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校友扛旗,300億AI獨角獸,花2000萬注冊投資公司
上市一年后,寒武紀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
據天眼查顯示,9月16日,南京寒武紀涌鏵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由寒武紀全資子公司南京顯生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洪亦修,注冊資本20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股權投資;創業投資(限投資未上市企業);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
寒武紀2016年脫胎于中科院陳氏兄弟的科研工作,2017年與華為的合作讓它迅速出圈——華為麒麟970背后AI芯片搭載寒武紀嵌入式IP。隨后在資本市場一路高光,即便2019年丟掉華為這唯一的大客戶,依然在2020年7月成功上市,成為AI芯片第一股。
只是,如今的寒武紀,市值大降、股東減持、虧損擴大等問題不斷敲門。面對外界對它的質疑,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不止一次表示,這是一個需要耐心的行業。
這不,剛宣布業務線要拓展到自動駕駛領域的寒武紀,也要把觸角伸向投資了。
校友出馬
寒武紀的天使輪投資方包含涌鏵投資,而涌鏵投資的合伙人洪亦修就是此次寒武紀成立投資公司的法人。
2016年8月,寒武紀完成天使輪融資,元禾原點、涌鏵投資、科大訊飛投了陳天石5000萬人民幣。在此之后,上市之前,寒武紀共融資6輪,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聯想創投、郭可投資、中科院創投、TCL創投、金石投資、招銀國際資本等。
陳天石曾經在采訪中表達過對天使輪投資方的感謝。找融資并沒有讓他很頭疼,也是因為天使輪投資方對寒武紀的信任,之后不斷跟投。
據悉,涌鏵投資管理著80億人民幣,主要階段集中于天使輪到A輪,關注硬科技、生產制造、醫療等領域,也曾注重教育行業的投資。
涌鏵投資也是涌金集團旗下專業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前身是涌金集團的直接投資部。成立于1995年的涌金集團,自有資產超300億人民幣,管理規模4000億人民幣,是專注于金融服務產業的綜合性控股集團。
洪亦修2011年加入涌鏵投資,之前創業失敗,曾在SIG任投資經理,有10多年的投資生涯。如今是涌鏵投資的合伙人。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洪亦修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與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是校友。陳天石曾公開感謝過校友的幫助。
寒武紀剛成立,陳天石出去拉投資遇到不少挫折,有人直接說,“這個AI芯片是什么玩意?”還有人雖然看好產品,但只想給100萬。更有投資人嫌棄他PPT做得差。
科大訊飛劉慶峰也是陳天石中科大91級校友,愿意拿出1000萬投資寒武紀,才解了陳天石的燃眉之急。現在看來,另一位校友要幫陳天石扛起投資大旗了。
資料顯示,洪亦修投資了一系列教育公司,包括滬江網校、噠噠英語、海風教育、番茄田、嘰里呱啦、小碼王、高頓教育等。從學前教育到K12,到職業考試均有涉及。這也讓外界猜測,AI芯片公司寒武紀做投資,主要為的是財務回報,還是業務協同、戰略配合?
當然,芯片公司做投資并不新奇。巨頭英偉達2015年后確定了2個投資方向:自動駕駛與AI、大數據,且僅2017年就投資了5個國家的10余家公司,分布于全球的多家相關領域明星公司都在英偉達的出手范圍內,圖森未來背后就有英偉達。
英偉達的對手英特爾更不用說,自1998年入華后,英特爾資本向168家中國科技創業公司遞出橄欖枝。國內BAT、字節、小米等科技企業的投資觸角就更不用提了。寒武紀雖說還未形成絕對的競爭力與盈利能提早布局總不是壞事。畢竟他的身后,還有地平線等等虎視眈眈呢。
一年后的寒武紀
上市一年,寒武紀股價也是跌宕起伏:開盤飆漲近290%,市值一度沖到近1200億元,而現如今不足350億(截至發稿前總市值343.61億),縮水近900億元。
不僅如此,寒武紀剛剛解禁就遭減持。2021年7月20日,上市一周年之際,解禁2.07億股,占股本51.81%,大比例解禁也導致當天股價下跌7.26%。
解禁兩天后,古生代創投和智科勝迅兩位股東共減持18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4.54%,二者系清倉減持。9月17日,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合計減持975萬股。
從寒武紀發布的2021年半年報中可以管窺。
公司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3.92億元,而上年同期虧損2.02億元,同比擴大94%。2017年到2020年,寒武紀的凈虧損分別為3.81億元、4105萬元、11.8億元、4.35億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虧損額,累計虧損近25億元。
對此,創始人陳天石在股東大會上解釋,公司全力擴大了研發投入。上半年拿出4.16億元投入到研發,同比增加49.8%。這樣算下來,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301.38%。
為了鼓勵研發,陳天石還特意強調,公司將向中層管理人員、技術骨干、業務骨干649人授予800萬限制性股票,本期研發人員平均薪酬已達257201.28元,比上年增長68.22%。
看似不受影響的態度并不能證明寒武紀未受損傷。相反,之前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IP授權自2019年大幅下滑。陳天石的表態則是,“AI芯片是一個需要耐心的行業,我只想埋頭做事?!?nbsp;
當然,寒武紀也做了一系列布局。比如轉頭擁抱云端、邊緣端和智能計算集群系統,也找到了新的營收增長點。2021年半年報顯示,營業收入為1.38億元,同比增長58.1%。很明顯,寒武紀全線開花的戰略有了成效,過去,它主打的產品是高端AI芯片,而云邊端意味著偏向軟硬一體化布局。
更受關注的是,寒武紀開始涉足汽車市場。2021年1月5日,寒武紀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這是專門為進行車載智能芯片開發設立的子公司。陳天石認為,智能駕駛芯片本來就是云端和邊緣芯片很自然的延伸,想必是看好自動駕駛領域的前景。
這一公司背后的股東還包括蔚來與寧德時代。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陳天石還首次披露了行歌車載智能芯片的關鍵數據,他透露,客戶已經借用寒武紀現在云端和邊緣芯片做智能駕駛研發。
不僅表現在業務端,在客戶端,寒武紀也找到了新人。政府訂單幫助寒武紀穩住了上市前后兩年的業績,2019年和2020年,公司最大的兩筆收入均來自政府項目,分別為: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項目(一期及二期)與南京智能計算中心(一期),營收占比分別高達61%、58%。目前,寒武紀與南京這一項目已結清,橫琴項目還在跟客戶對接需求。
這不難解釋,創始人陳天石本就來自中科院,而寒武紀的誕生也脫胎于中陳氏兄弟在中科院的科研工作。中科院也是持股16%的二股東。
但TO G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做一單少一單,沒有一個公司做大做強的來源依靠政府項目。想必寒武紀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才如此加緊布局。
在半導體行業,虧損與大額研發投入從來不是什么新鮮事,現如今的巨頭AMD初期拿到的牌比寒武紀爛多了。成立于1969年,苦苦掙扎20余年,90年代后期才憑借速龍處理器一鳴驚人。燒錢也是常事,就麒麟980這一顆芯片,華為海思的研發費用高達20億人民幣。
昔日依靠華為大單拿下資本市場信任的寒武紀,面對失去華為后的挫傷,陳天石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AI芯片大家都做只能證明它很重要,甚至感謝媒體對他的“質疑”——“大家的擔心是出于對我們的愛護”。
至于寒武紀以后會有什么故事,也需耐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