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沖刺A股,但時代變了
去年4月的聯想KickOff活動上,聯想董事長楊元慶曾發表過一段演說,他說聯想要加快收款,審慎投資,以保證充足的現金流動性。在聯想內部,要加強內部管控,降本增效。例如,為差旅、招聘按下了暫停鍵;對于咨詢和第三方服務的項目,聯想會停止新的、重新審視舊的;取消了年度的調薪、推遲晉升的漲薪,要用緊日子來實現久日子。
當一家企業開始為了節約成本,停止招聘、取消調薪,則意味著當前這家企業在資金上并不寬裕,或者在短時間內可預見的營收并不可觀。像字節跳動、京東這類業務發展較快、賺錢能力較強的公司,在去年均保持了較高的招聘頻率,2020年,字節跳動在國內共計招聘了3萬余名員工。
為了保證現金流,2020年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聯想,在2021年開始了一系列開源的舉措。其中之一便是回A股上市。
2021年1月12日,聯想集團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交公告,宣布董事會已批準可能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并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
根據該建議,聯想集團擬發行新普通股, 占公司經擴大后的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不多于10%。所募得資金將用于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發,相關產業戰略投資,及補充公司營運資金。
楊元慶表示,回A股上市計劃將有助于增強公司戰略與國內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的緊密連接,提升內地投資人投資聯想的便利性,從而進一步釋放聯想的價值,讓我們能夠以更大力度投資于科技創新、服務轉型和智能化變革,更好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聯想準備在A股上市消息公開之時,聯想集團的市盈率不到17,而目前登陸科創板的200余家企業中九成市盈率都超過了聯想集團的市盈率,這代表著,聯想在A股上市后,短時間內,股價極有可能走高。
市場對聯想回A股上市給出了積極的回應——1月12日,聯想收漲8.93%,次日,聯想股價再度收漲,兩天漲幅超過了20%,股價創2015年6月以來新高,當前市值為1059.67億港元。
不過,對于聯想來說,股價短暫的走高或回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登陸A股,熱錢涌入聯想后,這家PC巨頭能否再創輝煌,彌補自己在智能化、數字化領域的軟肋,擁有長久戰斗力和較強的賺錢能力。
01
不容小覷的硬件實力
聯想集團的業務架構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分別是智能設備集團(IDG)、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聯想創投集團(LCIG)、數據智能業務集團(DIBG)。
目前最能為聯想帶來最多營收的是智能設備集團(IDG)。
聯想集團披露的最新財務信息顯示,2021財年上半年(即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的6個月內),公司實現營收營收278.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60.4億元),同比增長7%;凈利潤5.23億美元,同比增長44%。
其中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8.8%至220.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26.15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79%;除稅前溢利13.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0.4億元),同比增長22.7%。而數據中心業務占聯想集團總銷售額的11%。
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等硬件業務方面,個人電腦是聯想集團的強項、手機是聯想集團的弱項,其它采用最新技術的智能設備或將為聯想帶來新的業績增長。
聯想電腦在2020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均有突出表現,Canalys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電腦制造商的個人電腦出貨量為7900萬臺,同比增長13%。其中聯想出貨量最多,共出貨1930萬臺,同比增長11%;IDC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26.1%,達到9160萬臺。其中聯想出貨量同比增速高達29%,排名全球第一,聯想Q4市場份額上升至25.2%。
雖然在個人電腦戰場上風光無限,但在手機業務上聯想顯的十分落寞。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與增長報告顯示。全球榜單前五名廠商分別是三星、華為、小米、蘋果、OPPO,聯想名落孫山。而在2014年時,聯想手機曾創造過全球銷量第三的佳績。
手機業務無法與昔日對手匹敵,聯想開始在其它智能硬件發力。
在2021年1月12日舉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聯想發布了全新的ThinkReality A3眼鏡——一款用于工作場景的頭戴式智能設備。
聯想方面表示,未來,智能眼鏡將聯合5G、人工智能以及萬物互聯等環境因素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有完全取締智能手機的趨勢。
聯想或想越過智能手機,直接抓住智能眼鏡的風口。
據36氪報道,ThinkReality A3搭載驍龍XR1平臺,可同時顯示5個1080P分辨率的虛擬畫面。眼鏡兩段外角部分均有一枚800萬像素的魚眼鏡頭,能夠為用戶提供雙1080P分辨率的VR畫面。
ThinkReality A3眼鏡分為個人電腦版以及工業版,能夠與個人電腦連接,可按需求配合Windows平臺上的軟件工具和應用程序使用。工業版ThinkReality A3眼鏡則需要跟一些智能手機進行連接(如MOTO),連接之后,這款眼鏡可以讀取條形碼、識別特定物體、識別圖像,并對用戶的聲音或手勢指令做出反應,用于工作交流指導以及AR遠程技術支持等。
除了智能眼鏡外,聯想還推出了首款自研工業機器人,即晨星工業機器人。
晨星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國產大飛機制造過程中的噴漆環節。飛機需要噴漆的零件高達數百種,在傳統自動化噴涂實踐中,機械臂的示教和調試要花費幾周的時間,但如果采用人工噴漆,質量會依賴于工人的操作手法,也很難保證一致性。而晨星工業機器人則可輕松解決以上難題。
據媒體報道,晨星機器人具備自主模式和人機協同模式,自主模式下機器人可以智能行動、智能建圖,無需人的控制而移動。采用3D物體識別,用于引導機器人上的機械臂執行任務,同時,路徑規劃也實現自主,能夠實現避障功能。
02
智能決定高度
相比于不容小覷的硬件實力,聯想在智慧服務領域取得的成績與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相差甚遠。
聯想集團內部設有商用物聯網事業部、數據智能事業部、5G云網融合事業部等部門,聯想成立這些部門的本意是希望結合聯想在智能物聯網終端、云計算、邊緣計算等領域的技術,為行業、企業智能化轉型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但目前,這些部門為聯想貢獻的業績不足兩成。外界認為聯想之所以沒有在智慧服務領域或者數據中心業務上取得成績,主要的原因是資金投入不足。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馬云當年計劃做阿里云,曾想阿里云團隊表示每年將向阿里云投入10億,2020年,阿里巴巴又宣布,未來3年,阿里云將耗資2000億元,用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華為更是不吝嗇在研發上的投入,2020年,華為研發投資總額為1316.59億元的投入。
而截至2020年9月30日,聯想2020年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僅為6.39億美元。
不過,聯想正在糾正在研發方面投入不足的問題。楊元慶曾在公開場合上表示,聯想集團未來在技術研發投入增長速度會超過每年的營收增幅,每年投入10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本次登陸A股所融資金,也將用于——以更大力度投資于科技創新、服務轉型和智能化變革,更好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接下來,聯想在智慧服務領域的表現,尤其是在數據中心業務上的成績,將決定了聯想集團能否在未來五年、十年后仍然具有生命力。
有些讀者可能覺得記者夸大其詞,畢竟聯想在PC業務上的實力無人能及。
雖然當前PC業務仍然是聯想集團的有力抓手,但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PC市場已經處于飽和狀態,自2011年全球PC市場創下3.64億臺的有史以來最高出貨量紀錄以后,PC市場連續十年負增長,2020年回暖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響,國外許多公司開始實踐居家辦公模式。疫情總會結束,等疫情結束之后,PC市場恐將再次遇冷。
到時,如果沒有智慧服務、數字中心等業務的助力,聯想集團的整體業績也將隨之下滑。
PC決定了聯想的下限,而智能決定了聯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