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美國還有多遠?龍芯IPO牽出中國芯六大家族三大技術陣營

        AI財經社唐煜 牛耕2021-01-15 10:09 大公司
        近日,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官網披露,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龍芯中科”)擬于科創板上市。

        國產CPU第一股終于要來了。

        近日,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官網披露,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龍芯中科”)擬于科創板上市。

        CPU,相當于計算機的大腦,因為研發門檻高、生態構建難,被視作是芯片界的“珠穆朗瑪峰”。20年前,龍芯中科是國內最早研發國產CPU的公司之一,也是目前國產六大通用CPU廠商中首家搶灘科創板的公司,其他五家分別為天津飛騰、華為鯤鵬、海光信息、上海申威和上海兆芯。

        相比英特爾、AMD這幾家全球CPU公司,很多人對“龍芯”這個名字可能感到比較陌生,因為龍芯中科CPU主要用在政府辦公以及國之重器之中,比如北斗衛星上的核心芯片用的就是龍芯中科CPU。這家公司的雛形是2001年中科院下屬的一個課題組

        龍芯中科為何在此時上市?

        “為什么龍芯中科要在這時候上市?”產業鏈人士賈北對此感到不解。在他看來,龍芯中科目前在政府PC市場擁有最大的市場份額,完全可以再等兩三年把盤子做得更大些再上市。畢竟投資者都是以賺錢為目標,上市之后,企業在盈利、業績上都會受到牽制,放手砸錢投入研發需要顧忌的東西會更多。

        圖/視覺中國

        雖然龍芯中科尚未披露招股說明書,但一位產業鏈人士說,大約從2012年開始,龍芯中科就沒有再拿政府撥款。根據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的講述,做了20年的CPU,前10年龍芯中科一直是靠著國家給的4億元經費,直到2010年才成立公司走市場化路線。2015年,龍芯中科開始實現盈虧平衡,2019年凈利潤首破1億元。

        另一位接近胡偉武的人士對AI財經社回憶,2020年春天,胡偉武見到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贏利了”。

        “但龍芯中科確實需要錢。”多位人士對AI財經社說,“一定要有錢做研發、做生態,國家不可能直接撥錢。”以研發為例,根據公開數據,英特爾2017年到2019年的總研發投入在260億元左右,同期AMD的研發投入為46億元,“龍芯中科肯定也要投入很多經費去升級CPU,特別是這個市場的競爭在持續加劇”。

        在英特爾、AMD等國際大廠幾乎壟斷CPU消費級和企業市場的情況下,像龍芯中科這類國產通用CPU先從政府辦公等市場撕開了一道口。

        服務器行業資深人士卓明對AI財經社說,2019年前,國家信創項目(信息化應用創新)做了兩批試點,總共四五百家單位做了國產替代。根據他的了解,由于龍芯和飛騰做得比較早,又分別是中科大和國防科大的背景,獲得先發優勢。其中桌面CPU市場絕大部分是龍芯中科獲得,服務器CPU市場80%也是龍芯,剩下的20%才是飛騰和兆芯。經過近些年的政策推動,龍芯中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生態,現在支持常規辦公沒問題。

        但在2019年后,隨著其他國產CPU,如天津海光、華為入局,整個市場競爭變得更為激烈。中國電信公布的2020年采購項目中,華為鯤鵬和海光就首次中標。

        “龍芯的勢頭未來還能不能保持?”卓明說,特別是華為進來之后,對整個市場殺傷力很大。“它的風格是不惜成本做事。”卓明還記得,華為當年做x86服務器時,任正非對團隊講,你們要不虧3個億,根本就不要做。

        要穩住自己的地位進一步發展,龍芯中科勢必要進行巨額投入。以生態為例,“華為投了10億美元做鯤鵬生態。”鯤鵬生態鏈人士蘇清說。華為這次廣泛發動力量,不僅通過第三方組建了一支數千人的銷售團隊,還在20多個城市創立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政府出一部分錢,華為出一部分,由生態鏈上的大企業運營。“龍芯這塊我沒看到類似動作,他們可能還靠著自己的銷售團隊打市場,如果銷售人員不多,后續的差距會很大。”行業人士龍宇觀察說。

        這些都需要真金白銀,哪怕是推動生態合作伙伴做適配。蘇清稱,華為會為每家企業補貼幾萬塊,激勵上下游合作伙一起做軟件適配。

        除了需要大量資金,上市也講究順勢而為。一位人士推測,無芯之痛的大背景里,頂著“國產CPU”的光環,龍芯中科大概率會復刻2020年7月中芯國際上市首日暴漲的盛況。“人人都上市,為什么不呢?”在兩位投資人看來,在當下的芯片上市潮中,龍芯中科的選擇并不意外。

