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無“趣”
曲終人散皆是夢,繁華落盡一場空。
曾經依靠“網賺”模式紅極一時的趣頭條,在登陸美國納斯達克5年后正式停牌,其股價較高峰時期跌去99.6%。
隨著3月23日開市,趣頭條(QTT.O)將正式暫停交易。三天前,其公告稱,公司于3月14日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工作人員的決定書,表明工作人員已決定將公司的證券從納斯達克除名。
2022年9月,因不符合在納斯達克繼續上市的公開持有股票市值不得低于1500萬美元的規定,趣頭條收到納斯達克通知,若想繼續留在納斯達克,需要在180天內重新合規。
來源:Wind
趣頭條回應表示,管理層正在研究恢復合規的各種選擇。彼時,趣頭條有180天的時間,或在2023年3月13日之前重新合規,以便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
如今來看,趣頭條“自救”失敗。由于趣頭條不對上述決定提出上訴,公司股票將在3月23日開市時暫停交易,并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25-NSE表格,該表格將取消公司證券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上市和注冊。
截至最后一個交易日,趣頭條股價為0.18美元/股,5日內下跌72%,相比上市之初已經跌去99.6%,市值僅為560萬美元。
“下沉市場巨頭”曇花一現
作為一家移動內容聚合平臺,趣頭條曾擁有高光時刻,與快手、拼多多并稱為“下沉市場三巨頭”。
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曾在雅虎、51.com、若鄰網擔任高管,后擔任盛大廣告業務負責人。
2016年6月,譚思亮創立趣頭條。一年后,趣頭條獲得成為資本、紅點創投、華人文化的4200萬美元A輪融資。
2018年,趣頭條完成超過2億美元的B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小米及其他財務投資者跟投;隨后,趣頭條引入包括人民網旗下基金在內的戰略投資者,投資額近6000萬美元。
來源:愛企查
2018年9月,趣頭條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移動內容聚合第一股”。上市當天,趣頭條五次觸發熔斷,最高市值突破過百億美元,最終收盤市值達45.9億美元。
從上線到上市,趣頭條只用了2年零3個月,這個速度在國內僅次于瑞幸咖啡。這主要歸功于其通過“閱讀賺金幣”和“收徒”模式迅速裂變,積累大量用戶。
實際上,趣頭條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先用補貼形式吸引用戶,然后通過算法和興趣推薦留住用戶,而補貼和廣告業務收入之間差價即為利潤。
得益于此,趣頭條的月活躍用戶數在兩年內達到6220萬,平均日活2100萬,總營收則超過7億元。
但上市后,趣頭條并未成功借助下沉市場用戶群開拓新營收業務,亦沒能擺脫補貼燒錢的模式。在平臺補貼減少、提現門檻升高后,很多用戶選擇逐利性逃離。
來源:趣頭條官網
最終,“羊毛黨”賺了,而趣頭條卻虧了。2016年-2020年,趣頭條凈虧損分別為1090萬元、9480萬元、19.458億元、26.89億元和11.05億元。
進入2021年,趣頭條的虧損狀況進一步加劇。2021年,趣頭條全年營收43.4億元,同比下降17.89%;凈利潤為-12.4億元,同比下降12.22%。
與此同時,趣頭條的用戶量與月活數據也在減少。2022年第三季度,趣頭條月活用戶數1.19億,同比減少200萬,較上一季度減少1380萬;日活用戶數2650萬,同比減少1320萬,較上一季度減少260萬。
除此之外,趣頭條的員工數量也從2019年的2932人減少至2021年的1110人。兩年時間,趣頭條員工總數減少1822人。
僅僅6年,趣頭條的高光時刻轉瞬即逝,從高調問世、榮光上市,到逐漸衰落、突然關停,趣頭條的衰敗令人唏噓不已。
譚思亮“爽約”,趣頭條遭重挫
在2016年上線時,譚思亮將趣頭條定位為“倚靠差異化定位、獨特的獲客機制、快速發展的自媒體內容平臺”。
上市后不久,譚思亮公開喊話,趣頭條要在內容創業快車道上下慢功夫,重點做幾件事情:一是提高創作者收益,優化優質作者分布;二是做對內容創作者體驗最友好的平臺。
