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投資早規劃,TA是你的備選還是首選?
2023年的投資已臨近尾聲,復盤這一年的股市表現,用“波動”一詞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年內分別下跌3.17%、12.56%,股市行情震蕩下行,偏股混基指數也因此下跌12.56%,權益投資體感欠佳,相信有不少小伙伴都虧麻了。(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1日)
這邊股市行情偏弱,但另外一邊債市卻表現不錯,中證全債指數年內上漲4.19%。如果能夠在年初時多配一些純債基金,或許可以對沖掉部分權益投資的損失,緩解一些投資焦慮。(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1日)
面對今年這樣“股債蹺蹺板”的行情,無疑再一次提醒我們做好資產配置的重要性。近幾年,股市憑借跌宕起伏的演繹,似乎成為了大家更想征服的“顯眼包”,而忽視了債券資產在投資的籃子中也是“主角”之一。
若拉長時間看,以2010年以來為例,債券資產(以中證全債指數代表)收益率為83.64%,股票資產(以上證指數代表)收益率為-8.72%,且在此期間的14個自然年度中,債券資產有9個年度跑贏了股票資產。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股票、債券等大類資產存在明顯的輪動效應,行情此消彼長,投資者若配置單一資產,尤其是權益資產,收益難免會有較大的波動。(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1日)
上證指數、中證全債指數2010年以來各年度漲跌幅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1日)
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投資者不妨可以利用這種輪動效應,做好多元資產配置,來適當降低投資風險、改善收益體驗。
01
學習“聰明錢”保衛“錢袋子”
如果圍觀“聰明錢”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籃子,可以發現,債券已是其進行資產配置的“標配”。
從公募基金的投資者分布來看,機構投資者更偏愛純債型基金,持有的基金規模占比近90%,而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則以個人投資者居多。
三類基金的投資者結構分布
(數據來源:各基金定期報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
機構投資者具有更強的專業能力,其進行資產配置的方式、對于債券類資產的重視,對于個人投資者是由引導和借鑒作用的。以保險資管機構的投資分布為例,2022年中、2023年中投資債券的占比分別為41%、44%,在幾類投資標的中都排名第1,顯然是把債券資產作為“壓艙石”來布局,且配置比例呈現上升趨勢。
保險資金運用情況表(人身險)
(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那么,在投資時,我們如果也適當配置債券資產,構建科學的資產配置組合會怎樣?不妨來看這樣一組數據——
假設投資者A自2010年開始,將股票與債券以一半一半的比例進行配置,持有至今年12月11日的累計收益率為70.34%,明顯優于同期萬得全A指數57.04%的收益率表現。
另外,從風險角度來看,自2010年以來,萬得全A指數的年化波動為22.15%,最大回撤為-55.99%。從圖中可以看到,適當配置純債基金后,整體波動幅度得到改善。若進一步增加債券配置的比重,波動風險有望下降更多。(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1日)
可見,當股票和債券以適當配比進行組合時,可以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率和下行風險,這對于風險容忍度相對較低的投資者或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2010年以來“50%萬得全A+50%中證全債”組合收益率走勢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1日。分別以萬得全A、中證全債指數模擬測算,假設初始本金都為1萬元,“50%萬得全A+50%中證全債”組合以50%的初始本金投資萬得全A指數,以50%的初始本金投資中證全債指數,投資本利和=10000*0.5*(1+萬得全A指數漲幅)+10000*0.5*(1+中證全債指數漲幅),最終投資收益率=[(最終的本利和-初始本金)/初始本金]*100%。測算基于一定假設,存在局限性;指數過往表現也不代表未來表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02
資產配置的“高性價比”之選
在2024年投資即將到來之際,若大家希望適當配置債券資產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純債基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不能投資于股票市場,債性純正,力求長期穩健回報。近期,貝萊德基金推出的新產品——貝萊德安睿30天持有債券(A類:020202、C類:020203),正是一只純債基金。
專業投研團隊護航
作為基金管理人,貝萊德基金背靠貝萊德集團,能夠借助集團立足全球30年的投資管理優勢。貝萊德自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持續拓展在中國的業務,不斷提供更多元的投資解決方案,深化與投資者的關系,如今已積累了17年中國市場投研實戰經驗。
以固收投資為例來看,貝萊德集團擁有10余年中國債券市場投資經驗,管理的中國債券資產規模約1200億元。(數據來源:貝萊德,截至2023年3月。基金管理人與股東之間實行業務隔離制度,股東并不直接參與基金財產的投資運作。)
本次擬任基金經理王洋,擁有14年證券從業經歷,其中7年債券投資經驗,擅長構建組合利率策略及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他在管的“固收+”產品貝萊德浦悅豐利一年持有混合在震蕩下跌行情中的良好運作。自2022年11月成立以來,貝萊德浦悅豐利一年持有混合A實現總回報1.05%,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2.12%、二級債基指數0.52%、偏債混基指數-0.17%的表現。(數據來源:基金數據來自基金定期報告,指數數據來自WIND,截至2023年9月30日)
全球視野下的信用研究
海外信用債市場起步比較早,市場也比較成熟,外資公司在信用研究方面有更深厚的底蘊和優勢。貝萊德基金在信用研究方面,不僅僅注重排雷或者說排除風險,而更多聚焦在價值發現,通過打分卡、結合行業和個券多維度評估發行主體的投資價值。
同時,因為貝萊德集團海外也有許多資產在投資中國債市,貝萊德基金可以借助海外投中國的不同視野去做一個交叉碰撞,通過更廣泛全面的信息的獲取和分析,找到風險收益比更好的投資標的。
獨具特色的量化風險管理體系
貝萊德作為全球風險控制領域的佼佼者,強大的風險管理能力備受矚目。在中國落地后,貝萊德基金在管理風險上公司也擁有獨特優勢。專門設置有RQA(風險量化分析)團隊,能夠以全流程、多維度的風險管理體系,對投資組合承擔的風險及風險事件提供科學嚴謹的評估與分析,幫助基金經理理解其所承擔的風險,為風險控制提供依據,最終力爭實現更好的回撤控制及風險后回報。
往后看,即便是在未來宏觀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市場也將伴隨著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對于投資者來說,判斷趨勢和搶抓熱點的難度不小,不妨做好多元資產配置,首選由專業、投研實力出色基金管理人護航的純債基金,作為投資組合的“壓艙石”,以降低組合波動、提升投資體驗。貝萊德債券投研實戰經驗豐富,且擁有全球化視野,旗下貝萊德安睿30天持有債券值得重點關注。
猜你喜歡
獨創天弘五周期,更好捕捉債市擇時交易機會
作為業內一線固收大廠,天弘基金自2012年成立首只貨幣基金至今,已在固收賽道積累了十余年的豐富管理經驗,同時不斷夯實固收投資內功,組建固收戰隊,獨創“天弘五周期”投研模型,專注打造資產配置的“壓艙石”,為投資者創造了持續良好的持基體驗。資產配置“穩壓器+加油站+中轉站”,解讀短債基金的多變角色
在資產配置中,債基作為資產組合的底層資產,不僅對降低整體組合波動有重要意義,同時好的債基,也能為投資者財富增值提供持續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