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折翅

        華商韜略華商韜略2020-03-02 11:21 資本
        “世界前十”的目標似乎已經愈發遙遠,“政府接管、三大航拆分”的傳言也紛至沓來;據今日媒體消息,聯合工作組進駐后,陳峰也仍將掌舵海航集團。

        靴子終于落地。今天(2月29日),海航集團官網消息稱,應集團請求,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成立,并將“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本集團風險處置工作”。

        工作組將要面對的,是海航集團7000多億的巨額債務。

        曾經,在中國企業界,海航是神一般的存在。

        海航(海南航空)集團,雖然無論從名字還是創立的初衷都應定位于一家地方性航空公司,但按照掌舵人陳峰設定的航線,它在2017年前的10年里瘋狂加速,成為中國最大的集團企業之一。

        2016年,海航集團實現營收295.6億美元,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353位,資產規模達1761.2億美元(約合1.2萬億人民幣)。

        往前推一年,2015年,海航第一次進入世界500強榜單,位列第464位。當時陳峰放話說:未來10年(2025年),海航的目標是進入世界500強的前10名。

        500強前10名是什么概念?按照當年的榜單前十,除了5家石油公司和一家電力公司外,剩下的企業只有4家,分別是沃爾瑪、大眾、豐田和嘉能可。這些企業無一不是全球范圍內赫赫有名的寡頭,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影響力,海航都較之相去甚遠。

        但沒人敢把陳峰的目標當做笑話,因為這家企業的成長速度實在是過于驚人。

        2003年時,海航遭遇史上最大危機,是年虧損近15億,幾乎站在倒閉的邊緣。2004年末,海航資產負債率已超過94.3%,凈資產只有14.29億元。經過10年發展,到了2013年,海航的資產規模已達2660億元;又過了3年,集團資產規模猛增近5倍,達1.2萬億元。

        幾乎每一年,這家公司都在不斷變化甚至“進化”,外界將之形容為“看不懂的海航”以及“危險的海航模式”。

        之所以說危險,是因為海航長年居高不下的負債率。而“看不懂”則是因為海航過于“復雜”:復雜的股權架構、復雜的業務網絡,以及不斷更新的并購案例與資產規模數字。

        幾乎每隔幾個月,你就得重新審視這家公司,并更新大量并購與業務信息,對于如此體量的企業而言,這樣的變化可謂匪夷所思。

        以最引人矚目的海外并購為例:

        2015年時,海航與陳峰已經是歐美知名的“金主”。是年,陳峰隨同國家領導人訪美訪英,在美國,他參與了中方和波音公司簽署300架、總價值約2400億的采購合約,其中海航占30架;

        在英國,他和羅爾斯-羅伊斯總裁沃倫-伊斯特簽署了總價值逾150億的發動機和相關服務合同。羅羅是全球第二大發動機提供商,也是豪車代表品牌勞斯萊斯(同為Rolls-Royce,音譯以作區分)的締造者。

        而在此之前的3個月里,海航接連在歐洲完成了5筆重磅交易,包括以26億美元收購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Avolon的全部股權;以27.3億瑞士法郎(約合180.3億元人民幣)收購瑞士空港公司Swiss Port,以及收購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和法國旅游集團。

        接連的收購令陳峰成了歐洲財經界炙手可熱的人物。有媒體評論稱:中國人又拿著大把鈔票前來“抄底”歐洲。更多媒體則評價海航是中國最具冒險精神的公司之一,正通過一系列收購完成全球化的夢想。


        如此大手筆的一年后,海航的收購節奏不見絲毫放緩。

        進入2016年,集團又大肆買入各類公司,其中包括兩筆超級收購,分別是以60億美元收購美國科技公司英邁(Ingram Micro);以65億美元從黑石集團手中收購約25%希爾頓集團股份,成為后者的最大單一股東。

        國內媒體還在消化這些爆炸信息時,“隔壁”又傳來新消息。2016年11月2日,香港地政總署發表公告稱,海航集團旗下的公司以88.37億港幣的價格拍下九龍啟德的地塊,其每平方米樓面價約為14.53萬港幣,創下九龍區的紀錄,成為新的“地王”。

