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出身,80后創業者田間創業七年:不斷打碎、重塑自己
創辦麥飛科技之前,宮華澤在中科院從事了近12年的研究員工作。時間線再往前推,自大學起,他便與遙感技術結緣,一直到博士畢業。
擁有二十余年的技術儲備,麥飛科技成立之時,創始團隊思考的便是如何將科研級別的技術能力,變得更加產品化、體系化,并容易被市場接受。
眾所周知,農業周期漫長,技術應用驗證慢,需要創業者有足夠的耐心?!澳惴e累的每一個教訓,背后需要趟很多‘坑’?!睂m華澤如此說道。走過七年之癢的麥飛科技,一路摸著石頭過河。
2020年,麥飛科技進行了多項轉型,宮華澤也設定了一個新目標:“2025年,希望平臺上沉淀的土地數據規模達到1億畝?!?
給800萬畝農田做“CT掃描”
在介紹麥飛科技業務之前,宮華澤先談及自己對農業的一個觀點——在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之下,農業升級的核心價值不在于人或技術,而是土地價值。
土地的平整與否、集約程度,決定著機械化應用比例。標準化生產程度越高,越能提升土地生產效率,降低農戶生產成本。也因此,先進的管理方式或技術手段所要做的是,去發掘出土地的最大價值。
麥飛科技成立于2016年,團隊利用遙感技術,輔助農業生產,包括幫助農戶精準施肥打藥、農田病蟲害探測防治、產量預測等軟硬件一體化技術。
細分來看,麥飛科技包括科技、農業和數據三部分業務。其中,科技是面向B端的業務,如同其他同類型農業科技型公司一般,利用農業遙感技術,通過監測土壤性質、農作物的生產過程,面向種糧大戶、合作社、農場、糧食品牌商等,售賣一套技術解決方案。
麥飛科技的特色是面狀數據采集和分析。過往,大部分農戶習慣憑傳統經驗施藥,麥飛科技通過高光譜遙感監測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農田病蟲害的實時精準探測,農藥噴灑的精準控制,極大改善了農藥過量噴灑問題。
“相當于是對農田做了一次CT掃描,形成一張農田熱力圖譜,告訴農戶不同農田位置生產參數的好與壞,例如病蟲害的分布位置和分布輕重程度。如果農戶想追加施肥,根據農作物的長勢差異和莖葉含氮量的指標高低,在農田不同位置進行差異化施肥方案。”宮華澤介紹,這背后的核心邏輯是幫農戶優化種植成本、生成利潤。
農業科技公司一個突出問題是面向的客戶付費能力弱,因此直接面向C端的農業服務業務,國內科技型公司涉及較小。
麥飛科技在屢次碰壁之后,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從利用遙感技術形成農田病蟲害分布圖,到形成解決方案,再到施肥,為農戶做病蟲害防治一條龍服務。
“想讓農民為技術買單很困難,但我先給你干出個樣兒,通過精準的噴灑農藥方案,農戶可以節省一半農藥使用量。農戶在病蟲害防治這一塊他就有預算的?!睂m華澤認為,改變土地經營者的固有思維,讓他們接受新的管理和技術改造,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通過農業服務。
數據板塊則是依托于農業與科技板塊產生的數據,對農業大數據變現的業務進行探索。當前麥飛科技數據板塊主要面向的客戶群體包括農村金融保險機構等,這些機構需要對農村風控信貸的評估,因此對數據有比較強烈的需求。
目前,麥飛科技以湖北、遼寧、江蘇、安徽為中心的精準科學施藥,每年服務面積超過800萬畝農田。
一路摸著石頭過河
自成立之初,麥飛科技備受資本青睞,背后站著BV百度風投、峰瑞資本、中科創星等知名投資機構。
七年以來,麥飛科技可謂是一路“摸著石頭過河”。雖然懷揣著用遙感技術改變農業的一腔熱情,但麥飛科技創始團隊成員都并沒有跟農業有過直接接觸,這需要經過一個從“理想走向現實”的過程。
首先是技術層面的心態轉換,在與農民的溝通中,你要用更接地氣的語言,宮華澤說,不能讓技術是“高高在上”的姿態,真正應用到農業的技術應該具有普適性、大眾化。
“創業過程中,要把原來的心態、愿景,全部打碎。經過多輪的打碎、重塑,以一個比較務實的心態去做?!睂m華澤認為,農業技術的核心就是必須幫助農民降本增效的目的。
目前,麥飛科技主要積累起三大核心技術,一是近地空視覺/光譜耦合,結合農作物參數遙感反演模型,在冠層及植株尺度內精準監測農田作物長勢及病蟲害信息,實時生成作物長勢及病蟲害多維農情監測圖。