        “做生意,還是要看大勢的。龍芯中科上市,圍繞它的上下游,也會獲得部分紅利。”龍宇說。

        龍芯的起伏

        和眾多芯片企業一樣,走到上市這一步,過去20年龍芯中科也經歷了諸多坎坷。

        2002年8月10日早上6點,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之中,中科院計算所北樓309房間爆發出一陣歡呼。經過一年半的研發,龍芯中科CPU首席科學家胡偉武和團隊,終于做成了中國首款通用CPU“龍芯一號”。

        看著計算機屏幕上出現的“login:”字樣,胡偉武編輯了“龍芯-1”產生的第一個文件。其中一句是:“The day in which we make computer with only foreign CPUs is gone with the wind of the morning of 2002.8.10。(我們只能用國外CPU制造電腦的日子,隨著2002年8月10日的這個早晨一去不復返了)。他們還給龍芯取了一個頗有中國特色的小名“狗剩”,希望名字賤一點容易養大,音譯成英文,就是“Godson”。

        圖/龍芯官網

        除了龍芯中科,當時全國涌現出了多支向英特爾發起挑戰的“中國”力量,這些企業受到極大關注。不過很快,“中國芯”就遭遇了風暴。

        2006年1月,清華BBS上發布了一篇《漢芯黑幕》的帖子,舉報當時上海一家號稱自主知識產權的“漢芯CPU”是一場騙局。這個所謂的國產CPU,是負責人陳進從美國購買了飛思卡爾芯片后,委托一家家裝公司將表面Logo用細砂紙磨去,再打上漢芯標志,騙取了國家上億元的科研經費。“漢芯”造假一事被證實后,不僅傷了很多國人的心,也株連了當時包括龍芯在內的一系列國產CPU。

        一篇報道指出,龍芯指令集與美國MIPS的指令集有95%的相似度,MIPS是斯坦福大學教授 John Hennessy開發出的一套指令集。一時間,“漢芯第二”、“偽自主”等質疑籠罩在龍芯中科頭頂。那么龍芯和MIPS到底是什么關系?

        卓明告訴AI財經社,開發CPU包含了指令集(一套編程的規范)和設計兩部分,當年CPU的指令集授權方有英國Arm,美國MIPS、SPARC和Alpha等。指令集的授權一般同時賣兩套東西,一是允許你用指令集,另一是把實現指令集的一套公共代碼給你,方便產品快速上市。一些國產CPU企業,是在授權拿到的這套公共代碼上進行優化后,就把產品包裝上市的。這種操作實際上不能證明企業有自主CPU的設計能力。

        但龍芯中科的做法遵循了MIPS的指令集,并沒有拿MIPS的這套公開代碼,而是自己設計的CPU,“它有自己的CPU設計能力。”包括龍芯中科的友商在內,多位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認可。

        但當年中科院計算所的做法似有不妥之處,它喊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CPU”,這是不恰當的,畢竟龍芯的基礎指令集是美國MIPS的。

        后來爭議實在太激烈,胡偉武不得不出來解釋:2003年龍芯中科考慮購買授權,MIPS開出了500萬美元(按當時匯率約3500-4000萬元)的天價,但項目組當時只有1000萬元的啟動資金,國家在龍芯項目上平均年投入也只有2000萬元,“不是不想買,確實是買不起。”

        因此,龍芯中科早期產品主要使用一些MIPS的公開技術,但由于一些受專利保護的關鍵指令無法使用,導致龍芯無法兼容一些軟件應用。

        圖/視覺中國(龍芯3號)

        其后,金融危機給了龍芯“撿漏”的機會,公司在2009年買斷了MIPS32位與MIPS64位的永久專利授權,可以在任何時候隨時使用,不受限制。

        2010年,在推出兩款商用芯片后,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牽頭出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胡偉武的身份也從課題組長變為龍芯中科總裁。前5年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用胡偉武自己的話來說,脫離市場太久,“企業辦得糊里糊涂”。

        2015年是龍芯中科的轉折點,公司實現了盈虧平衡,同時鼎暉資本入局。隨著2016年3A3000研制成功,龍芯CPU的性能開始能應對政府辦公市場;2017年,龍芯開始應用于北斗衛星在內的國家重器中。

