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前首富還有500億債務要“啃”
兔年春節剛過,華夏幸福美元債重組迎來關鍵一步。
2023年1月29日,華夏幸福公告稱,針對華夏幸福境外債協議安排重組,英格蘭及威爾士高等法院(以下簡稱,“英國法院”)已裁決生效,并表示其49.6億元美元債將于2023年1月31日完成重組交割。
根據英國法院裁決,這筆高達49.6億美元的境外債券將展期8年,利息2.5%,利隨本清。與此同時,債權人也可以依照自身需要選擇以股抵債。
對比此前已進行境外債務重組的富力等中資房企,華夏幸福的這次美元債重組規模,成為目前中資企業規模最大的一筆境外債務重組案例。
1月30日,華夏幸福又披露了一份業績預喜公告,其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11億元至1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90.3億元大幅提升。資本市場也很快投出了贊成票。1月31日,華夏幸福股價收盤價漲超6%,市值回升至110億元左右。
從2021年初爆雷至今,華夏幸福的債務重組之路已經走過了兩年。如今,經過這輪美元債重組完成后,華夏幸福金融債務重組金額將超1700億,化解進程完成了近8成。
看起來,曾將王文學推上“河北首富”之位的華夏幸福,已經陸續有了一系列經營向好的跡象。但想要徹底擺脫債務危機,重新回到經營正軌,2023年里的華夏幸福,還有超500億債務要“啃”。
博弈一年多,債權換股權
一般來說,房企們實現“展期”的手段,大多是通過“交換要約”時間的方式實現,也就是說,房企需要獲得一定比例的持有人同意后,發行“新債券”交換“舊債券”,才能成功延期。
而在華夏幸福的債務重組中,除了“以舊債換新債”的傳統方式,還加入了“以股抵債”的新舉措。根據《重組支持協議》,債券持有人都可以選擇是否接受“以股抵債”的受償方式。
在眾多美元債的融資方向中,“以股抵債”的方式,在房地產行業近幾年的境外債重組方案中尚屬首例。在此前,“以股抵債”并不是華夏幸福的首選還債方式,而是經過和債權人近9個月的拉鋸后,最終于2022年9月將其作為新增還債資源,加入到重組計劃中。
早在2021年12月,華夏幸福就曾披露,公司2192億元金融債務將通過“賣、帶、展、兌、抵、接”等六種方式清償。但一直以來,華夏幸福雖然在執行上述重組計劃,但境外債務一直沒有取得較大進展。
簽署債務重組協議,是華夏幸福推動《債務重組計劃》的重要環節。為此,華夏幸福需要與每一家機構進行具體洽談,才能順利推進債務進程。而美元債方面的重組條件要求則更為復雜。
美元債重組成功的條件之一,需要超過持有債券本金75%的持有人同意,才能最終獲得債務的成功展期,一旦比例不達標,展期就會失敗。
而在華夏幸福于2021年底公布的初版債務重組公告中,據當時市場消息,華夏幸福部分美元債券持有人并不同意該重組計劃,并尋求其他投資者的支持,以增強他們對重組計劃的議價能力。
截至2022年8月底,華夏幸福仍有988.85億元的債務沒有簽約重組。2022年9月,華夏幸福便推出了新一版“補充方案”,增加物管平臺的股權資源作為償債資源,即“幸福精選”物業平臺、“幸福優選”代建平臺。
到了2022年12月,針對此前9月份首次公布的“以股抵債”計劃,華夏幸福又進一步發布了一份詳細說明,進一步推動了其境外債重組方案的落地。
2022年12月14日晚間,華夏幸福一口氣發布了14份公告,其中,“幸福精選平臺”預測估值500億元,“幸福優選平臺”預測估值521.4億元。
相較于此前單方面的展期和下調利率,“以股抵債”的方式,讓債權人有了更多的信心。而為了更快取得債務突破,華夏幸福也傾向于境外債權人“以股抵債”,并鼓勵債權人盡早換股。
為此,華夏幸福對本次債務重組設置了“早鳥期”,即2022年12月31日之前為“早鳥期”,在這之前選擇債務重組的債權人,即可享受七五折的優惠。
華夏幸福曾公告表示,“幸福精選” "平臺預測估值 500 億元,“幸福優選” "平臺預測估值 521.4 億元。據目前最新債務重組進展的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華夏幸福相關債權人接受債轉股的金額,涉及金融債務24.65 億元,經營債務金額為 25.53 億元。
在地產行業內,華夏幸福的這筆“股轉債”境外債重組方案,也引發了其他房企的效仿。據悉,目前融創中國也在促進境外債重組,方案中也涉及債轉股或債務與股權掛鉤工具。
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沖向市界分析道,“對于持有房企美元債的境外債權人來說,想要房企如期還款肯定是還不了的,境外債權人目前的現實是,要么啥也拿不到,要么接受‘債轉股’的方案,延長一些期望。所以,我覺得未來‘債轉股’也將是房企化解境外債務的主流方式。”
