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最高檢點名,“清倉式分紅”引爭議,富友支付四戰IPO意欲何為?
又一家內地支付公司沖擊港股。
近期,第三方支付機構富友支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成為繼連連數字后又一家沖擊港股的內地支付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數據,按2022年的交易筆數計算,富友支付以12.9%的市場份額,在中國獨立綜合數字支付服務提供商聚合收單市場中排名第一。
富友支付的上市之路頗為坎坷。2015年、2018年、2021年,富友集團及富友支付曾三次沖刺A股,均在輔導期內終止。
值得注意的是,富友支付近些年凈利潤和毛利率出現下滑趨勢,其業務結構也缺乏足夠的競爭力。此外,富友支付還多次因合規問題被監管處罰。
更令投資者擔憂的是,富友支付在遞表前進行了巨額分紅。這樣的行為使得富友支付的上市之路更加迷霧重重。
01
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6.90%,富友支付什么來頭?
富友支付成立于2011年,具有央行頒發《支付業務許可證》,同時公司還有中國香港及美國的支付牌照,為各類客戶提供全面的數字支付服務和商業解決方案。
富友支付創始團隊及中高層大多擁有中國銀聯、商業銀行、知名互聯網公司的資深從業背景,也因此迅速在支付領域嶄露頭角。到2023年,公司完成了銀聯、網聯、美國運通、VISA、萬事達卡、JCB、Discover等主流卡組織的成員接入,并與超過60萬的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其業務范圍主要包括綜合數字支付服務和數字化商業解決方案兩大塊,綜合數字支付服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從2021年至2023年,綜合數字支付服務業務占公司營收比重持續穩定在90%以上。
從營收數據來看,富友支付在過去三年實現了快速增長。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分別達到了11.02億元、11.42億元和15.06億元,營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6.90%。
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國內支付行業的迅猛增長。據統計,中國支付市場的總支付額(TPV)從2019年的4029.4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5143.7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8.5%。據預測,到202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6750.5萬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5.2%。
根據招股書數據,從支付企業關鍵指標“總支付交易額”(TPV)情況看,該公司平臺的年處理TPV由2021年的1.7萬億元增至2023年的2.0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8%,平臺的年處理交易數量由2021年的72億筆增加至2023年的119億筆,復合年增長率為28.6%。
自成立以來及截至2023年年底,富友支付TPV逾人民幣13.6萬億元,完成了超過404.0億筆支付交易。富友支付已經累計為大約430萬名客戶提供了服務,這些客戶遍布零售、餐飲、金融等多個行業。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以TPV計算的全國數字支付提供商排名中,富友支付以1.7萬億的規模排在第10位,市場份額約0.8%。排在前三名的分別是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銀聯,市場份額分別為40.7%、25%、8.4%。
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2年的交易筆數計,富友支付在中國獨立綜合數字支付服務提供商聚合收單市場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為12.9%。
值得一提的是,富友支付也在積極拓展境外支付業務,今年5月富友支付旗下子公司Mega Team與星展銀行(香港)在新加坡、印度等市場就本地收款賬戶服務展開深入合作。
02
盈利能力持續下滑,富友支付再戰港交所
在富友支付的高光時刻之下,一系列問題逐漸浮現,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其盈利能力的持續下滑。
據報告,從2021年至2023年,富友支付的凈利潤分別為1.47億元、0.71億元和0.93億元,整體下滑了36.73%,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同時,公司的毛利率也連續三年呈現下滑趨勢,從30.5%降至25.2%,共減少了5.3個百分點。
富友支付對毛利率下降的原因給出了明確的解釋:中國境內支付服務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境內支付服務的毛利率從2022年的23.1%下降至21.1%。隨著交易量增加,收單服務的傭金增加,作為加強渠道合作伙伴的定價策略的一部分,公司提高了若干渠道伙伴2023年傭金率。
而在跨境數字支付服務方面,該業務毛利率也由48.9%下降至2023年的36.3%,這主要是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公司不得不降低服務費并增加了傭金支出。
然而,除了經營業績的疲軟,富友支付在合規性方面更是面臨嚴重挑戰。作為第三方支付公司,合規性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石。然而,富友支付在合規性方面多次出現問題,成為行業的反面教材。
從2014年因反洗錢不力被央行處罰,到2020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點名批評,再到近年來多次因違反外匯管理規定、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被處以高額罰款,富友支付的合規性問題愈發凸顯。
就在今年2月,富友支付因違反規定辦理經常項目資金收付,被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予以沒收違法所得17539.13元,罰款65萬元。這一系列事件不僅嚴重損害了富友支付的聲譽,也對其上市之路構成了重大阻礙。
天眼查顯示,從2017年至今,富友支付被行政處罰總金額達666.12萬元。此外,截至目前富友支付共有313條司法案件,其中85.9%的案件身份為被告,近五年里2020年案件占比最大,達22.7%。
此外,富友支付還面臨著貿易應收款項可收回性風險。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主要包括綜合數字支付及數字化商業解決方案等。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底,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分別約為5490萬元、7080萬元及6300萬元。如果客戶在結算時延遲或拖延,將對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盈利能力下滑不說,合規問題又成為攔路虎,富友支付的確很難讓投資者對其未來抱有太大的信心與期待。
03
行業競爭加劇,清倉式分紅引爭議
富友支付在2023年實現了15.06億元的營收和0.93億元的凈利潤,和同行相比并不突出。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拉卡拉營收59.34億元,歸母凈利潤4.58億元;嘉聯支付營收約25.80億元,凈利潤3.83億元。
富友支付目前主要以境內支付業務收入為主,招股書數據顯示,2023年,富友支付境內支付業務收入為13.22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達到了驚人的87.78%。然而,境內支付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不僅有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存在,銀行也親自下場開展數字化業務,這使得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被取代的風險。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內地有186家持《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支付提供商,其中一些公司在品牌、財務資源和客戶基礎方面擁有更強的實力,未來可能投入更多資源于服務開發和營銷,提供低價或創新服務,從而侵占市場份額。富友支付沒有大樹依靠,競爭優勢不強。
更糟糕的是,市場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熱情在螞蟻集團上市夭折后逐漸降溫,而同類公司連連數字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即破發,更是加劇了市場投資者的謹慎態度。目前,在內地和香港上市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寥寥無幾。
此外,富友支付在準備上市的過程中,還面臨中國證監會無實際控制人的質疑。天眼查顯示,富友支付公司股權結構極為分散,持股96.4890%的是上海富友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但此公司擁有49名股東,其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富友號投資中心僅持股10.5274%。
日前,中國證監會發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要求富友支付補充說明公司無實際控制人的依據和合理性等情況。
更為引人關注的是,富友支付在遞表前還進行了巨額分紅。2021年至2023年,公司派息總額達到了2.85億元,占三年凈利潤總和的91.6%。這種“清倉式”分紅引發了市場的猜測,是否是為了讓原有股東在上市前大額套現。
與此同時,富友支付近三年來估值未發生變化。自2020年至2023年,其估值一直維持在36億元人民幣。這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其未來業績的擔憂和不信任。
富友支付在上市路上已經努力了近十年,但凈利潤和毛利率的下滑、業務結構的缺乏競爭力、合規問題的頻發以及上市前的巨額分紅,都為其上市之路增添了重重困難。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讓市場投資者對富友支付的上市前景充滿了疑惑和不確定性。
猜你喜歡
富友支付再沖IPO:九成利潤被分紅,盈利能力下滑
富友近期再次更新招股說明書,繼續推進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進程,此次由中信證券和申萬宏源香港擔任聯席保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