就在不久前,同為行業龍頭的恐龍園第三次IPO被拒,則顯示出行業挑戰之巨大。
依托于爆款電影打造出有影響力的文化IP,最終為主題公園提供源頭活水,由此成就了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時代華納夢工廠在內的一系列聯動案例。中國從不缺乏迪士尼模式的追隨者,依此路徑做嘗試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
但局限的創作力下,IP始終不夠多、不夠強,聯動的探索反而成為互相的掣肘。當嘗試將伴隨了兒童7年、累計收獲超31億票房的“熊出沒”與主題公園的主要受眾成人觀眾進行聯動時,難題自然出現。
兩次折戟IPO
除了“熊出沒”等動漫IP外,華強方特是與華僑城、長隆集團等并列為國內最大的主題公園連鎖品牌。疫情前的2018年和2019年,華強方特主題公園相關收入占比分別為83%和58%,比起伏不定的動漫、電影收入,主題公園帶來的穩定收入,對華強方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2月19日,華強方特旗下公司以3.98億元拿下昆明市宜良縣一處總面積約631畝的地塊,用于建設方特主題公園。
項目源于2017年9月,宜良縣人民政府與華強方特集團簽訂了“方特東方神話”和“復興之路”兩個主題公園項目的合作協議。彼時,雙方計劃將整個項目打造為影響力覆蓋云貴川、年接待能力600萬人次的特大型主題公園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積約2120畝、總投資超過60億元。
“當地政府本來希望項目最遲能在去年內開工,給了一些扶持政策?!币晃恢黝}公園行業的研究人士告訴AI財經社,從簽約到拿地用了三年半時間,項目進展顯然已大大落后。此外,相較于2120畝的規劃,目前631畝的拿地規模顯然算不上大。 事實上,華強方特在去年過得并不順。根據公司財報,華強方特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27.1億元,同比下滑34.2%;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億元,同比下滑78%。若不是前三季度累計收到2.89億元的政府補助,華強方特將難逃虧損。
主營業務上,旗下20余個主題公園自去年1月末起停業,直到3月下旬才陸續開園。但即便在旗下主題公園全部恢復營業的2020年三季度,華強方特當季凈利潤仍下滑51%。疫情對文旅相關產業的影響,直接體現在了龍頭華強方特身上。
主題公園之外,華強方特動漫業務遭受的損失更為直接,今年上映的這部《熊出沒·狂野大陸》,本是華強方特為去年春節檔準備的影片,撤檔使得華強方特在2020的票房上顆粒無收,2020上半年,華強方特數字動漫業務營收0.79億元,同比下滑74.51%。
兩大主營業務的斷崖式下滑的影響直接體現在了資本市場,華強方特在去年6月終止了IPO申請,這已經是該公司第二次沖刺IPO失利。
“迪士尼模式”與輕資產的野望
2020年的疫情猶如一只“黑天鵝”,中斷了華強方特連續數年相對穩健的財務表現,但在不可抗力之外,華強方特自身業務所面臨的瓶頸與矛盾仍待解決,是這家公司所面臨更深層的“緊箍咒”。
2020年12月18日,華強方特公告稱,已向證監會深圳監管局報送了上市輔導備案材料,這是該公司第三次沖刺IPO。但行業消息不甚樂觀,就在不久前的2月8日,深交所剛剛宣布終止恐龍園的IPO申請,這已是這家國內最大主題公園IPO路上的第三次失利。
事實上,即便已是領域內的龍頭,但華強方特的主題公園業務仍然是一項投資回報周期長、盈利模式單一且重資產的生意。
收入上,從華強方特此前披露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主題公園收入來自于門票、園內二次消費兩部分,門票收入占據70%以上比例,二次消費僅占不到三成。但在毛利率上,門票收入的毛利率則僅有不到30%,二次消費毛利率則高達60%。
“二次消費包括園內餐飲、紀念品的收入。”上述行業人士告訴AI財經社,賣品收入的占比,是考驗主題公園運營能力、自有IP開發能力的關鍵,知名品牌如迪士尼等,園內二次消費的占比通常在五成以上。
一面是“笨重”的收入結構,一面是投入規模的巨大。在該行業人士看來,一套大型主題設備的采購成本在數百萬到上千萬元不等,華強方特一處主題公園有大型主題設備在20到30套之間。“此外大型設備每年定期維護、固定資產折舊都會帶來成本?!?