        目前龍芯和英特爾在性能上差距如何?多位行業人士對AI財經社提出,由于MIPS架構的原因,龍芯CPU的核數目前最高為8核,而英特處理器已經能做到64核,“處理器通過堆加最佳核數來提升性能,這是龍芯的瓶頸。”行業人士龍宇稱。

        多位產業鏈人士認為,過去20年間龍芯中科一直埋頭在做一些基礎性工作,“可用”完全沒問題,但是要做到“好用”,在商用世界廝殺,性能和生態仍需全面提升。

        實現完全自主,應該一直是龍芯中科的目標。“用什么指令集去編寫,就像寫文章前考慮漢語寫作還是英語寫作一樣,你用自己造的文字寫一篇文章,人家認識嗎?”胡偉武曾這樣解釋為何當時龍芯中科沒有自行研發一套新的指令集。但在2020年一場學術年會上,胡偉武提到,龍芯中科正在研發一套完全自主設計的指令集 LoongArch。

        如果成功,這意味著最基礎的指令集也是龍芯自主設計的,它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CPU。

        國產CPU六大家族三大陣營

        十年前,當龍芯中科決定走市場化道路時,同屆的”兄弟們“都因為各種原因銷聲匿跡。彼時,隨著“十一五”計劃的收尾,國家津貼收緊,而發展了10年的“中國芯”們也發展緩慢,面對各種問題和質疑。那是“中國芯”的低谷,這些企業都站在了十字路口上。除了龍芯中科,當時僅留下了飛騰、申威兩家國字號隊伍。

        飛騰是一家起步于1999年、背靠國防科大的學院派CPU企業,2006年飛騰團隊研制成功了兩代國產CPU,在關鍵領域實現了規模化應用。但相比龍芯,飛騰在技術路線上曾半路換道。飛騰最早采用美國SPARC架構。聞名的日本超級計算機“京”也曾使用SPARC處理器,還拿了兩屆全球最快計算機的冠軍。

        圖/視覺中國

        但是基于SPARC架構的軟硬件生態非常孱弱。就算芯片性能再好,如果軟件不行,也跟廢鐵無異。2011年秋天,飛騰團隊開了一場“遵義會議”,最后決定由SPARC轉投Arm。

        另一個國產CPU申威,團隊背景是無錫江南計算所,而令申威聲名遠揚的是超算中心。2010年,濟南國家超算中心采用了申威CPU;2016年,申威的CPU又用在了無錫“神威·太湖之光”超算里,而神威·太湖之光已經連續三次登上世界超級計算機TOP500第一名,使用了多達40960顆申威26010處理器。

        申威CPU是在美國DEC發明的Alpha指令集基礎上進行的擴展,2006年設計出自主微架構,現在的申威處理器和以前的Alpha處理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而DEC則在幾輪的并購再轉手后銷聲匿跡。

        雖然龍芯和申威最早均采用美國的指令集,但一位國產CPU人士對AI財經社說,這兩家的CPU可算作自主可控,即如今已不受任何外國指令集授權的制約。原因是MIPS和Alpha在授權上比較開放,可以擴展修改其指令集;此外,這兩個指令集的擁有方如今已不復存在,龍芯和申威也都走上自己的技術發展路徑。

        這與Arm不同。Arm為了掌握控制權,維護它的是商業模式,是不允許其他企業修改指令集的,大家只能跟著Arm升級走,否則會存在不兼容問題。這讓采用Arm的飛騰和華為,即便是自己設計,也只能叫做“半自主路線”。

        2013年之后,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兆芯、海光等一批國產CPU企業迅速成立,他們選擇了x86架構。作為英特爾的根本,x86指令集并不對外授權,僅有美國AMD和中國臺灣威盛(VIA)通過多年前的反壟斷、知識產權交叉授權等獲得了x86。海光和兆芯則通過與上述兩家公司分別成立合資公司的辦法,間接獲得了x86,這為“合資路線”。

        作為最晚的入局者,華為在2019年推出基于Arm架構的通用CPU芯片鯤鵬。至此形成了目前的國產六大CPU家族,而它們也分化出了三大技術陣營:以龍芯、申威為代表可控路線,以飛騰、華為鯤鵬為主的Arm路線,以及以海光、兆芯為代表的X86路線。

