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迎來首位科學家!是噱頭,還是真的有用?
在證券行業待久了,似乎什么新鮮事都能見證。近日,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中銀證券)宣布設立“首席科學家”職位,成為行業首例。
與眾多券商目前設立的“首席信息官”職務不同,中銀證券告訴《財經天下》周刊,“首席信息官的側重點是根據可預期的業務發展需求及趨勢進行信息科技架構的戰略規劃等,而首席科學家的側重點則是技術創新,并以此開創新的業務發展機會。”
(圖源:視覺中國)
“證券公司為廣大投資者提供重要的金融服務,對服務的可靠性與便捷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便尤為重要。”中銀證券工作人員表示。不過,在招商證券市場總監蔣潮看來,這個職位只是“首席信息官”的升級版。
中銀證券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直到2020年才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作為一家中小券商,該公司此次設立“首席科學家”職位的真實意圖讓外界疑惑:到底是真有用,還是噱頭足呢?
與首次出現“首席科學家”這個職務不同,“首席信息官”是近年來券商普遍設立的高管職務。截至目前,已有近60家券商設立了首席信息官。
比如國信證券的首席信息官是公司原來的首席工程師劉漢西,國金證券的首席信息官則是由具備豐富信息技術管理經驗的,海通證券軟件開發中心總經理王洪濤擔任。
但兩個職務相同的是,被委任者通常具有信息工程背景。此次擔任中銀證券首席科學家的葛浩,也是一位擁有豐富技術研究經驗的專家。現年46歲的他曾先后在北京和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百度網頁搜索部、百度糯米、百度搜索公司、百度(度小滿)金融,擔任過研發經理、糯米營銷獲客負責人、首席架構師、技術委員會主席、大數據部負責人等職務。2020年1月他加入中銀證券,現任該公司信息科技板塊聯席總經理。
蔣潮認為,這兩個職位的本質區別在于,一個是被動獲客,一個是主動獲客。“首席信息官是通過系統搭建,提高交易速度、用戶體驗等,換言之,首席信息官是獲客在前,然后提高用戶體驗;而首席科學家是把信息技術提到前面,通過大數據篩選來獲得客戶。”
在他看來,無論這兩個職務差別是否很多,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傳統券商們已經感受到了危機,不得不抓緊改變。
東方財富作為互聯網券商龍頭,近年來相較于傳統券商,發展較為迅速。即便是“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在營收凈利的增長幅度和市值方面都明顯落了下風。
2021年,東方財富營收凈利分別為130.94億元、85.5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58.94%、79%;而中信證券營收凈利雖然有765.24億元、231.00億元,但同比增速小,分別只有40.71%和55.01%。
另外在市值方面,截至5月13日,東方財富總市值為2977億元,而中信證券的總市值則是2859億元。這些都給傳統券商們敲響了警鐘。
蔣潮坦言,“當前國內像騰訊、阿里這些巨頭互聯網公司,一夜之間就可以新增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客戶,而券商行業一共有2.5億的客戶,其中活躍用戶僅為1億左右。像客戶最多的平安證券應該是1500萬左右,跟騰訊、阿里這些上億級別用戶,相較而言,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據悉,這次中銀證券設置的“首席科學家”職位,相當于副總裁級別。也就是說,中銀證券已經把信息技術拔高至與業務同等重要的位置。據悉,葛浩是帶著任務被任命的,他將要負責推進公司科技賦能業務和創新數字經濟。
在蔣潮看來,傳統的證券行業遭受到了來自移動互聯網的巨大沖擊。他們除了要跟同行一較高下,還要接受支付寶、騰訊這些已經拿到證券牌照的互聯網巨頭的挑戰。強烈的危機意識,也迫使不少券商必須向數字科技方向發展轉型。
更重要的是,縱觀中銀證券近三年的業績,已呈現疲軟之態,而且隨著這個行業的“馬太效應”逐步增強,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圖源:視覺中國)
2019年至2021年,中銀證券營業收入分別為29.08億元、32.44億元、33.34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5.54%、11.57%、2.75%;凈利潤分別為7.98億元、8.83億元、9.6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3.23%、10.65%、8.88%,凈利潤增幅逐步放緩。
到了2021年一季度,整個市場大盤動蕩下行,在此情形下,中銀證券營收凈利陷入雙下滑的情形。2021年一季度,中銀證券營業收入下滑至7億元,凈利潤只有2.4億元,同比下滑了8.15%。
另外,數據顯示,2021年度,營業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計實現營收規模3848億元,占證券全行業5024億元的77%;而進入“百億凈利俱樂部”的10家券商2021年凈利潤占行業總額的近七成。這意味著,券商行業“馬太效應”愈發明顯,對于像中銀證券這樣排名靠后的中小券商而言,生存也愈發艱難。
蔣潮以當前北京市600家券商機構為例,稱只有250家處于盈利狀態,其余的350家機構均虧損。并且,前50家的利潤能占到整個市場80%。當行業頭部集中化進一步加強,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持續凸顯。
面對這樣的行業環境,中銀證券設立“首席科學家”的職務,更多體現了其尋求數字化突破的迫切程度,但有業內人士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首席科學家”的認定標準可能會存在爭議,“與其弄這些有的沒的,不如先把業績做好。”
猜你喜歡
涉風險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東方、光大證券被上海證監局點名
上海證監局網站還披露,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未將股東的權利義務、股權鎖定期、股權管理事務責任人等關于股權管理的監管要求寫入公司章程僅隔一個月,招商證券再被出具警示函!
深圳證監局官網顯示,招商證券近日因在從事投資銀行類業務過程中存在三大類問題,而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但斌掌舵多只基金規模低于500萬元,回應稱:近期沒有大額贖回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針對由但斌掌舵的多只東方港灣私募基金存續規模低于500萬元,有市場聲音稱可能是投資者贖回原因,東方港灣回應稱,近期并未有大額贖回。華創證券競得太平洋10.92%股權,將成后者第一大股東
5月27日,太平洋證券7.44億股股份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司法拍賣平臺進行公開拍賣。盡管關注人數達192人,圍觀次數超13萬次,但報名的僅有一人。券商迎來首位科學家!是噱頭,還是真的有用?
在證券行業待久了,似乎什么新鮮事都能見證。近日,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中銀證券)宣布設立“首席科學家”職位,成為行業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