但四年后,譚思亮卻“爽約”了。2022年4月21日,趣頭條宣布將停止自媒體創作平臺的服務和維護,自媒體作者需要盡快提現收益和注銷賬號。
來源:華為應用市場截圖
此次關閉自媒體平臺業務,意味著以第三方創作者內容為核心的內容聚合平臺趣頭條,要對第三方創作者“停服”。有創作者對此表示“不意外”,但有些遺憾。
趣頭條表示,之后將通過推薦技術,結合百度等第三方平臺的內容繼續為用戶提供內容服務。
近年來,由于快手、抖音等平臺崛起,用戶獲取消息的習慣從圖文轉換到短視頻,自媒體平臺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另外,趣頭條的衰敗還因為缺乏良好的內容生態。
作為一家資訊聚合平臺,趣頭條上線后只是通過爬蟲抓取各大媒體網站內容,把獲客直接當做一種商業模式。成立三年后,才引入原創作者、機構媒體等內容創作者。
另外,在其他平臺補貼創作者的時候,趣頭條選擇補貼用戶,導致創作者感覺不到足夠的重視。而在譚思亮看來,即使給作者補貼,也很難買斷內容,不如先抓住讀者。
當意識到問題后,趣頭條后期推出“云耕計劃”“快車道計劃”等策略,以鼓勵和扶持創作者生產內容,但為時已晚。
來源:央視截圖
后來,趣頭條連續遭遇重創。2019年12月,趣頭條遭到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的做空。對方指出趣頭條存在欺詐行為,大部分的營收和現金余額均為造假,并涉嫌嚴重侵犯用戶隱私。
趣頭條回應稱該報告有嚴重錯誤,完全背離基本事實,公司堅決否認數據造假等一系列毫無事實依據的指控,并將就此啟動相關訴訟程序。
2018年5月,有權威媒體發表文章《人民日報調查“刷新聞賺現金”App:亟待監管》批評趣頭條們內容低端,充斥著各種打擦邊球的假新聞和低俗信息。
之后,趣頭條迎來更大的危機。2020年,趣頭條因廣告亂象被央視315曝光,涉及套戶、美化、案例造假、違法賭博平臺投放等一系列問題。
趣頭條緊急回應稱,公司已迅速成立廣告生態治理專項工作組,正在對平臺涉及的廣告進行全平臺徹查,一旦發現相關問題,堅決嚴厲清查和封禁。不過,趣頭條還是因此元氣大傷。
丟失陣地,趣頭條出路在哪?
在趣頭條屢屢受挫的時候,譚思亮決定開辟新陣地,以挽回公司發展的頹勢。
2018年-2019年,譚思亮推出網文平臺“米讀”、視頻平臺“球球視頻”“趣多拍”以及直播平臺“趣直播”等,但只有米讀取得了些許成績。
2018年5月,米讀正式上線運營,半年的時間就積累了4000萬用戶,日活躍用戶數高達200萬。2020年,米讀的日活躍用戶數已接近1000萬,平均日消耗時長為2小時。
來源:華為應用市場截圖
米讀優異的表現也贏得了資本方的青睞,共完成三輪融資,其中,A輪融資為1400萬美元,B輪融資為1億美元,C輪融資1.1億美元,共計2.24億美元。
不過,由于米讀選擇與趣頭條類似的商業模式,即通過免費閱讀吸引大量用戶,然后再利用廣告業務實現營收,最終還是重蹈覆轍。
2022年3月30日,米讀發布公告,作品將陸續轉簽至閱文集團,后續也將由閱文進行運營維護。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米讀的失敗,在最初的模式設計上就存在隱患。目前,網文平臺的變現模式主要是付費閱讀+廣告+IP運營;而米讀砍掉了前端的付費,單純靠廣告+IP產業化運營,這就等于將盈利的籌碼,全部押在了內容上。
來源:趣頭條官網
實際上,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免費閱讀”的模式曾屢試不爽。但如今這個招數不靈了,如果背后沒有資本勢力的支撐,很難得到持續發展。
再加上內容創作需要周期,優秀的創作者和IP都需要長期大量的投入,但這對于資本來說并不是一個優質的賽道。
在快速更迭的商業世界里,譚思亮曾先后試水資訊、游戲、短視頻、小說等多元化產品,最終只有網文產品米讀幸存。但隨著米讀“轉嫁”閱文,譚思亮丟失了最后一塊陣地。
猜你喜歡
中概股集體走高,迅雷、趣頭條盤中漲超13%
周二美股開盤,中概股集體走高,迅雷、趣頭條漲超13%,網易有道、金山云、愛奇藝等漲超12%,拼多多漲超11%,理想汽車、京東漲超8%,小鵬汽車、阿里巴巴、嗶哩嗶哩、蔚來漲超7%。趣頭條宣布停止自媒體創作平臺服務,其曾被罰48萬元
據紅星新聞報道,有自媒體作者表示,美股上市公司、自媒體平臺趣頭條(QTT.US)將于2022年6月30日停止自媒體創作平臺的服務和維護,并提示自媒體作者盡快提現和注銷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