        20多家公司參與了這塊地的競爭,李嘉誠的長實地產、李兆基的恒基兆業,以及新鴻基、新世界、恒大、萬科等知名企業均赫然在列,但最終勝出的還是財大氣粗的海航。相關報道稱,市場對該地塊的估值上限為47.1億港幣,成交價卻超出了預期將近一倍。

        “香港地王”,這個頭銜放在其他企業身上絕對可以大書特書,但對于海航而言卻是小case。成為地王后,海航又在香港地產市場接連出手。

        華商韜略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3月,海航再一次以74.4億港幣投得香港啟德地塊,從2016年11月到今年3月,短短5個月時間內,海航已在香港地塊投入272億港幣的巨款。

        這符合陳峰的一貫作風,他有一個顯著特點,要做就迅速做成行業的引領者甚至是全球第一。

        做旅游,海航旗下的凱撒旅游是全國最大的出境旅游服務商;做酒店,集團旗下全球酒店近2000家;做航空,2016年初,海航已擁有飛機近1150架,管理運營及合作機場13家;做金融租賃,集團旗下的渤海金控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租賃商,也是全球第四大飛機租賃業務提供商,租賃機隊數量近550架……

        就連投資企業,陳峰和海航都無比霸道,出手要么是全資收購,要么是最大股東,無論投資對象是誰。遵循著這一戰略,海航在當年末爆發流動性危機的2017年還在瘋狂買入,包括:


      1. 以22.1億美元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245號大樓;

      2. 持續增持德意志銀行股份,在5月份持股比例升至9.92%,成為德銀最大股東;

      3. 擬以20億美元收購香港惠理集團;

      4. 以7.75億美元收購嘉能可石油存儲和物流業務51%的股權;

      5. 擬以13.99億新加坡元(68.72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物流公司CWT。


      6. 截至2017年6月,海航在全球各項收購的交易金額已經超過500億美元,比一些國家的全年GDP都高。

        但是這些看似揚眉吐氣的收購,在國內并非一片好評。爭議的焦點并不是交易本身,而是海航。

        2000年時,陳峰曾對外說:“中國沒有人能看懂海航。那一年,集團的負債率超過90%,外界看不懂海航的資本模式。

        在中國企業里,海航有些特立獨行;在中國的企業管理者里,陳峰同樣如此。

        他很“復古”,每天早上,必以古體豎版書寫思想感悟,篇幅固定為32開宣紙線裝冊的正反兩頁。此外,他每天還嚴格按照居士標準做早晚功課,誦持楞嚴經半小時左右。

        平時在辦公室,陳峰總是穿著居士服工作,每到夜深人靜,他便參禪入定,遁入空靈。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極端入迷,自稱南懷瑾的學生。南懷瑾為海航制定了企業文化守則——《同仁共勉十條》,陳峰要求海航每個員工都能熟背這些準則。

        不僅中國員工背誦,外籍員工也一視同仁。買下法國藍鷹航空之后,陳峰在視察的時候,聽著上百號員工集體背誦了法語版的《同仁共勉十條守則》。

        陳峰的企業管理之道深受國學影響,佛學和道家文化早已融入海航的企業文化與理念之中。凡是進海航的人,陳峰都會親自授課,主要是講傳統文化。上完了課,這些“新生”還得寫心得,交由陳峰抽取閱覽、批改。

        2005年,《時代人物周報》根據陳峰的言論發表文章《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中國沒有人能看懂海航》,該文經新華社轉載,獲得了廣泛傳播,也為此后陳峰與海航的報道定下了基調。

