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鈉電池今日發布,鈉離子板塊走高,新風口還是偽概念?

7月29日上午,鈉離子電池板塊開盤走高,欣旺達漲近9%,圣陽股份、寧德時代、鵬輝能源跟漲。
拉漲背后,龍頭寧德時代的布局,讓這一領域更受關注。7月28日上午,寧德時代通過其官方媒體平臺預告,將于今日下午15:30舉行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發布會。受消息刺激,截至28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上漲6.07%,總市值超1.22萬億,同時,這一消息也引起了鈉離子電池板塊的拉升,圣陽股份、容百科技、華陽股份等昨日漲幅一度接近9%。
據了解,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此前產品均為鋰電池,靠此支撐起萬億市值。從2020年6月開始,寧德時代將鈉離子電池作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今年5月,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鈉離子電池技術已經成熟,將于7月發布。
實際上,鈉離子電池并非全新動力電池概念,它曾與鋰電池處于同一起跑線。雖然從技術角度講,鈉離子電池具備化學性能穩定、高安全性、資源豐富、成本低等優勢,但也存在明顯的短板。
能力密度上,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比鋰電池低20%到50%,根據中信證券測算,當前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僅為120Wh/kg,低于磷酸鐵鋰電池的180Wh/kg和三元電池的240Wh/kg。循環壽命上,鈉離子電池當前循環次數最高約為1500次,顯著低于磷酸鐵鋰電池的6000次與三元電池的3000次。
但相較于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的一大優勢在于原材料。正因為鋰資源在動力電池產業的“壟斷地位”,使得其原材料價格翻番增長。此前曾毓群在股東大會上透露,由于鋰電池原料漲價太高,對電池成本影響很大,這對新能源產業發展并不健康。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全球已探明的鋰資源產量約為8000萬噸,儲量約為1700萬噸;不過鋰資源分布不均,我國鋰資源儲備量僅占全球的6%,80%的鋰原料依賴進口。此情況下,更多的紅利被產業鏈上游掌握,動力電池生產商就變得越來越被動。
圖/視覺中國
相比之下,鈉資源的優勢在于分布廣泛,儲量可觀,2018年我國已探明鈉鹽儲量就超過14240億噸。
然而,將鈉原料用于動力電池的挑戰較多,在發展初期,鈉離子電池還不能作為電動車電池使用。曾毓群表示,由于當前產業鏈不完善,鈉離子電池的成本甚至比鋰電池還高。
為此,曾毓群判斷,未來3-5年內,鈉離子電池產業將會擁有成熟的產業鏈,屆時其成本優勢就會顯現出來,基于鈉鹽龐大的儲備量,未來價格也不會出現類似鋰電池原料的炒高。
然而,即便能夠解決成本問題,由于循環次數與儲能效率的短板,作為動力電池,鈉離子電池的應用領域集中于中低端產品。行業人士認為,鈉離子電池將主要用于電動兩輪車和A00級別汽車。而在這一市場,動力電池能實現多少附加值,還有待觀察。
光大證券認為,鈉離子在儲能、電動兩輪車和A00級別汽車領域均有不錯的應用前景。預計2025年,以上領域能量需求量分別為48GWh、41GWh和34GWh。
需要強調的是,除了動力電池外,儲能也是寧德時代三大戰略方向之一。據其年報數據顯示,寧德時代2020年全年儲能系統銷售收入為19.4億元,實現218.6%的增長,且儲能產品的毛利率達到36%,比同期動力電池系統毛利率高出近10個百分點。
圖/視覺中國
目前,寧德時代儲能系統貢獻的收入占比僅為4%,仍有提升空間。
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2020年,我國電化學儲能結構占比為9.2%,而其中鋰離子電池占比達88.8%。即便龍頭寧德時代入局,鈉離子電池距離”翻身“仍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