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爆發了,4100億!
今天A股又誕生一只千元股。
8月19日,近期本就不太平的寒武紀開盤再度大漲,盤中股價達到1001.1元/股的里程碑,成為A股市場第二只千元股,盤中市值最高超過4100億元。截至今日收盤,寒武紀股價報933.98元/股(僅次于貴州茅臺),公司市值為3907.31億元。
而上周,寒武紀已經在資本市場上經歷了一周的瘋狂。其中8月12日,寒武紀更是在盤中漲停,幅度為20%。據統計,近一個月,寒武紀股價區間漲幅為60.31%,意味著寒武紀這期間市值暴漲了約1500億。
寒武紀是國產AI芯片賽道中最受關注的標的,自新一輪AI浪潮爆發至今,寒武紀的每一步都在聚光燈下。上周,市場傳聞稱寒武紀已向臺灣載板大廠景碩電子預定了大量訂單,2026年規劃產能達50萬顆,全年營收有望突破100億元。但寒武紀之后澄清:當日廣泛流傳的多項利好傳聞均為不實信息。
國產AI芯片,一直都是高估值高虧損,寒武紀同樣如此。但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寒武紀突然實現盈利,這也讓市場逐漸相信“寒武紀即將爆發”。
隨著寒武紀在資本市場實現新的里程碑,其背后的造富神話也浮出水面。昔日中科大天才少年,如今穩坐富豪榜。
市值近4000億,天才少年坐穩江西首富
這是寒武紀迎來的又一個高光時刻。
7月以來,寒武紀股價屢創新高,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寒武紀股價就已從低點的520.67元/股上漲至超1000元/股。創立9年,上市5年,寒武紀終于又有了中國“AI芯片第一股”的霸氣。
寒武紀成立以來,飽受爭議。營業收入規模小,公司業績連年虧損,但資本卻對其依舊狂熱,如今寒武紀在資本市場上被進一步抬高市值,市場也不得不重新了解下寒武紀。
寒武紀的創始人是一對來自江西的同胞兄弟,陳天石與哥哥陳云霽先后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在學術上二人一路上升,被稱為“天才少年”。
2012年,陳天石和陳云霽兄弟聯合中科院計算所的幾位師弟啟動了神經網絡處理器項目,這成為寒武紀技術的起源。2015年,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陳氏兄弟二人主導的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寒武紀1號成功流片。為了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2016年,寒武紀正式成立。
在商業化戰場上初出茅廬的寒武紀,能夠一鳴驚人,離不開與華為的那段歷史。華為在2016年正處于AI技術布局初期,需要外部技術支持以快速推進產品開發。寒武紀憑借中科院計算所的技術積累,成為華為的理想合作伙伴。2016年,寒武紀與華為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展開合作,華為采用寒武紀的 NPU技術,應用于麒麟970、麒麟980 等旗艦手機芯片中。
與華為的這次合作,讓寒武紀名聲大噪,很快在行業內嶄露頭角。據悉,在2017年與2018年,華為貢獻了寒武紀絕大部分的營收。只不過后來寒武紀與華為合作終止,寒武紀不得不另謀生路,從此開啟了一段很長時間的投入期。
2020年7月20日,僅僅用了68天就火速通過科創板上市審核的寒武紀,頭頂“AI芯片第一股”的光環順利IPO。從股價走勢來看,自上市至今,寒武紀股價較五年前的發行價上漲1350.5%。
在國產AI算力背景下,作為人工智能賽道上的賣鏟人,寒武紀被冠以“中國英偉達”的名號。隨著市值飆升,寒武紀背后的造富神話早已經藏不住了。
陳天石兄弟二人均參與了寒武紀的創立,不過陳云霽一直在幕后,后來為科研退出了寒武紀。據悉,目前陳天石直接持有寒武紀1.19億股股份,直接持股比例為28.63%,又通過作為艾溪合伙的執行事務合伙人間接持股,陳天石合計擁有寒武紀35.97%的表決權。
其實在今年3月發布的“胡潤百富榜”,陳天石就以870億財富排名在195位,超過中國芯片首富虞仁榮!而按8月19日收盤后的3907.31億元的市值算,陳天石身家超過1400億元,坐穩江西首富寶座。
開始爆發的寒武紀
盡管存在其他影響,但寒武紀在資本市場上被追捧,與其業績爆發也有關聯。
寒武紀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寒武紀是地球物種多樣性大爆發的年代,從寒武紀之后,地球進入了生命的新紀元。他們希望借用地質學中“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象征,寄托對人工智能技術爆發式發展的愿景。