這些監測數據實時上傳至云端,具備長時間序列分析能力,掌握作物生長動態變化規律,為精準科學的農田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二是人工智能聚索,麥視(McVision)監測機采集數據,形成高光譜數據庫、輔助農田信息數據庫組成的農情AI數據云;基于遺傳算法建立作物健康病例體系;通過卷積神經網絡訓練得到農情信息及遙感技術耦合模型,實現對監測機數據自動化科學診斷,實時出具作物長勢及病蟲害多維度監測信息。
三是病理藥理建模?;诙嗑S農情監測圖、農田/氣象/土壤數據及作物病理藥理模型,結合區域性用藥習慣與渠道商篩選,精準確定植保所需的農藥種類及使用量;作物病理藥理模型嚴格遵守農學試驗規范,每一種模型均嚴格設置標準對照組,對農藥作用的本地化效果進行科學檢驗。
對麥飛科技而言,也需要考慮盈利問題,因此必須算出非常好的單體利潤模型,然后進行復制。
宮華澤坦言,初期創業時候也有過一些浮躁的心態,很多業務規劃是面向投資人,希望能夠融來的錢越來越多,不免走入一些誤區?!皠摌I者必須要明確的是,跟行業的特點和核心價值保持一致。如果是目標太虛,后續發展中會衍生出很多問題?!?
此外,適應農業的周期邏輯,保持長期的心態,互聯網的“燒錢換增長”模式并不適合農業,農業的周期和回報率慢,必須有足夠的耐心。
其次是業務調整。2020年開始,在疫情之下,麥飛科技進行一系列調整,重心從農業服務轉向科技業務。麥飛科技農業服務按畝收費,雖然很容易規?;^低。因為涉及到對農田實地實施方案過程,天氣等不可抗力因素會加大成本投入,利潤不穩定。
麥飛科技對農業服務的經營模式也進行了一定調整,由自營轉向加盟模式。隨著服務面積增加,各個省份的主要農業客戶、環境氣候和植保政策多有不同,導致企業的管理成本提高。因此,麥飛科技目前依托本地加盟商的商務關系拓展市場,實現互利共贏,目前加盟商達300家。
至此,麥飛科技形成“科技為主、農業為輔”的業務比例規劃,數據業務則是慢慢培育狀態。不過,宮華澤認為,數據面向的客戶群體利潤率較高,當數據沉淀到一定程度,將成為麥飛的第二增長曲線。也因此,麥飛科技未來希望尋求具有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達成合作。
VC集體“下鄉”,農業又站在風口之上
眼下,VC再次開啟“下鄉潮”。IT 桔子數據顯示,2019-2021 年中國農業領域共發生 489 起投資事件,對應投資規模分別為 302.6 億元、324.7 億元、364 億元,投資規模整體呈上升趨勢。
一方面,隨著新消費、TMT、工業、互聯網等賽道熱度漸退,農業成為部分投資機構轉向的新賽道。無論從政策角度,還是產業特點,農業擁有更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另一方面,相比其他產業,農業技術普及度較低,隨著技術發展的成熟,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在農業領域發展潛力巨大。
自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業賽道持續升溫。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對“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信息化高質量發展作出系統部署。
宮華澤認為,農業的每一個發展周期一般長達十年或十幾年,十四五期間,是建國以來,農業科技手段應用得最廣,并且科技成果轉化的最高時期。麥飛科技希望抓住這樣一個歷史性行業的紅利期。
他認為,農業革命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育種、機械化、數字化和綠色革命?,F在正處于機械化革命的后半段,數字革命的前階段。
此外,中國農村勞動力持續減少,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出現,他們對科技接受程度更高,加之土地流轉加速,小塊農田連成片,智能化、機械化在農業的不同環節中,潛力巨大,也誕生了眾多利用遙感、大數據等技術提供栽培、植保方案和服務的公司。
對于農業未來發展,他認為,未來呈現兩大趨勢,一個是土地集約程度提升,人均管理面積會越來越大,數字化、信息化會成為主要管理方式,加速農業從種植到售賣的效率,未來或會形成按需生產的農業訂單。
二是,消費端的飲食習慣變化和種植端之間的數據會更加匹配,例如農戶的一萬畝地,每年如何進行不同比例的差異化種植。
“屆時,第一產業變成一個確實性收益的行業,農業技術應用的示范點會達到空前高潮,農戶不再是‘看天吃飯’,而是在大數據指導下決定明年生產哪種農作物。”宮華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