無論如何,至少對于華夏幸福來說,歷時一年多的拉鋸后,這項困難重重的美元債重組,終于有了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
利潤扭虧,仍有500多億債務待啃
20多年前開火鍋店的時候,華夏幸福創始人王文學應該很難想到,自己會身在債務旋渦之中多年。
2022年初,由于凈利潤下滑過大,華夏幸福的凈利潤數據曾引來監管機構的問詢。2022年1月29日,華夏幸福公告凈利潤虧損達到390.30億元。公告發布的第二日,華夏幸福便遭到了上交所的問詢,要求其對凈利潤下滑做出解釋。
如今,化債進程走過了兩年后,華夏幸福2023年的利潤水平明顯改善了許多。就在宣布近50億美元債重組的兩天后,華夏幸福緊跟著發布了一份2022年“扭虧為盈”的盈利賬單。
對于利潤扭虧為盈的原因,華夏幸福在公告中稱“主要系因本報告期公司債務重組取得重大進展,基于債務重組進展而確認的債務重組收益所致,該收益為非經常性損益。”
回看華夏幸福的化債之路,一路下來走得并不算順利。華夏幸福早在2021年初已有債務爆雷,而直到2022年上半年時,華夏幸福的化債進程也僅僅走了一半。真正的化債進程明顯加速,還是從2022年的最后一個月開始。
2022年最后一月里,華夏幸福進行了花樣“償債”。先是將大廠、固安等子公司資產接連出售,獲得了數十億的“保交樓”現金款,同時又將南方資產業務以超120億金額轉讓了出去。粗略計算,短短一個月,其簽約資金超過140億元。
到了2023年1月份,除上述近50億美元境外債展期成功外,華夏幸福債務中較為棘手的“信托債務”,也迎來了延期成功的好消息。
2023年1月20日,據證券時報報道,中融信托向相關投資人發布通知,根據雙方談判結果,合計約60億金額的信托計劃,將延期5年至2027年底,期間利率調整定為2.5%/年,延期期間以半年為單位償還本金。
不過,和美元債務的展期類似,華夏幸福與中融信托的這筆展期談判也是困難重重。在此之前,中融信托就曾一度和華夏幸福“開撕”。對于債務處置的分歧,曾讓中融信托與華夏幸福的溝通陷入了僵局。
2022年2月份,華夏幸福與以中融信托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起了爭端,在債務解決方案上,雙方爭議曾愈演愈烈。
據媒體援引中融信托方面的知情人士報道稱,華夏幸福在對中融信托提供的協議細則中,要求將其中一個項目信托貸款償還期由5年延長到8年,同時也不出具具體還款計劃。
這份方案,意味著中融信托的債權人后續還款,依舊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并遭到了債權人意見反彈。2022年2月6日,據中融信托官網發布一份報告顯示,華夏幸福提供的債務重組條件違背了《債務重組計劃》和債務化解工作的原則,且債務重組條件仍存在較大的風險。
如今,在一系列債務處置后,華夏幸福的化債進度已經走完了近8成,但其剩余的逾期債務仍有517億。
相比資產轉賣、債務展期等方式,剩下的這部分債務則要更“難啃”,不僅需要AMC(資產管理公司)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同時還要看整個金融市場的情況。
而除了“金融債務”之外,華夏幸福仍存在大筆非金融債務。據財報披露,華夏幸福已到期未兌付的(逾期)商票金額還有154.38億。此外,華夏幸福新增發生的訴訟、仲裁事項涉案金額合計為21.97億元。
盡管華夏幸福仍舊維持了企業的正常經營,但在業務擴張上仍然無法大規模展開。公告顯示,如果扣除債務重組收益等非經常性損益影響,2022年華夏幸福的經營業績仍為虧損,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73億元到-168億元。
在將境外債和信托產品都成功展期后,華夏幸福又為自己爭得了更多化債的寶貴時間。對于接下來的500億債務化解,比起融資帶來的“回血”能力,考驗華夏幸福的將是自身的業務“造血”能力,而這將成為其后續能否真正轉危為安的關鍵。
猜你喜歡
華夏幸福午后異動拉升,盤中大漲近6%
華夏幸福異動拉升,盤中一度漲近6%。截至發稿,股價有所回落,報2.99元/股,漲2.75%,總市值117.41億元。全面轉型產城服務商后,”華夏幸福“售武漢長江項目,華潤置地或接手
據財聯社報道,華夏幸福擬出售武漢長江中心項目,目前正在與華潤置地洽談。華夏幸福轉型!仍有461億債務未如期償還,將于2023年完成債務重組
7月5日晚間,華夏幸福宣布從產業新城運營商全面轉型成為產業新城服務商。在新戰略的指引下,華夏幸福業務將分為住宅開發、資產管理、產城開發及服務、招商服務、園區服務和物業服務六大核心板塊。橫琴人壽今年首季虧超8000萬,多項監管指標惡化
4月30日,橫琴人壽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讓市場驚詫的是,該公司出現了巨額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