脫離華為后,寒武紀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商業化探索,但錨定AI芯片這一賽道的目標沒有變。020年至2024年,寒武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7.68億元、11.36億元、15.23億元、11.18億元及10.72億元。除2024年之外,其余年份的研發投入均遠高于同期的營收水平。
高額的研發投入,讓寒武紀陷入長期虧損。但越發清晰的業務線讓寒武紀沒有被時代浪潮淹沒。
如今,寒武紀業務主要分為云端產品線、邊緣產品線、IP 授權及軟件。其云端產品線是寒武紀的核心業務之一,主要提供云端 AI 芯片、加速卡、訓練整機等,涵蓋模型訓練與推理。
在產品迭代方面,寒武紀量產芯片已迭代至思元 590 系列,今年思元690披露的信息也讓市場眼前一亮。寒武紀云端產品線的產品已經能夠為客戶提供全功能、全場景的云端智能算力和方案組合。
此外,寒武紀采用通用型智能芯片架構,兼顧高性能與低功耗,適配云、邊、端多場景,與英偉達的通用GPU形成差異化競爭。
更為重要的是,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紀實現營收9.887億元,環比暴增820.4%,實現歸母凈利潤2.815億元,這是寒武紀上市以來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1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230.22%,接近2024年全年的11.74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微3.5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76億元。
其中,為寒武紀業績貢獻最大的就是其云端產品線,為大模型訓練推理專用。說明在AI算力的國產替代浪潮中,寒武紀有實力占據市場一席。
市場對寒武紀開始放量的信心逐步走高,以至于有了今年營收破100億的傳聞,但換句話說,在國產GPU技術還在追趕,英偉達受限于地緣時,市場稀缺性讓寒武紀正在爆發。
資本看中的,是未來的潛力
寒武紀最受爭議的是“能否撐得起4000億的市值”?
結合今年關于寒武紀的兩大傳聞,“字節跳動的10億訂單”和“向載板廠預定大量訂單”,每一個都直指寒武紀產能放量。當前國內對于AI算力的國產替代需求還在擴張,國產AI芯片概念還在風口浪尖上。對于寒武紀,市場的信心似乎一直都在。
此外,8月15日晚間,寒武紀發布公告稱,其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申請已獲上交所審核通過。據悉,該次定增原定計劃是49.8億,后經調減為39.85億元。按照計劃,融資將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臺項目、面向大模型的軟件平臺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寒武紀曾向證監會回應此次定增的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寒武紀稱:隨著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算力市場正迎來高速增長。根據IDC數據,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算力市場規模約為19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59億美元,同比增長36.2%。大模型訓練、多模態處理、推理任務以及低位寬計算等需求,推動了智能芯片和軟件平臺的技術升級。在全球智能芯片市場仍由英偉達、AMD等國外巨頭主導的情況下,寒武紀作為國內領先的AI芯片設計企業,需要通過募投項目加快技術研發,以鞏固自身在云端智能芯片市場的競爭優勢。
作為國產AI芯片的稀缺標的,寒武紀承載了太多投資者的期許,就像對標英偉達的國內企業很多,但寒武紀的呼聲持續地更久。
況且最近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處境有些不妙。今年7月最后一天,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了英偉達公司,要求英偉達公司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因此,在AI算力戰備下,資本需要能夠替代英偉達的新角色,不知道寒武紀能不能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