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90億的智駕獨角獸,發不起工資了?
本周四,自動駕駛領域企業小馬智行成功在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市值突破300億。同時,背靠吉利的自動駕駛福瑞泰克也提交IPO文件,欲赴港上市。
與這兩家的好消息截然不同,另一家自動駕駛企業縱目科技卻傳出了已經發不起工資的消息。
據媒體報道,縱目科技11月25日召開全員會,因業務未達預期,自本月起停發工資,只發基本生活費。
基于此消息,縱目科技回應道:目前公司員工的社保、公積金都正常繳納,薪資也沒有調整。只是在發的時候,先發一定的份額,剩下的份額大概在2個月左右的時間,會把所有的錢給員工補上。
縱目科技的回應算是坐實了員工工資沒有發全的事實。基于此,有不少業界人士統一認為縱目科技的財務狀況出現了問題。
成立于2013年的縱目科技,已在智能駕駛領域嶄露頭角,與一汽紅旗、長安汽車等國內主要汽車制造商建立了量產合作。在2015至2022年間,縱目科技完成了從A輪到E輪的融資,吸引了聯想、小米集團和君聯成業等知名投資者的關注,估值一度超過9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ADAS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根據最新的招股書數據,截至2023年,縱目科技的五大客戶——理想汽車、賽力斯、長安汽車、嵐圖和中國一汽——占據了公司總收入的93%。這五大客戶的合作,不僅證明了縱目科技在行業內的影響力,也突顯了其在智能駕駛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地位。
一代智駕獨角獸卻淪落至發不全工資的境地,令人唏噓不已。
清華學霸打造的超級獨角獸
縱目科技的創始人名為唐銳,1976年出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術精英。1996年,他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畢業,并繼續在該校深造。碩士畢業后,唐銳加入了掌微電子,擔任創始工程師,負責組建公司的核心研發團隊。
隨后,他轉戰英國的半導體企業CSR公司。到了2012年,唐銳決定回國創業。當時,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在核心技術上仍有所欠缺。與此同時,硅谷的ADAS和自動駕駛技術正蓬勃發展,唐銳預見到這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3年,唐銳回國并在上海張江創立了縱目科技。
公司成立初期,縱目科技專注于環視ADAS算法和軟件開發,并在2015年底實現前裝市場的產品出貨。但由于缺乏硬件制造能力,公司最初只能作為二級供應商。
2016年,縱目科技迎來了轉機,參與了吉利博越2016款的供應鏈,該項目幫助公司在一年內從代工轉型為自產,從而具備了直接向主機廠供貨的能力。
借此機會,縱目科技開始迅速成長,背后有一系列投資者的支持。
2015年,縱目科技獲得了協同創新基金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此后,公司幾乎每年完成一輪融資。2017年,公司完成了1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由君聯資本和德屹資本投資。
2018年,縱目科技完成了數億元的C輪融資,由廈門建發集團領投,君聯資本和德屹資本跟投。2019年,公司又獲得了近億元的C+輪融資,由高通創投領投,君聯資本、創徒投資跟投。
2021年6月,縱目科技完成了累計1.9億美元的D輪融資。D1輪由日本電裝領投,D2輪由同創偉業和高遠資本領投,D3輪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領投,跟投方包括復星集團等多家企業和機構,君聯資本、高通創投和晶凱資本繼續跟投。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小米宣布造車后投資的首家相關企業,為縱目科技增添了特別的意義。
2022年3月,縱目科技完成了超過10億元的E輪融資,由東陽冠定領投,遠海基金等多家機構跟投。此輪融資后,縱目科技的估值達到90億,正式成為獨角獸企業。
三次沖擊IPO失敗,三年虧損近16億
自2023年起,縱目科技在資本市場的光環逐漸褪去,公司面臨了一系列挑戰。
首先,公司高層經歷了劇烈變動,首席技術官(CTO)王凡及副總裁朱光偉、李旭陽等人相繼離職,這對公司的技術發展、業務擴張和戰略規劃產生了重大影響。失去了技術領袖的指導,公司可能面臨項目執行不連貫和創新能力下降的問題;而在戰略層面,缺少資深高管的指導可能導致公司發展迷失方向。據前員工透露,2023年上半年公司業績不佳,盡管下半年有所回升,但主要得益于與一家頂級汽車制造商的高階智能駕駛業務合作。然而,由于軟件架構設計不當、人員配置過剩和內部沖突等問題,公司的智能駕駛技術和產品遲遲未能實現突破,項目開發和交付進度緩慢,導致合作車企的明星車型交付延期。
此外,主要客戶更換泊車產品供應商對縱目科技的主營業務造成了巨大沖擊,導致公司收入增長大幅放緩。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4.98億元,同比增長僅為6.18%,與2022年108.44%的增速相比,差距明顯。盡管下半年獲得了一家頂級汽車制造商的高階智能駕駛業務,但由于上述問題,公司在智能駕駛技術和產品方面未能取得顯著進展,影響了與車企的合作和市場聲譽,也對公司的業務拓展造成了影響。
在資本市場,縱目科技的上市之路同樣充滿波折。
自2017年起,公司一直在尋求在A股和港股上市以籌集更多資金,但三次嘗試均未成功,包括在新三板和科創板的上市失敗,以及今年年初提交的港股IPO申請未能通過審核。
2017年,縱目科技首次在新三板上市,但不久后便宣布退市。
2022年11月,公司嘗試在科創板上市,但在2023年9月撤回了IPO申請。
今年3月28日,公司向港股提交了IPO申請,但由于招股書滿6個月后未獲批準,公司的港股上市申請于2024年9月28日失效。
根據2022年的銷售收入,縱目科技在中國乘用車ADAS解決方案市場中排名第五;在中國乘用車自動泊車解決方案市場中排名第二;在中國乘用車APA泊車解決方案市場中排名第一。
盡管縱目科技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公司的財務虧損卻在不斷攀升。根據其招股說明書,2021年至2023年,縱目科技的年收入分別為2.25億、4.69億和4.98億人民幣,而同期的凈虧損額分別為4.34億、5.88億和5.64億人民幣,調整后的凈虧損分別為3.82億、4.77億和5.16億人民幣。累計三年,縱目科技的總虧損額接近16億人民幣。
