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頒發119年還沒發完,基金會被稱理財高手,果然如此嗎?
10月5日,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打頭炮后,這一周,2020年度諾貝爾獎其他獎項將陸續公布。
有趣的是,今年諾獎在全球經濟形勢不太確定的情況下,獎金卻上漲了,由去年900萬瑞典克朗上漲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3.8萬元人民幣)。要知道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過世時,提供成立諾貝爾獎的獎金只有3100萬瑞典克朗。
有人因此指出,諾獎發了119年還沒發完,反而越發越多,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堪稱理財奇跡。但真的如此嗎?
第一屆諾貝爾獎于1901年頒發,獎金為每項15.07萬瑞典克朗,相當于當時大學教授20年的薪水。如果根據購買力平價,諾貝爾獎獎金在大部分時間都不如第一屆“值錢”,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勉強過線。
眾所周知,諾貝爾本人因制造炸藥和雷管發家,頗為倚重實業。在他過世時,要求諾貝爾基金會只能投資“安全證券”,即債券。而安全債券投資雖然穩妥,但收益率著實不高。1914年,諾貝爾基金會的繳稅稅率還從10%上升到20%。
直到1946年,瑞典同意向諾貝爾基金會免征所得稅;1953年,基金會開始允許投資房地產和股票;2000年,基金會可利用非利息、股息的資本增值部分來支付獎金。此后,基金會制定出一套投資比例:股票投資比例在50%±10%;債券投資比例在20%±10%,包括對沖基金、實物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的另類投資比例在30%±10%。諾獎獎金也逐漸放開了手腳。
基金會的各項投資比例 來源:諾貝爾基金會2019年年報
即便如此,在2012年諾獎獎金也一度陷入危機。
當時有媒體計算,在2011年末,諾貝爾基金會的總資產為28.6億瑞典克朗;每年要支出5個獎項共計5000萬瑞典克朗,還要支付諾貝爾基金委員會成員每年的報酬2737.3萬瑞典克朗,基金運營費用2058.1萬瑞典克朗,諾貝爾周(The Nobel Week)活動2018.3萬瑞典克朗。上述開銷在2011年總計達到了1.2億瑞典克朗。如果維持這筆支出,按照當時的總資產,需要基金會至少有4.2%的年化受益,而基金會章程允許的費用比例是3%-4%,已經超支。
2010年后的獎金變化 來源:諾貝爾基金會2019年年報
為此,2012年每項諾獎獎金由上一年1000萬瑞典克朗,降低為800萬瑞典克朗。當時諾貝爾基金會執行董事海根斯騰(Lars Heikensten)表示:降低獎金額度是基于對當前以及今后幾年金融市場走勢的判斷。“如果未來騰挪出空間了,我們可以再把獎金漲回來?!?
而今年的諾獎的得主們,正好趕上了獎金上漲的第一年。
如果翻閱2019年的報告,諾貝爾基金會在2019年的總資產為34.76億瑞典克朗,同比僅上漲2.7%,甚至不如2014年的增長水平。其資產管理收入為2.0998億瑞典克朗,相較前一年的4.88億瑞典克朗減少過半,主要損失來自價值變動。如果刨除營業費用,諾貝爾基金會在去年的年化收益率為4.45%,放在基金市場上并不出色。
來源:諾貝爾基金會2019年年報
當然,諾貝爾獎帶來的精神激勵遠大于金錢鼓勵。賺一時錢容易,守120年家業難。時至今日,諾貝爾獎仍能為杰出人士每年發出可觀的獎金數額,才是最值得驕傲的支出。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獎金足有750萬元,足夠在北京買一處房子。2015年,屠呦呦與另外兩人共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分下來的獎金,也足夠在北京買一個客廳了。
猜你喜歡
遲到的諾獎,85歲獲獎者半夜掛斷獲獎電話,系30年前研究成果
“在對抗病毒性疾病的歷史中,諾貝爾獎得主們發現丙型肝炎病毒,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諾獎委員會如是寫道。諾貝爾獎頒發119年還沒發完,基金會被稱理財高手,果然如此嗎?
今年諾獎在全球經濟形勢不太確定的情況下,獎金卻上漲了,由去年900萬瑞典克朗上漲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3.8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