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增速最快,利潤不及茅臺一半,白酒五強前三季總營收1500億
10月30日,白酒五強均已遞交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答卷,五家營收都在百億元以上。其中,茅臺、五糧液牢牢占據著老大、老二的寶座,營收分別為672.15億元和424.93億元,比后三家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的百億體量高出不少。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分析稱,“茅五洋瀘汾”目前是中國名酒的代表,也是中國白酒主流香型的代表酒企,從銷售額與高端結構產品占比來看,茅臺屬于超級品牌,而五糧液與洋河屬于強勢全國性品牌,瀘州老窖與汾酒則是近期比較活躍的泛全國化品牌。
前三季度白酒五強總營收1505.95億元。其中,洋河股份營收189.14億元,比前兩年同期超兩百億元的營收低不少;山西汾酒則首次突破百億大關,為103.74億元;瀘州老窖營收115.99億元,算得上中規中矩,與上一年相比,略微增長。
從營收增速層面看,洋河股份是前三季度五強中唯一下滑的企業,同比減少10.35%,雖然三季度單季度有增長,但難以抵消上半年的下滑。在此背景下,洋河股份與茅臺、五糧液的差距在越拉越大,后兩者不僅體量大,營收增速還不低。
前三季度白酒五強中,營收增速最高的是五糧液,同比增長14.53%;其次是山西汾酒,同比上漲13.05%;貴州茅臺增速排名第三,為10.31%。
蔡學飛認為,白酒五強中,茅臺的優勢毋庸置疑,五糧液的綜合實力也有目共睹。而洋河雖然近期有些調整跡象,但體量龐大,產品結構完整,前景依然樂觀。不過,瀘州老窖與山西汾酒增速較猛,有機會進一步沖擊更高排名,從而改變中國高端白酒的板塊與格局。
擁有國慶、中秋兩個假期的三季度,是白酒的消費旺季,更能體現各家酒企的真實實力。從第三季度的營收增速看,山西汾酒最高為25.01%,其次是五糧液17.83%,瀘州老窖排名第三14.45%,貴州茅臺和洋河股份分別為8.46%和7.57%。
白酒五強業績在資本市場也有體現:貴州茅臺市值穩坐兩萬億元,五糧液市值九千多億元,一直在向萬億元沖刺,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均在兩千億元上下起伏,其中瀘州老窖和洋河股份不相上下。
瀘州老窖對重回前三是有執念的,其董事長劉淼就多次提到要重回前三的發展目標,并且這一目標的完成時間定的就是在2020年。雖然當下在營收層面與洋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市值層面,瀘州老窖今年時不時會超越一下洋河股份。
從掙錢能力層面看,貴州茅臺依然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8.27億元,同比增長11.08%,相當于日賺1.24億元,比其他四家的總和還要高出近50億元。五糧液排名次之,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5.45億元,同比增長15.96%,但是不及茅臺的一半。
剩下三家的掙錢能力均沒達到百億量級,在幾十億徘徊,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71.86億元、48.15億元和24.61億元。從增速層面看,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都很兇猛,同比增長26.88%和43.78%,洋河股份則微增0.55%。
總體而言,五強的成績單好于全行業,某種程度上這幾家頭部品牌擠壓了中小酒企的發展空間。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白酒產量477.9萬千升,同比下降10.44%。上市公司層面,包括古井貢酒、老白干酒、口子窖等營收和凈利潤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可以說中小酒企的日子都不好過。
白酒行業專家肖竹青認為,當前中國全國性白酒品牌市場格局已經固化,除了“茅五洋瀘汾”,現在市場環境下,幾乎沒有新白酒品牌成為全國品牌的機會了。此外,中國酒業初創品牌的傳播成本和消費者教育成本更高、更復雜,已經成為區域酒廠或新生品牌不可承受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