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稅收新政將出,阿里、騰訊、小米受多大影響?

        野馬財經劉洋2021-08-23 10:13 大公司
        軟件企業稅收新政一旦落地,對互聯網巨頭影響最大。

        馬云有一個演講視頻,在網絡上一直很火。

        視頻中,馬云聲稱他在創業之初有過一個夢想,那就是讓阿里巴巴每天為國家創造100萬的稅收。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夢想很快就超額完成了。2018年,阿里巴巴全年繳稅516億元,也就是說,日平均繳稅1.4億元。

        現在馬云已經退休。然而,他可能沒有想到,他的阿里巴巴會繳納比現在還多的稅。

        8月11日,財新網報道稱,中國監管機構正在考慮收緊“關鍵軟件企業”的資格標準,對互聯網公司享受的減稅優惠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目前尚未有正式消息出臺,但是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已經在最新的財報業績發布會上相繼預警。政策落地將對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產生影響,也為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盈利前景帶來陰影。

        這段時間以來,中國對互聯網企業的反壟斷、數據安全等一系列監管措施,引發外界和資本的高度關注。

        有互聯網分析人士表示,一旦上述針對軟件公司的稅收新政落地,那么,這無疑將是繼阿里巴巴反壟斷、滴滴濫用信息被調查以及整頓在線教培機構之后,互聯網監管領域的又一重磅事件。而且,通過稅收來調整,對于互聯網企業有路標性意義。

        騰訊、阿里預警稅收優惠減少

        8月18日晚,騰訊2021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騰訊方面回應了“稅收優惠減少”這一敏感話題。騰訊CFO羅碩瀚在財報會上透露,公司2020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有效稅率都是11%。隨著重點軟件企業的稅率細化越來越完善,總體退稅水平將會一直下降,騰訊此前擁有四到五家符合重點軟件企業資質的公司,去年數量已經減少了。

        另據《電商報》報道,阿里巴巴在公布2021年Q2業績后的電話會議上,向投資者“預警”:公司部分業務將不再被視為重點軟件企業,從而在未來不再享受10%的稅收優惠政策。外界普遍認為,阿里電商等業務很難繼續享受10%的優惠稅率,但阿里云等高科技業務板塊還是符合稅收優惠標準的。

        根據現有稅收政策,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被認定為軟件企業就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優惠,即首個獲利之年起,兩年免征所得稅,之后的連續三年減半征收;如果獲得國家重點軟件企業資格的企業,之后每年還能享受10%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

        騰訊、阿里、百度、小米等互聯網巨頭企業均在享受稅收優惠之列。它們旗下的公司或者某些業務板塊,或享受“兩免三減半”稅收優惠,或被認證為重點軟件企業,進而享受10%的優惠稅率。

        圖源:騰訊圖庫

        十幾年前,國家為了大力扶持互聯網行業,企業只要推出自己的軟件產品,很容易就能獲得高新技術認證。通過認證后,企業不僅享受稅收優惠,甚至還能拿到各種補貼,以至于深圳富士康的一個研究院,每年都可以從相關部門申請到1億多元的研發經費。

        然而,該稅收扶持政策執行多年,固然帶來了互聯網行業大繁榮,另一方面也伴隨著巨大爭議。焦點之一是,獲得認證的企業魚龍混雜,很多打著高科技名號的企業,其技術實力并不強,在中美博弈中出現的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現象就是一個跡象。

        而民間聲音早已進入了監管視野。

        4月,工信部與其他三個部門一起公布了軟件企業的指導方針。據財新網報道,這些指導方針旨在甄別哪些企業才可以被列為新的“重點軟件企業”,有幾條“硬杠杠”:擁有“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專利或知識產權,研發人員至少占總人數的25%,研發支出占總收入的7%(此前是6%)以上,與軟件產品開發有關的收入占總收入的55%以上(此前是50%)。只有符合標準的軟件企業才可以繼續獲得10%的優惠稅率。

        很明顯,一旦新的認定政策得到嚴格的執行,目前很多享受10%稅收優惠的互聯網企業,都將和優惠稅率說“拜拜”了。

        互聯網加稅,巨頭們會傷筋動骨嗎?

