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屬于“月光族”:當單身經濟盛行,越是一個人越舍得花錢?
日前,“中國超2億人單身”的話題登上了熱搜。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早在2018年,中國的單身人口已達2.4億,其中有超過7700萬人是獨居狀態。這群“單身貴族”中,從2012-2019年追蹤數據看,有七成是未婚人士。
圍繞著這超過2億的消費群體,“單身經濟”也日趨火熱。帶火了“一人餐”、“一人游”的單身貴族們,到底有多舍得花錢?同時,單身經濟盛行下,婚姻還是必需品嗎?
越是單身,越舍得花錢?
“單身經濟”的說法最早由經濟學家麥卡錫在2001年提出,當時他在《經濟學人》雜志上首次提出了“單身女子經濟”的概念,提到美國的單身女性已經成為置業群體中增長最快的一部分,比例僅次于已婚人士,并認為這部分人群是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產品及服務的生產者、消費者。她們單身且收入不菲,她們也更具有消費沖動,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
時至今日,“單身經濟”的群體已經擴大,并不僅限于女性。但是,獨立、擁有較強的消費傾向和激情,卻并不因此而改變。
沒有伴侶和家庭的牽絆,單身群體只為“滿足自我”的消費熱情更易被點燃。
國金消費研究中心曾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出,基于收入水平,大部分一線城市的單身青年月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15000元;從新一線城市往下,大部分單身青年的月度可支配收入為2000-5000元。而在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大約40%的單身年輕人,都處于“月光族”狀態。
有說法認為,單身人群,一般更注重生活質量、崇尚高消費生活。單身貴族們沒有家庭負擔,且主要集中在白領和中產人群中,他們除了具備物質上的消費能力,也更樂于進行升級生活品質、進行自我追求的消費方面。
單身群體的擴大,也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打著“單身牌”的產品和服務日益增多。單身青年公寓為單身人士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居住服務,外賣也減輕了一個人就餐的壓力。針對單身人士設計的小而美的小家電層出不窮,甚至一些強調生活保障、風險防范概念的商業保險以及教育、養老為核心的理財險種等,都紅著眼盯緊了單身人群。
以前的“孤獨消費”曾經評出過等級,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唱歌、一個人看電影等都上榜過“孤獨感”前列。但是現在,針對單身人士的“一人食”,包括一人食烤肉、一人食火鍋等都應運而生,并遍地開花;一個人唱歌的迷你KTV也隨處可見;有影院為單身人士設置了隔離的“單身座位”以讓他們更舒適;也有運動、娛樂場館專門推出的單人服務項目。根據天眼查信息,2020年,全國范圍內“一人食”相關企業新增注冊79家,年增速達82.29%。
單身年輕人的消費能力有多大?“得單身者得天下”,似乎成為了消費領域的新風向。根據天貓的“2019-2020國民味道”數據報告,2019年“一人食”的商品銷量在天貓同比上漲了30%;自熱火鍋等新式方便速食在天貓增長超過50%、半成品菜同比增長高達111%。其中,新銳品牌自嗨鍋銷售額突飛猛漲了超過200%。
同時,無論是青年公寓,還是游戲、視頻、在線音樂、在線閱讀、二次元經濟等文娛消費,都成為單身群體們的消閑寄托。
從事設計工作的“北漂”安盈就鐘愛購置小家電,榨汁機、小烤箱、電餅鐺、迷你養生杯等,家里應有盡有。“這些小家電看似種類多,其實我都經過了長期深思熟慮,不會隨意添置。買它們不是因為價格問題,是我覺得,自己即使單身、租房,但也要有生活品質,要給自己幸福感,所以就全買了。”她說。這些產品日常使用率很高,安盈覺得很值得。
張杉作為單身男性,今年剛24歲,他說,自己更多的消費是用于吃飯、交通,以及與朋友聚會娛樂。但單身狀態,能讓他把錢花在自己愛好上:他喜歡收集閃亮的項鏈裝飾。
今年剛過30歲生日的馮笑霓,在大學畢業后離開了一線城市,回到老家蘭州。在家鄉,她也感受到了“時髦”的單身潮,和當地很多年輕人一樣進入了新的生活狀態。買衣服、化妝品、做發型之外,主要的開銷就是交際,即使是單身,她也總能約到朋友們一起喝茶、吃飯、聚會。“我曾經記過賬,單這部分消費,就每月要花掉2000-3000元。”她對AI財經社說。但是,對她而言,至今為止最大的支出是,她為自己在家鄉買了一套房。
購置房產,是單身群體們為自己投入的最大一筆消費。即使是單身女性,也紛紛解囊為自己購置房產。根據安居客的《2019年單身人群居行報告》,36.5%的單身人群期望31-35歲時,就擁有自己的第一套房。
章閑月是一位“滬漂”20多年的“超級剩斗士”,早在9年前,她就在蘇州老家為自己購置了一套房產。她說,這是自己在“四十不惑”的年紀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她告訴AI財經社,現在的單身女性購置房產比例正在上升,除了說明結婚并不是像她這樣的單身女性目前唯一重視的事情外,也同時說明了,如今的單身群體尤其是女性,已經有資本為自己爭取一份“安全感”。
“享受”單身嗎?