        這篇文章中夾雜了不少質疑甚至否定,此后所有的相關報道,幾乎遵循了同樣的路數。

        在中國,一家企業若被媒體廣泛懷疑,十有八九要出大事,能挺個兩三年都是幸事。但海航卻“挺”了十幾年,營收和資產規模還翻了幾十倍。

        直到2017。

        外界的質疑是出于看不懂海航的資本模式,這一模式的源頭是海航極端匱乏的起步資金。

        1989年,陳峰“受詔”成立海航,海南省政府硬擠出1000萬給他,但這點錢別說做航空公司,連個飛機翅膀都買不了。

        在此之前,陳峰曾有過輝煌的職業生涯。他1953年出生于山西省霍州市,13歲時在北京天橋學過說書,后當過兵,在部隊里自學英語,被民航局選拔留洋,成了高級經濟師。

        留學期間,陳峰曾是聯邦德國漢莎運輸管理學院1982年在中國招收的24名學員之一,回國后,他先后任職于中國民航局、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局和世界銀行。在其工作過的國家民航總局,提及陳峰,很多人會說:沒有他辦不成的事情。

        陳峰辦事能力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很會講故事。天橋學書期間,他就特別擅長講故事。

        受命創立海航后,拿著1000萬,陳峰開始四處“講故事”。1992年,他說服政府股改,為海航募集2.5億元資金,將之變為國內首家股份制航空公司。

        有了2.5億,陳峰又去銀行游說,到處給人講收益:一張海南到北京的飛機票是1000塊,可以裝150個人,來回就是30萬,一天飛個廣州再飛個北京,能凈賺45萬,沒有比這更好的買賣了!

        銀行動心后,陳峰以2.5億元為信用擔保,向銀行貸款6億,買了2架波音737,然后以2架波音737為擔保,再向美國方面定購2架飛機。循環之下,他利用財務杠桿,不斷擴大海航的飛機團隊。

        拿銀行的錢買飛機,再用飛機做抵押繼續拿銀行的錢,陳峰成功“算計”了銀行,銀行也從海航的發展中賺到了大筆的真金白銀。

        如此起家,從最開始,陳峰就給海航定下了倒金字塔的發展模型:用飛機維系現金收入,用現金償還銀行貸款,用銀行貸款持續擴張。

        因此,高負債率成了海航的重要特點。

        負債率很高之后,國內銀行不愿再給海航放款。集團的資本只夠維持現狀,邁不開步子。

        于是,陳峰又踏上了“找錢”的路。他跑去華爾街待了三個月,出席各種大大小小的會議,逢人便用一口自學的、蹩腳的英語給人講故事。

        后來,索羅斯被其打動,拿出2500萬美元買下海航25%的股份,海航由此成為首家中外合資的航空公司。

        這之后,海航不斷變法維持此前的模式,通過借貸和融資擴大規模。

        1997年,海航B股在上交所上市、籌集資金2.63億元;1999年10月,海航A股在上交所發行,籌集資金9.43億元;2002年,重組改制后的美蘭機場H股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此外,海航還先后獲得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數十億元的信貸額度。

        在此過程中,海航的股權結構發生了復雜的變化,從一家地方國有性質的企業變成了混合制企業,其所有權和股權分配一度被外界質疑。

        但陳峰自己很得意其資本戰略,別人問他錢借多了能否睡安穩?他說:“虱子多了就不癢啊,借多了也就睡得著了。”

        說完這話沒多久,陳峰就睡不著了。2000年之后的數年里,中國航空業強震不斷。

        首先是行業洗牌,國家民航總局旗下直屬的十家航空公司被合并為國航、南航、東航三大集團。重組期間,一系列地方航空公司被吞并。

        陳峰被迫還擊。他動用大量資金開拓航線、兼并企業,將海航從偏安一隅的島內企業發展成為全國性質的航空公司。

        “花錢保命”之際,更多要命的危機接踵而至。

        海航擴張期間,國外發生了“911”,國內遭遇非典疫情,旅客運輸量同比下跌80%,飛機上的乘客經常沒有機組人員多。剛剛邁開步子的海航,因為擴張迅猛遭遇嚴重打擊,2003年,海航虧損近15億。

        行業處于冰霜期,海航則是極度深寒。作為一家混合制所有制的地方航空公司,海航在危機中的待遇無法和三大航相提并論。國航、東航、南航有政策和資源支持,背后有國資委巨額注資,海航沒有后盾。

        重挫之后,陳峰卻不肯收縮戰線,決定自己打造一面盾牌。2003年,他提出“一主兩翼”戰略:做大航空運輸主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與主業相關的酒店、旅游和金融業務。

        在高負債率、剛經歷巨額虧損的背景下,陳峰的決策將外界爭議推向了新的高點。有投資者質問:已經“跑”出危機了,還要擴大跑道?