        那么,10%的優惠稅率終結之后,對互聯網巨頭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比如阿里巴巴。

        根據阿里巴巴財報,阿里旗下四個境內全資子公司中,阿里中國(從事批發業務)、淘寶、天貓,均在2017—2019年被認定為重點軟件企業;阿里北京(從事技術、軟件開發及相關服務業務),在2019年被認定為重點軟件企業。四家目前都是10%的所得稅率。

        2021財年(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阿里巴巴營收7172.89億元,同比增長約40%;凈利潤達到1432.84億元,同比微增2%;納稅292.78億元,同比增長42%。阿里子公司享受的免稅期及稅務優惠金額為206.75億元。

        如果新政落地,這將近207億元的稅收優惠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且,稅率從現有的10%恢復至25%的企業所得稅率,阿里將增加百億規模的納稅支出。即便是按照20%計算,如果保持2021財年的盈利水平,阿里巴巴每年也要多交100多億元的稅。

        據8月3日發布的阿里財報(即2021年第二季度),二季度營收2057.4億元,經營利潤為308.47億元。將上述收入拆分為四個部分:電商和批發業務4736.83億元、云計算601.2億元、數字媒體及娛樂311.86億元、創新業務及其他48.37億元,收入占比分別為87%、8%、4%及1%。

        可見,對于電商和批發業務收入占比87%的阿里來說,新政的影響難怪要進行預警。

        盡管阿里目前還保持在季度盈利300多億元的水平線上,依然很賺錢,但是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永清看來,阿里“沒有近憂但是卻有遠慮”。

        他說,阿里嚴重依賴電商業務,其全球年度活躍用戶數已達到11.8億的高點,未來增長乏力,反映在財報上,阿里的收入增長已從2019年的50%+,進入了3和4打頭的增長率區間,未來幾年大概率會進入2和3打頭的增長率區間。在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再疊加增稅以及日漸趨嚴的互聯網監管,巨人阿里巴巴前景堪憂。

        再比如騰訊。

        8月18日,騰訊召開了財報電話會。騰訊第二季度營收1382.59億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426億元,同比增長29%。騰訊CFO羅碩瀚在會上透露,2020年和今年上半年,騰訊的有效稅率約11%。

        騰訊目前享受的稅收優惠包括:高新技術企業附屬公司適用15%的優惠所得稅率,具備國家重點軟件資格的附屬公司適用10%的優惠稅率。此外,若干公司享有“兩年免稅及三年減半”等稅收優惠,若干符合地方政府要求的公司適用15%的優惠稅率。這些稅率大幅低于25%的所得稅法定稅率。

        因為享受眾多優惠稅收政策,二季度,騰訊的所得稅開支為37億元,享有的補貼及退稅額為22億元。一個季度的稅收優惠就達到22億元,全年近百億元。

        如果未來重新認定重點軟件企業以及高科技企業,稅率從目前的11%上浮,騰訊每年需要多交的稅款也在幾十億元之巨。如果達到20%,也是百億元左右的支出。

        區別于阿里,騰訊面臨強監管的業務還有游戲板塊。此次財報會上,騰訊還公布了游戲業務營收為430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游戲營收占比為2.6%,占比看似不高,但是這一收入的絕對值卻在10億元以上。業界已經有要對騰訊游戲業務加稅的建議出來。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預測,如果騰訊的企業所得稅率從10%上升到15%,騰訊每股收益將下降6%。花旗則預測,騰訊游戲業務稅率有可能會飆升至25%,那么公司未來兩年的盈利將分別下降8.9%及9.1%。

        再如小米。

        稅收政策調整后,對小米的影響要小于騰訊,更小于阿里。

        小米集團于3月24日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公司收入達人民幣2459億元,經調整凈利潤人民幣130億元,適用于附屬公司的優惠所得稅率金額為69.01億元。