單身經濟作為一類消費風向,實際上,早已存在了。
當年的“雙十一”,就是從有調侃意味卻又略帶心酸的“光棍節”演變而來,但其中實際上也含有“單身貴族更舍得剁手”的暗示意味。但隨著時間推移,單身群體的壯大、90后消費群體的成長,無疑都在消費領域贏得了更顯而易見的話語權。
我國從1990年起結婚率逐年下降,離婚率卻在逐年增加,單身人群也在隨之壯大。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對年輕人“逐夢”的吸引力,也讓它們成為單身年輕人的聚集地。單身人群,也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鮮明特征的新的消費群體。
眾多消費類企業也從過去的單純重視渠道,轉變為重視消費端的需求,對消費人群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分,也隨之開發出了專門針對單身群體設計并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新商機”,單身經濟漸成氣候。從這一層面上而言,“單身經濟”的發展,也在無形中促進了消費驅動型經濟的發展。
“單身經濟”與單身群體的形成相輔相成,也為年輕人們維持單身狀態,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有了經濟能力的“單身狗”們,可以在不擔憂生活品質的同時“享受孤獨”。章閑月說,她現在的狀態是“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有了消費的自由度。馮笑霓則表示,作為女性,她已經有車、有房,有娛樂、有朋友,雖然已經30歲了,但是她并沒有感覺到婚戀的壓力。
單身經濟的出現,反映了社會對適齡未婚、不婚等意識形態的包容度。但單身經濟的發展,也并不是他們保持單身的理由。充其量,這是為他們能夠自由地選擇,提供了更便利的外在條件。馮笑霓說,她自己“還是一心想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她認為,“單身經濟”對她是否保持單身狀態,并沒有起到太大的影響。“保持還是擺脫單身,是我的私人狀態,不會受外界的影響。”
馮盈則有些困惑。“我覺得,自己似乎困在了‘單身’狀態里。衣食住行都能自我解決,閑暇時就抱著手機刷視頻,刷完又覺得一切都是鏡花水月。”她表示,一些APP甚至能比“真人”更能了解她的情緒,因為算法的原因,她在刷APP時總會看到一些適合自己心情的內容,一開始她還是排斥的,但時間長了,竟有些覺得手機才是理解她的“人”。但馮盈也表示,自己還是會期待,正常地戀愛、結婚。
對于個人而言,選擇單身或希望擺脫單身均是個人自由意愿;但對于社會發展而言,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消失等趨勢是眼下堪憂的事實。單身人群的增加,也一度增加了人口學家們的擔憂。
今年4月15日,央行發布一篇名為《關于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的文章指出,人口紅利的判定界限是總撫養比小于50%,預計在2030年中國人口總撫養比將超過50%。此番觀點被市場解讀為,中國人口紅利僅剩10年,老齡化迫在眉睫。
從近幾年政策變遷看,2011年11月,中國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僅僅2年后,我國提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單身群體們,一邊在房租、房貸、工作的驅動下奔跑,一邊在面對著婚戀市場上施加而來的壓力。但馮笑霓表示,不會“將就”,她會認真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終生伴侶。“請單身人群相信,是你自己的狀態,決定著你的生命質感。”章閑月說。
猜你喜歡
618調研:大促期間會選擇閃購下單的用戶不足一成
今年618,閃購平臺入局試圖從大促市場分一杯羹。當閃購“30分鐘送達”撞上“囤貨季”,這場速度與深度的對壘,究竟能對日趨成熟的年中大促帶來幾分震撼,備受矚目。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