        陳峰比外界想得還要“任性”,戰略確定后,他便一直“買買買”。

        海航先是成立了大新華物流公司,入資、并購十數家上下游企業;后又打造連鎖商超王國,將上海家得利超市、天津國際商場、湖南家潤多、寶樂商業、南通超越超市等一一收入囊中。2007年,海航資本正式創立,同年還將房地產列為海航系資本版圖的重頭。

        “一主”層面,陳峰打造了北京、香港雙輪驅動的格局,先后收購香港航空、香港快運等企業。

        伴隨著光環和質疑,2008年時,當年一起出道的國內民營航空公司,要么依舊偏安一隅,滿足做個支線航空公司,要么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而海航,則成長為有能力對抗國有三大航的力量。

        僅航空運輸部分,海航控制的國內航空公司就包括新華航空、長安航空、山西航空、云南祥鵬航空、烏魯木齊航空、福州航空、北京科航投資等。

        截至2015年底,這些航空公司共開通國內外航線近700條,通航城市200余個,年旅客運輸量達7742萬人次。

        因為陳峰畢業于漢莎學院,海航的擴張節奏又很像漢莎集團,輿論一直以為他在模仿、復制“漢莎模式”。但陳峰隨后搞出來的動靜,遠不是一個“漢莎模式”可以概括的,于是媒體發明了一個新詞——海航模式。

        起初,海航模式并不是一個褒義詞。一段時間內,橫沖直撞、不斷拉升向上的海航,一頭撞進了迷霧之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飛速擴張的海航遭遇資金鏈問題,在多方舉債、海南省政府注資15億元的支撐下才得以渡過難關。

        那段時間的陳峰很低調,他甚至改口說:“千萬別再老說看不懂我了!真是冤枉!海航集團所作的擴張,有著清晰的邏輯和思路!”

        陳峰改口,卻沒有“收手”,于是外界更加看不懂他和海航。2008年之后,他在全球范圍內大肆擴張、大舉抄底。

        關于海航集團的膨脹速度,有這樣一組數據:2009年,海航集團旗下公司不到200家;2011年初,集團旗下公司接近600家。

        2年時間,公司數量擴大三倍,這樣的擴張、兼并速度堪稱瘋狂。

        海航內部,2008年之后是一個全面放權時期,在擴張策略的指引下,部門各自為戰,展開了密集的收購。期間,海航打響了“國際巨鱷”的名頭。

        僅2010-2011年,海航的戰果就包括澳大利亞AllCO集團航空租賃業務、土耳其飛機維修公司MY TECHNIC、挪威上市公司GTB、西班牙NH Hotels連鎖酒店集團、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GE SEACO集裝箱租賃公司……

        其中,GE SEACO是全球第四大集裝箱租賃公司,海航為此花費了11.5億美元,締造了2011年全球最大并購案之一。

        風起云涌之下,和往常一樣,陳峰收獲的并非一片贊譽。在其驕傲地宣稱“完成中國年度最大海外并購案”的同時,海航集團旗下總資產近600億的大新華物流卻遭到多家船東起訴,狀告其“欠錢不還”。橫沖直撞攬下的600家企業同樣良莠不齊,不少企業盈利能力薄弱。

        一年的時間里,入主、并購、接盤、退出、狙擊,海航和這些字眼緊緊相連,關于海航現金流出現缺口和斷裂的質疑一浪高過一浪。

        當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時,陳峰第一次“收手”。2012年的管理層會議上,海航一片肅穆,之后的6個月時間里,集團旗下200家公司被關停。

