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180億,80后女強人帶出一個IPO
新能源風口上,一只獨角獸再次啟動IPO。
10月31日,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充電樁運營商“星星充電”母公司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幫能源”)上市輔導備案獲江蘇證監局受理,輔導機構為國泰君安。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9月萬幫能源就已經與國泰君安證券簽署過輔導協議,擬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并上市,但此后就再無進展。
而今年1月份,據彭博社引述消息稱,星星充電考慮香港上市,募資約5億美元,可能尋求在上市時獲得約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9.02億元)的估值。
隨著今年10月25日萬幫能源再次與國泰君安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星星充電或將重啟A股IPO。
如今的星星充電與特來電、國家電網共同躋身充電運營商第一梯隊,在行業競爭白熱化階段,星星充電這次能否順利實現IPO。
80后女強人創業,干出一個超級獨角獸
星星充電背后是一位80后女強人的“彪悍”的二十年。
邵丹薇生于1982年,常州人,草根出身,19歲時,她為了湊足大學學費,懷揣13元錢,獨自一人來到南京打工,開啟了她的勤工儉學之路。2004年,大學畢業的邵丹薇放棄江蘇衛視、深圳發展銀行等知名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機會,卻選擇做最基層的汽車銷售顧問。
加入萬幫汽車之后,邵丹薇僅用1個月就成為銷冠,3個月升任銷售經理,6個月成為品牌全國體系內最年輕的總經理,1年便出任萬幫車業集團總裁。
之后的十年里,邵丹薇帶領萬幫汽車保持年均70%以上的增長率,曾創下年銷售收入超200億元的紀錄,成為蘇皖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
但十年后,邵丹薇選擇重新創業。彼時,她發現很多知名車企都在關注新能源汽車,但她并沒有去參與造車,而是聚焦到一個細分領域——充電樁。
當她決定創業后,還拉來了萬幫汽車創始人丁鋒當合伙人,在內部孵化這個創業項目。
2014年,邵丹薇與其老板丁鋒在常州成立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二人分別持股50%。二人通過萬幫新能源投資控制萬幫能源。同時,萬幫能源的核心品牌之一星星充電正式創立,邵丹薇開啟自己的創業生涯。
公開信息顯示,萬幫能源專注于電動汽車充電系統和智能微電網系統的研發、制造、運營和服務,旗下擁有星星充電、美麗充、星星能源、國創能源、碳跡等品牌。星星充電則主要為全球客戶提供設備、平臺、用戶和數據運營服務,借助車輛銷售、私人充電、公共充電、金融保險等業務打造用戶充電全生命周期平臺。
在新能源風口下,作為最早一批充電樁運營商,星星充電很快開始早期的跑馬圈地,在這期間,也引起了外部資本的關注。
據了解,自2014年成立至今,星星充電已經完成四輪融資。2018年完成國開發展基金投資的天使輪融資。2020年引入了康源匯盈、嘉興晨熹、德載厚資本。2020年9月,星星充電宣布獲得8.55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和施耐德電氣領投,建銀國際、國創中鼎、上海國和、武進高新區平臺公司等跟投。
2021年5月,星星充電宣布完成B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IDG、北京泰康投資、禹達投資、寶龍與遠洋地產等跟投,投后估值為155億元,并成為亞洲數字能源領域頭部獨角獸。
今年5月,星星充電上榜《2024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估值180億元。
股權結構上,萬幫能源由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持有萬幫能源約75%的股份,邵丹薇和丁鋒的總持股比例均為39.6912%。
此外,天眼查信息顯示,中金資本直接持有萬幫能源3.1262%股權,系最大的外部機構股東;新希望集團為第二大機構股東,持股比例約2.2623%;施耐德電氣持股1.34%,IDG持股1.29%。
若按180億估值算,邵丹薇這次創業,已經掙來超70億身家。
54.5萬個充電樁撐起中國第二大充電樁運營商
星星充電成立后便發布了第一臺互聯網充電樁。所謂的“互聯網充電樁”,即利用互聯網思維,發起“眾籌”建樁活動,并引入物聯網技術,形成“云(平臺)、管(充電場站)、端(硬件設備)”的商業形態。
作為充電樁運營公司,星星充電緊抓中游這一充電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目前,星星充電平臺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和地區,注冊用戶超2000萬,平臺服務各類合作伙伴超15000家,平臺運營充電場站超80000座。
2024年4月,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星星充電的充電樁十年累計銷售量全球第一。
據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星星充電運營新能源充電樁54.5萬臺,位居行業第二名,比第一名特來電少3.2萬臺。
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越來越高,國內新能源充電樁賽道在資本市場熱火朝天。如今市場上已經有特來電、星星充電、云快充、國家電網、蔚景云等一眾企業,并且不時有行業巨頭加入。
在行業跑馬圈地階段,眾多充電樁廠商基本在虧損運營。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特來電董事長于德翔也曾公開表示,“成立前四年虧得心驚膽戰,也不知道行業拐點什么時候才會出現?!?
然而,在2020年,邵丹薇就曾透露,“星星充電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持續盈利的充電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