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沖擊資金告急,萬達夢碎好萊塢,花200億收購全球最大院線
10月13日,據澎湃新聞報道,萬達控股的全球最大院線AMC傳出資金告急的消息。其在公開文件中警告稱,如果觀眾不大量返回影院,AMC影院將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或2021年初耗盡現金。這令華爾街普遍猜測該公司或將申請破產保護,以緩解其債務負擔。
不過,AMC的CEO亞當·艾倫對此澄清,公司沒有考慮申請破產保護,可能把尋求籌集更多資金作為一種選擇, 大部分或者全部通過股權籌資方式。
受上述消息影響,AMC股價連續兩天跳水,截至美東時間10月14日收盤,AMC從兩天前的4.0美元/股跌至2.96美元/股,跌幅達30%,其總市值也跌破4億美元,降至3.24億美元。
一度成為全球票房霸主
疫情只是壓倒行業巨頭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2016年收購了Odeon Cinemas,UCI Cinemas和Carmike Cinemas之后,AMC成為全美乃至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在歐洲的244家影院中擁有2200個銀幕,在美國的661個影院中擁有8200多個銀幕。
曾經的規模優勢,如今反倒成為其沉重的負擔。受美國嚴峻的疫情沖擊,AMC在美國開設的598家影院中,有494家的上座率下降了85%。其中,洛杉磯和紐約市等主要市場的電影院更是因疫情而關閉。而重新開放的州由于社交距離限制,上座率也受到限制。
在疫情最嚴峻的3月份,AMC不僅關閉了1000家影院,而且宣布包括首席執行官亞當·阿倫在內的600名員工暫時停職,以保存現金流。
早在2019年,AMC就已現出頹勢。2019年報顯示,AMC當年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為-1.49億美元,同比下降235.42%,營業收入為54.71億美元,同比上漲0.19%。
2012年,萬達院線率先成為國內首家票房突破20億元人民幣的院線。彼時的萬達集團在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旅游投資和連鎖百貨等方面的業績也不容小覷。當年,萬達以26億美元收購了AMC院線,一舉成為當時擁有最大海外投資的中國民營企業。
“我們要成為大公司,不僅在中國、更是全球的大公司。”在收購AMC之后,王健林更放言稱,萬達“在2020年占領電影市場20%的份額”。
萬達稱,26億美元包括購買公司100%股權和承擔債務兩部分。萬達同時承諾,并購投入運營資金不超過5億美元,意味著萬達總共要為此次交易支付3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6億元)。
這是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最大一起企業并購,也是中國文化產業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購,相關討論此起彼伏。當時有分析師稱, 此次并購主體為萬達集團,而非萬達院線,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此次并購性質定義為商業地產,而非完全服務于萬達院線影視產業的海外院線拓展。
在這筆收購完成后,萬達集團一舉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AMC在當時就已在全美經營346家影院,擁有5028塊屏幕,每年觀影人次約兩億,在全球則擁有超過1000多家電影院。而萬達那時在國內也已擁有400多家影院,在數量上這一筆收購就保證萬達在規模上得到了極大擴張。
在被萬達收購之前,AMC長期經營不善,一度面臨虧損。但出人意料的是,被萬達收購的當年,AMC就扭虧為盈,并且業績節節攀升。2013年,在接受萬達5億美元“影院翻新、技術升級”計劃后的AMC,實現了3.64億美元的凈收益。
AMC在2016年又收購了Odeon和UCI影院,以及北美第四大影院Carmike。并購完成之后,AMC躍居成為全球最大的院線,而萬達也就此坐上全球票房霸主的座椅。直至2016年,AMC都始終維持著自己的盈利狀態。
受益于海外市場的擴張,2016年,萬達文化產業的收入占據了集團整體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真正成為了集團的支柱產業。
萬達夢碎影視
然而好景不長,一路高歌猛進的萬達和AMC在2017年被踩住了“剎車”,兩家公司的“蜜月期”也走向終結。
2017年AMC的營業收入雖然達到50.79億美元,提高了近60%,但運營成本卻提升至49.77億美元,導致該年凈虧損4.87億美元。
而這時的萬達也同樣陷入了困境。據了解,2017年8月,國家下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其中限制開展的境外投資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萬達進入戰略收縮的階段。
當時,萬達在海外投資已高達2500億元,而作為萬達海外影城業務的代表,AMC的資產就如一個“燙手山芋”。
于是,2018年,萬達集團以6億美元出售了所持的一部分AMC股份,出售后萬達的剩余股份從之前的約60%降至約38%,但仍掌握AMC董事會的過半席位。萬達海外院線業務“折戟”的同時,其國內院線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全國電影市場總票房僅為22.4億元(含服務費),同比減少92.8%,觀影人次為6005.8萬,同比減少92.6%。
萬達電影8月3日晚間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9.72億元,同比下降73.93%,歸母凈利潤-15.67億元,同比下降398.81%。受疫情影響,影院停業后,公司放映、廣告、賣品三大傳統業務收入下降8成左右。
不僅如此,近幾年,萬達電影的營收增速放緩的跡象十分非常明顯。其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32.29億元、162.87億元、154.35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為18.02%、6.49%、-5.23%。凈利潤為15.16億元、21.03億、-47.2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92%、-14.58%、-324.87% 。
這意味著,如果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萬達電影依然處于虧損狀態,按照規定,萬達電影將有可能被帶上“*ST”的帽子。
此外,萬達電影還有另一歷史包袱。
2019年,萬達電影并購萬達影視。重組之時,萬達影視與萬達電影簽訂了業績補償承諾,萬達投資、莘縣融智及王健林的妻子林寧共同承諾,2018-2021年間,萬達影視的凈利潤數將不得低于7.63億元、8.88億元、10.69億元及12.74億元,否則前三者將對上市公司作出業績補償。
萬達影視2019年的歸母凈利潤為3億元,只完成了66.61%的業績承諾。而承諾在2020年達成10.69億的盈利目標,如今看來更是遙遙無期。
5月9日,萬達電影線上召開了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萬達電影總裁曾茂軍談及業績對賭時表示,萬達影視2020年仍存在業績承諾無法完成的風險。
由此可見,萬達的電影產業不僅面臨著海外業務收縮,就連國內也是接連虧損。曾信誓旦旦稱將在2020年占據全球20%電影市場份額的王健林,最終還是未能實現。
猜你喜歡
王健林,“夢碎”電影院
作為王健林極度看好的優質資產,他曾對萬達電影寄予厚望。只是現在萬達商管對賭協議期臨近,缺錢的王健林也只能選擇壯士斷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