        那之后,雖然出手依然頻繁,但海航似乎找準了航向,其核心是以航空旅游、現代物流為主線,以金融/租賃業務為杠桿,以地產/零售等實業為保值和資產抵押、升值的手段。

        海航的國內國際并購,均按照這一路線展開。

        因為資本手段不斷,陳峰被稱為資本運作高手,但他本人并不認可這個說法:

        “資本運作的高手是不斷利用資本市場的機會實現財富和價值的增長,而我是充分運用了資本市場發展的每次機會,來支持我實業的發展。所以我不是資本市場運作的高手,我是實業發展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機會的高手。

        海航在資本市場上收獲了大筆的錢。據虎嗅統計,截至2016年底,海航系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的股權融資額總計達1535億。另一方面,海航也通過旗下關聯公司相互擔保的方式,從世界各地的銀行處不斷舉債。

        包括中國各大銀行以及JP摩根等海外銀行等在內的資本方,對于海航的發展極為看好。截至2017年6月,海航獲得銀行綜合授信的額度超過6100億元,尚未使用的部分接近3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到處花錢,但是海航的負債率也曾不斷下降。截至2015年底,其負債總額3537億,負債率為75.46%。對此,海航回應稱,航空行業本身屬于重資產的高負債率行業,“80%的負債率非常健康”。

        Wind數據顯示,2016年年中,海航集團總資產僅有5428億元,到了2017年底,海航的表內總資產規模直接翻一番,達到1.2萬億元的頂峰。2017年,時任CEO譚向東還對媒體表示,海航集團還擁有一萬多億元的表外管理資產,整體資產規模達到2.5萬億元。

        海航集團也在2017年走到高光時刻,在世界500強榜單上排名第170位。

        資本市場的機會是抓住了,但風險如影隨形。資產規模到達頂峰的同時,海航集團也欠下巨額債務。

        當年6月中旬,銀監會要求各家銀行排查數家巨頭企業的授信及風險,且排查對象多是近年來海外投資比較兇猛、在銀行業敞口較大的民營企業集團。一貫兇猛的海航赫然在列。

        其后,隨著金融政策收緊,海航的流動性風險最終變成危機,并在隨后愈演愈烈。

        就在海航竭力化解之時,2018年7月,海航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王健在法國意外去世。同月,陳峰“復出”接任集團董事長;這年11月,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感慨:“過去一年,海航已死了一輪。”

        但他同時表示:“我們就是聚焦航空主業,非主業的,不留懸念,再盈利也不要。”

        于是,復出后的一年,陳峰帶領海航開始了“賣賣賣”。據媒體報道,截至2019年4月,海航處置了包括房地產、金融等與主業關聯度較低的近3000億元資產。

        但,海航似乎還是賣晚了。

        眼下,海航仍有7000多億債務壓身。

        僅僅兩個月前,在2019年12月30日的新年獻詞中,陳峰真誠而又頗具信心地表示,2019年,海航在迎戰流動性困難的環境中又堅守了一年;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決勝之年。

        緊接著,好不容易聚焦主業有了些眉目的海航,就一頭撞進疫情帶來的航空業蕭條之中。

        公開報道顯示,今年2月以來,海航航班取消率高于六成,其入股的祥鵬航空、烏魯木齊航空、長安航空的取消率高于八成,整體客座率為六家上市航空公司最低。

        “世界前十”的目標似乎已經愈發遙遠,“政府接管、三大航拆分”的傳言也紛至沓來;據今日媒體消息,聯合工作組進駐后,陳峰也仍將掌舵海航集團。

        去年4月26日,海航成立26周年前夕,陳峰像26年前海航首航一樣,率領管理團隊在當日從海口飛往北京的海航航班上做了一次“空男”,親自為乘客發餐倒水。

        此后的媒體采訪中,他講述了海航正如何調轉航向,坦誠“復出后一直挺難”,也檢討了過去的問題:“認為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可以干時,禍就埋下了。

        但直到此時,陳峰依然表示海航會浴火重生,“打造一個中華民族的世界級企業的底氣會更足。”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乱码最新视频|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亚洲理论片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另类少妇17p|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