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大王”溫氏股份引監管關注,利潤接近腰斬,高管激勵惹爭議

隨著溫氏股份(300498.SZ)相繼公布的2020年度、一季度業績快報,以及第三期股票激勵計劃引發投資者熱烈討論。深交所亦下發關注函,請溫氏股份闡述股權激勵設置條件與涉及對象的合理性,并說明公司在股權激勵計劃公告前半年是否存在內幕交易行為。
“豬肉大王”光環不再
2020年,受益于“豬周期”行情持續向好,整體豬價高居不下,各頭部“豬肉”企業紛紛交出亮眼成績單。如牧原股份、天邦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企業均錄得營收利潤同比增長,僅有溫氏股份業績爆冷,利潤接近腰斬。
據溫氏股份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749.24億元,同比增長2.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74.26億元,同比下滑46.83%。

面對業績下滑,溫氏股份聲稱原因主要有:疫情影響下公司第二大業務板塊雞鴨養殖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出現較大虧損;其次,考慮到國內非洲豬瘟的影響,公司主動減少肉豬產量從而導致銷售量大幅下滑;以及2019年下半年推行“公司+農戶”長效機制后,計提11.9億元提合作農戶收益分享。
同比之下,牧原股份2020年實現營收562.77億元,同比增長178.31%,凈利潤高達274.5億元,同比大增349%。在養豬行業,溫氏股份與牧原股份競爭多年,只不過此前,溫氏股份始終壓牧原股份一頭,穩坐行業老大。
2020年,盡管溫氏股份的營收規模依舊在牧原股份之上,但若除去溫氏股份雞鴨養殖業務營收后,其純肉豬類業務營收已不敵牧原股份,“豬肉大王”光環不再。

2021年一季度,溫氏股份業績進一步下滑。同期實現營收168.16億元,同比下降3.6%;凈利潤僅5.4億元,同比下滑71.28%。
針對業績意外爆冷,以及2020年公司主動做出減少肉豬產量的舉措,溫氏股份對深交所的回復顯示,可知目前溫氏股份已建立全新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并取得良好效果,種豬和肉豬存欄正逐步增加,產能利用正逐漸恢復。但肉豬生產周期較長,從種豬、肉豬存欄增加到肉豬出欄量恢復到原來正常年份的水平,大概還需要近1年時間。
高管薪資及激勵計劃引爭議
就在2020年度快報公布不久,溫氏股份隨即提出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引發市場熱烈關注。
根據溫氏股份公布的激勵計劃草案,公司擬向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約2.57億股,股票授予價格為9.26元/股。首次授予的激勵對象共3741人,其中包含溫氏股份實際控制人溫氏家族成員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等9人。且該草案歸屬期內考核指標僅涉及年度蓄禽產品總銷售重量/總營收的增長,并不涉及相關利潤增長。
隨后,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向溫氏股份下發關注函,詢問公司激勵對象包括溫氏家族成員的合理性、業績考核指標是否符合公司實際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內幕交易行為。
溫氏股份回復稱,本激勵計劃激勵的人員類型主要包括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事業部高管、中層管理人員、基層管理人員、核心技術(業務)人才。
激勵對象中,公司實際控制人溫氏家族成員溫志芬、溫鵬程、溫小瓊、溫均生屬于董事,溫氏家族成員之一孫芬、其他成員子女溫蛟龍、溫冰文、溫淑嫻、陳曉韻屬于中層管理人員或基層管理人員,符合上述類別及相關規定。根據計算,上述9人合計涉及股份633萬股。
同時,溫氏股份經自查,在激勵計劃草案公開披露前6個月內,未發現知情人利用激勵計劃有關內幕信息進行股票買賣的行為或泄露本激勵計劃有關內幕信息的情形,不存在內幕交易行為。

溫氏股份也表示,公司實際控制人溫氏家族成員及其配偶、父母、子女作為激勵對象符合《上市規則》及《激勵計劃(草案)》的規定,其擬獲授股數具有合理性,與其擔任職務、貢獻相符。
去年,在業績不理想的情況下,公司合計向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新增報酬3282萬。其中,董事長溫志芬2020年漲薪164萬元,副董事長嚴居然亦漲薪近百萬。
值得注意的是,溫氏家族作為溫氏股份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除上述提到的部分成員外,合計11人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僅16.3%,且公司整體股本結構較分散,沒有持有5%以上股份的單一股東。
猜你喜歡
阿里2025:財年收入超9963億、凈利潤同增77%!張勇等9人退出合伙人
蔡崇信、吳泳銘表示,未來十年,最大的增量和變量都是以AI為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