在自建了20余座主題公園之后,華強方特一直在探尋“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以松綁過重的投資,在資本市場上收獲更多吸引力。
AI財經社了解到,從2012年開始,華強方特主題公園的擴張主要以合作的方式投資,除建成的20余座主題公園外,華強方特正在建設或規劃中的超過20座主題公園大多為合作,華強方特自身對主題公園的持股比例縮小至0.72%到49%之間。
理想模式下,華強方特由自建主題公園,轉向通過主題公園設計、出售自研設備、收取管理服務費等方式盈利,實現輕資產轉型。
但要實現輕資產轉型,華強方特需要一系列更為響亮、具備開發前景的IP,以“熊出沒”為代表的動漫制作能力,是撬動轉型的關鍵。
熊出沒IP的聯動難題
去年6月放棄IPO之前,2020年本應是華強方特沖刺IPO的關鍵一年。為此,華強方特在本應去年上映的《熊出沒·狂野大陸》項目上進行了豪華的投入,僅動物角色的設置就多達387個,制作難度超過前作。
熊出沒IP能否維持常青,不僅關系到華強方特動漫業務收入,更影響著華強方特向資本市場講述的“輕資產”故事。然而,即便投入了較大精力,華強方特兩項主營業務之間仍然缺乏耦合度。
熊出沒系列至今已出品7部電影,2014年首作票房2.48億元,隨后逐步提升,2018年上映的第六部票房7.1億元,加上今年春節檔仍在映的《熊出沒·狂野大陸》,目前該系列累計收獲超過31億元票房。
作為聯動的嘗試,華強方特開發出“熊出沒樂園”,但目前并無獨立項目,而是將其放在其他主題公園中作為“園中園”來培育。
為推廣這一原創IP,截至2019年中,華強方特在建的熊出沒樂園有4處。剛剛完成拿地的昆明項目中,華強方特特意將“熊出沒之馬戲團歷險”放進“東方神話”主題公園,與“阿詩瑪傳奇”、“女媧補天”、“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哪吒鬧?!?、“孟姜女”等并列,推廣上可謂不遺余力。
然而,效果并不理想。華強方特一系列基于原創IP的下游開發,目前仍在嘗試之中。此前的采訪中,一位接近華強方特人士也告訴AI財經社,“熊出沒”IP的落地并不充分,衍生品業務中,“熊出沒”并未做到盈利。
“主題公園的消費人群以成年人為主,但熊出沒的觀眾大多是兒童。”上述行業人士告訴AI財經社,這是熊出沒很難與主題公園業務建立起更高耦合度的最大限制。
實際上,除熊出沒外,華強方特還推出過包括“小雞不好惹”等近30部系列動畫片、動漫電影。2019年開始,華強方特醞釀了包括“俑之城”在內的多個動漫項目,從動漫設計的一開始,就將未來與主題公園的聯動納入考慮。
然而,受制于內容創新的能力,這些作品均沒有在成人世界中獲得太多認同。華強方特手中頭部IP稀缺,對20歲到30歲主力消費群體缺少吸引力。
在今年春節檔上映前的宣傳中,華強方特高級副總裁丁亮等熊出沒系列主創更多談及“成年觀影人群占比”這一指標時表示,希望在未來的創作中帶動“熊出沒”IP破圈,吸引更多成年觀眾。
目前A股影視、主題公園兩大行業均處于估值低谷,在此情況下,即便三度沖刺IPO,若不能講出更完整的故事,同時涉足二者的華強方特能否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仍要畫個問號。
猜你喜歡
【聚焦IPO】百菲乳業三戰IPO:營銷砸出14億營收,毛利高達40%研發不足1%
這家以“百菲酪”水牛奶聞名的企業,在經歷新三板摘牌、北交所撤回的波折后,終于第三次叩響了資本市場大門。海拍客IPO:營收10億負債20億,下沉市場是風口還是泡沫?
此次IPO不僅是對海拍客十年發展的一次重要檢驗,更是觀察中國母嬰產業互聯網化進程的絕佳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