在連續虧損的背景下,縱目科技今年初推出了一項新業務——無人駕駛能源機器人“FlashBot”閃電寶,目標是為電動汽車提供智能化的充電解決方案。
然而,新業務的拓展并沒有立即緩解公司的財務壓力。據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新業務需要巨額資金投入,加之與長安汽車合作的項目開始放量,縱目科技短期內資金壓力增大,這影響了員工工資的及時全額支付。
對此,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目前我們是在發放工資時先支付一部分,剩余部分預計將在大約兩個月內補齊。”
該負責人進一步透露,2023年縱目科技與長安汽車簽訂了行業內規模較大的訂單之一,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執行,因此需要大量采購原材料。為了確保生產不受影響,公司決定優先保障生產資金,暫時延緩工資發放。此外,公司已與一家國有企業達成協議,預計年底將有資金注入,因此在這個時間點對員工工資支付進行了調整。
智駕領域冰火兩重天
盡管自動駕駛技術近年來吸引了大量投資關注,但由于短期內難以實現商業化盈利,許多企業在經歷多輪融資后,將目光投向了上市這一途徑。
與縱目科技連續三次IPO嘗試未果形成對比的是,小馬智行成功在美股市場上市。11月27日,小馬智行在納斯達克掛牌,IPO發行價定為每股13美元,市值超過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0億元),成為年度最大規模的美股IPO之一。在上市前,小馬智行已經完成了數輪融資,吸引了紅杉中國、IDG資本、中阿共同投資基金、文萊投資局和中國一汽等知名投資機構。
此前的10月25日,文遠知行也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球首個Robotaxi領域的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收盤時,文遠知行股價報16.55美元,市值達到44.9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9.81億元)。在上市前,文遠知行完成了10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11億美元,投資者包括何小鵬、廣汽集團、英偉達、博世、IDG資本和啟明創投等。
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是今年成功IPO的兩家自動駕駛企業。與此同時,也有其他自動駕駛企業如縱目科技傳出裁員、停薪等負面消息。
禾多科技是廣汽集團重點投資的自動駕駛公司。自2021年起,廣汽集團與禾多科技簽訂了深化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智能汽車技術。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廣汽資本領投了禾多科技的C1、C2、C3輪融資,廣汽集團對禾多科技的投資總額已超過4億元人民幣。
盡管禾多科技擁有車企背景和一定的技術實力,但現實總是充滿變數。
自2023年上半年起,禾多科技多次被爆出資金鏈問題、拖欠工資、員工離職和法院限制消費令等不利消息,公司狀況一直不容樂觀。公開信息顯示,從2023年3月至2024年7月,禾多科技法人倪凱向多家金融機構進行了6次股權質押,但籌集的資金不足200萬元,對于一家曾擁有超過600名員工的公司而言,這無疑是杯水車薪。
2024年8月初,禾多科技傳出解散大數據和研發部門、核心管理層離職和員工遣散的消息。基于這些信息,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禾多科技的前景堪憂。
另一邊,專注于干線物流的自動駕駛企業千掛科技遭遇了業務收縮和全員降薪的困境。自今年9月底起,公司開始縮減運營規模,到了10月中旬,其在廣州和深圳的辦公室已經關閉。
千掛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孫浩文向外界透露,公司目前正處于破產清算階段。“大部分員工已經離職,只有少數在北京的員工仍在處理清算事宜,我們還在與潛在買家討論出售公司的資產。”他說道。
千掛科技,成立于2021年7月,是一家專注于智能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的高科技公司。
在自動駕駛領域,千掛科技曾因其強大的團隊背景而迅速嶄露頭角。公司成立之初就迅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強大的團隊背景幫助千掛科技在成立初期就獲得了兩輪融資。根據公開信息,千掛科技在成立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兩輪天使輪融資,總金額達到1.915億元人民幣,投資者包括IDG資本、順豐控股、小鵬汽車、星航資本和BV百度風投等。
然而,千掛科技目前的處境比縱目科技和禾多科技更為嚴峻,已經走到了行業的邊緣。
今年自動駕駛行業的企業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冰冷的現實挑戰。
對于那些尚未實現自我盈利且研發投入巨大的自動駕駛企業來說,在商業化實現之前,他們只能依靠融資來維持運營。但是,即便是巨額融資也難以跟上自動駕駛領域的資金消耗速度,因此IPO成為了這些企業的理想選擇。
對于那些尚未上市的企業,如縱目科技,資金緊張已成為常態。
自動駕駛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對資金和自我盈利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對于縱目科技等企業來說,如何突破當前的困境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一事件也為整個智能駕駛行業敲響了警鐘。
行業洗牌才剛剛開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預計未來會有更多自動駕駛公司面臨經營挑戰。成功上市或許能為企業帶來生機,否則可能面臨淘汰。
猜你喜歡
文遠知行一季報:35%毛利率領跑行業,Robotaxi收入占比大增
2025年5月21日,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WeRide(Nasdaq: WRD)發布2025年一季度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