        與威盛合資后兩年,兆芯便實現了量產。而與AMD合資后,天津海光背靠中科曙光這個大客戶,2019年營收3.9億元,凈利潤0.6億元,成立三年就已經趕上龍芯中科10年奮戰的業績。但時過境遷,天津海光目前已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無法獲得AMD的新一代架構。不過AI財經社獲悉,海光已經發展了第二代產品,達到可以出貨的水平。威盛則在2020年10月,宣布將以2.57億美元出售x86等技術給兆芯,這樁交易目前還未披露新進展。

        在新的形勢變化下,國內信創產業如火如荼。公開資料顯示,國家已調整2021年和2022年的國產替換比例,力爭在2022年6月前完成工程實施。這也意味著絕大多數省部級政府單位,2021年底前將完成三年采購任務,這對于國產CPU是一大利好。

        卓明感受到,2020年國產CPU變得非常搶手,“大家都在搶貨”。以前整個市場不夠成熟,國產CPU不能像英特爾那樣預測市場,也沒有英特爾的財力進行大批量備貨,加上市場需求旺盛,芯片制造周期又比較長,“有時候剛做出一批CPU,啪地一下就全給賣光了”。

        對比國產CPU六大家族,多位行業人士評述,龍芯、申威因為參與國家關鍵性項目,已經成為“不可或缺”;華為鯤鵬的大投入、系統性打法,將給市場格局和生態帶來較大影響,今年在華為鯤鵬的出貨中,有將近一半是來自非信創的訂單;海光和兆芯則被認為在商業和資本運作上更有意義。

        國產CPU生態還需要10年?

        經過20年,國產CPU已經立起來了。而下一步,生態決定了它們的未來。

        “上世紀80年代,我看到有人買了PC卻不知道干什么,因為上面沒什么應用程序。”卓明回憶說,“到了90年代,英特爾PC上各種各樣的應用都開始有了,2000年以后就很豐富了。算下來,英特爾的生態是通過近20年時間慢慢積累的。”

        圖/視覺中國

        原來,在CPU之上需要跑各種軟件,這些軟件90%以上都是基于x86架構開發的,不能直接跑在其他CPU上。這意味著,除了采用x86的海光和兆芯之外,國產CPU其他四大家族,都需要把軟件搬過去,重新編譯,跑到自己的CPU平臺之上。這個過程叫適配。這也是建生態非常難的一步。

        卓明堅信,國產CPU的生態積累也需要20年。“這就跟10月懷胎,一天都不能少一樣。”他認為,如果按照國產CPU從2010年開始做生態算起,這個生態大約到2030年能建好。

        行業人士龍宇稱,這個建生態的過程有可能提速,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國家政策,地利是企業技術能力儲備,人和是大家接受國產替代的意愿到底有多強烈,甚至說有多反感。“畢竟國產化過程帶來了困難,可能會出現一些短期的退步和落后,大家如果對這個缺少包容心,這個事就會很難。”

        AI財經社了解到,目前,一些基礎軟件,比如國產操作系統、國產數據庫、國產中間件、通用應用軟件已經基本沒有問題了。但還有大量軟件需要適配,比如,電力應用、金融應用、工業應用。不過,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愿意去做這件事。“特別有些行業里很成功的應用,今天能賺很多錢,給你做適配,如果從底層代碼開始,對于這些應用企業而言,要考慮代碼會不會竊取,還費時間,沒有什么好處。”生態鏈人士蘇清說。

        除了安全性,遇到大型應用,適配需要花費很多人力和時間,復雜的可能得花上好幾個月。“有時候企業到年底或者是忙一些項目,沒有那么多技術人員來配合我們做這件事。”華為的做法是全國撒網,和各地的政府共建生態創新中心,推動適配。張章說,華為會用補貼幾萬塊的方式激勵公司參加,并稱2020年將投入2億美元推動鯤鵬生態發展,3年內讓90%的國產化軟件在鯤鵬軟件上跑起來。

        “現在還只是個開始。”張章認為,本質的是,適配之后是人才的培養。“我們就是要讓企業先把這個東西移過來,用完之后,最后在這個平臺上生出來的應用才是最好的應用。現在還沒有到真的生出來應用的階段。”畢竟從英特爾生態移植過來的東西,不是原生的,性能不會是最優的。

        “我覺得肯定是不需要10年的。”蘇清稱,去年他所在的某省鯤鵬創新中心,已經適配了數百個應用。“其實真正去接觸企業的時間,也就不到一年,這個速度還是非常可觀的,而越到后面越會呈現疊加效應。”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国产亚洲成在线播放va|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美女在线国产|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亚洲视频一区调教|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亚洲人成电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av综合色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77777午夜亚洲|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亚洲冬月枫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