        小米還有一個和阿里、騰訊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無論是小米手機還是未來的小米汽車,都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科技制造業。因而,在逐步“取消對軟件公司的稅收優惠政策,轉而支持硬件科技的研發”的預期政策背景下,小米受到的影響會比阿里、騰訊小很多。

        稅的事兒,也是共同富裕的事兒

        當然,即便互聯網企業的稅收優惠被取消,每年幾十億、上百億的加稅金額,對一年凈賺1000多億元的巨頭們來說,仍在可承受范圍內。而且市場預期,這一政策會細化,給予中小微互聯網企業優待。也就是說政策的主要影響還在大而不能倒的互聯網巨頭們身上。

        問題的重點不在取消稅收優惠本身。這一段時間以來的天價反壟斷罰單、信息安全整改、在線培訓教育行業整肅,政策的出臺,有著中長期的考慮,代表監管態度,反應出監管的思路、理念以及底層邏輯。

        互聯網監管變革視角之一:納稅公平問題

        河南水災發生后,很多人都盯著大企業和明星的捐款動態,有些人看到華為還沒有捐款,就異口同聲地在網上“催捐”。其實華為很早就捐了,只是沒有曬出捐款截圖。華為還是在水災發生后第一時間沖到現場搶救和維護通訊設備的少數企業之一。

        這一事件經過網絡發酵,帶出公平與否的爭論。華為捐款3000萬元,不是最多的。但是有些人注意到了一個細節,華為2019年利潤是627億元,納稅卻達到1010億元,2020年華為營收、利潤略高于2019年,因而納稅仍是超千億元。而有些互聯網巨頭企業,年利潤1000多億元,繳稅還不到300億元。

        出現這樣的局面,如果是因為互聯網企業享受重點軟件企業的稅收優惠,而硬件制造企業的代表——華為享受不到這樣的稅收優惠,那么這就存在一個效率與公平的問題。難道能這樣簡單地說,阿里是有核心技術的,華為沒有?畢竟互聯網企業有很多,硬件制造企業也有很多,涉及的企業成千上萬,這已經不是三兩個企業的問題了。

        互聯網監管變革視角之二:收入分配。

        年輕人熱衷于去互聯網大廠,有些激勵靈活的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底薪、獎金、加班費加在一起年薪達到三五百萬元,這還不算股票期權。還記得螞蟻集團準備上市時,眾多中高層在螞蟻總部杭州之江預訂千萬房產,創下了熱銷樓盤2天狂賣1.5億元,二手房暴漲100萬的紀錄,隨著螞蟻上市被暫緩,一切又被打回原形。

        互聯網監管變革視角之三:扶持中小企業。

        為低收入群體增收靠什么?靠就業。就業靠什么?靠廣大中小企業。

        7月27日上午,在長沙召開的全國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明確了中小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保住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才是我國經濟韌性最重要的保障。

        上述三個視角,歸為一句話,就是怎么樣去平衡效率與公平。8月17日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共同富裕。在重視效率的同時,公平被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位置。

        過去二十年,互聯網企業一直被監管所愛護,這帶來了經濟效率,也帶來行業的繁榮。但是互聯網企業也占用了大量的經濟資源,成了最大受益者,賺得盆滿缽滿。而未來,該回歸到公平了。

        最近,騰訊宣布繼續投入500億元資金,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結合自身的數字和科技能力,在鄉村振興、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層醫療體系完善、教育均衡發展等民生領域為“三次分配”持續助力。短短4個月,騰訊已投入1000億元資金。外界評價,騰訊覺悟太高了,為互聯網企業帶了一個好頭。

        騰訊已經看到了未來。以共同富裕為目標,中國的互聯網監管也步入了一個全新階段。經過過去二十年的茁壯成長和狂飆突進發展,中國互聯網企業已經迎來屬于他們的成人禮。而“成人不自在”,互聯網大廠們需要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无线码| 国产色在线|亚洲|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在线综合亚洲欧洲综合网站|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亚洲国产精品lv|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亚洲大香伊人蕉在人依线|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