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味精:從紅海中找到藍海市場的隱形冠軍
2000年,眾多味精企業紛紛倒閉,梅花味精作為行業的門外漢,卻毅然投身一片紅海。
從國內味精企業不屑的出口市場,從它們忽視的快消品牌服務中,梅花找到了一片藍海,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
根基穩固后,梅花出擊日益焦灼的快消市場。但正是在這片日漸慘烈的紅海之中,梅花再次找到了新的藍海市場。
從隱形冠軍到家喻戶曉,從門外漢到世界最大的氨基酸廠商,梅花味精的成功秘籍到底是什么?
隱形冠軍
1908年,日本味之素發明了味精,將鮮味帶入千家萬戶。
由于價格高昂、戰爭等因素的影響,直到1950年,中國的味精企業才開始出現。到1980年,味精技術趨于成熟、成本逐年降低、市場逐漸擴大,全國味精生產廠家達到約80家。由于味精行業技術門檻并不高,80年代味精企業開始飛速發展。
此時的梅花生物創始人孟慶山,還是部隊轉業后進入河北廊坊商業局的公務員。1982年,他在廊坊東沽港木材公司擔任總經理,開始下海經商,并開始了十幾年的商業生涯。
90年代,“味精大王”蓮花冉冉升起,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調味龍頭,國內各種“x花”牌味精百花齊放。1994年,我國味精年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且以每年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增長。
由于味精的技術門檻較低,1999年,國內的味精競爭開始白熱化,眾多中小味精企業紛紛破產倒閉。
面對“尸橫遍野”的味精行業,孟慶山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投入全部積蓄,all in味精行業。
味精生產技術壁壘不高,所以經營效率是競爭的關鍵。有資本積累,孟慶山有實力建設現代化工廠。另外,味精生產需要大量玉米,在食品貿易領域浸淫多年,孟慶山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這是梅花味精成立的底氣!
但初出茅廬,想在已經接近飽和的市場突圍絕非易事。
孟慶山卻早已成竹在胸,因為他眼里的味精市場是另一番景象。
他將味精的銷售重新分成了三部分:原料(谷氨酸鈉)出口;大客戶供應(如方便面、瓜子、醬等食品);快消費市場。彼時雖然國內的老牌味精企業競爭激烈,但它們主要集中在快消市場,另外兩部分卻是充滿機會的藍海。
孟慶山做了三個細分市場三分天下的宏偉藍圖。
為了差異化突圍,他將第一階段的攻堅重點放在了出口和大客戶供應上。這兩個市場屬于買方市場,只要產品品質好,銷售不愁。
2002年,借著快消品牌迅速崛起的機會,方便面、雞精、瓜子……幾乎所有相關行業的巨頭都成了梅花的客戶,梅花分到了時代紅利。它還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關系,產品出口占銷售總額的30%左右,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
面對國內消費市場的提速和出口、商業兩個市場的基本成型,“不甘心代工一輩子”的梅花味精,2004年啟動了快消市場的攻堅戰。
家喻戶曉
當時,味精企業很多都有六七十年的歷史,雖然行業競爭殘酷,但品牌的營銷意識很弱,包裝也是數十年前的老面孔,更沒什么渠道管理可言,業務員卷款潛逃的事情屢見不鮮。
梅花看到了機會,決定在味精行業掀起一場革命!
為了刺激經銷商的熱情,梅花采取了高定價、高促銷的策略。它將梅花味精的出廠價訂到了每噸8000元的天花板價格,不但為經銷商留出了充足的利潤空間,還為每噸產品提供了1000元左右的促銷物料。
梅花迅速吸引了大批經銷商,并實現了現款現貨。2004年,梅花很快覆蓋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城市。
但經銷商很快給梅花上了一課。
他們把梅花的促銷品和利潤,當成了降價的本錢,在零售端打起了價格戰。終端價格的混亂,讓梅花的高端定位岌岌可危。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之后,梅花味精的市場占有率連1%都沒到,甚至在河北的基地市場都沒立住。
2005年底,經過痛苦的反省,梅花找到了失敗的癥結:連自己的大后方都沒有鞏固好的梅花,顯然缺乏戰略性的市場規劃和細致的戰術指導。
各種類型的區域市場平均用力,而非“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滅”,必然導致打不了勝仗。激進的區域擴張,分散了火力,讓個別省份月銷量僅為2噸。另外,沒有針對性的市場營銷戰術,讓促銷和渠道管理的隨意性很強,成功自然不易。
要打勝仗,不能蒙眼狂奔。
梅花重新評估了市場,發現城市市場被各大品牌牢牢盤踞,想要奪取江山絕非易事。但縣級市場卻是一片未經開墾的“處女地”,這塊市場雖然看上去不夠“高大上”,但如同新中國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勝利一樣,這片廣闊的市場具有無限的可能。
最關鍵的,要拿下這塊價格敏感的市場,成本和價格是制勝之道。具有資本和規模優勢的梅花,有著任何品牌都無法匹敵的優勢。“搶先一步+成本優勢”,梅花在這塊市場挖下了一條深深的護城河。
就這樣,梅花來了一個180度的戰略大轉彎,借著“新農村運動”的政策春風,拉開了“2006決戰河北市場”戰役。
2006年,梅花在河北打響了終端戰、渠道戰、促銷戰。梅花選擇了視覺辨識度極高、更受縣城市場歡迎的大紅色作為品牌形象。在河北21個重點縣城,重點路段的街區店面及農貿市場,用門頭、包柱、海報、易拉寶、燈箱、橫幅做出了一片“紅色海洋”,向用戶發出紅色沖擊波。
為了快速觸達消費者,梅花味精還借著“新農村運動”舉辦了梅花味精杯首屆秧歌大賽,品牌的聲量和用戶互動瞬間提升。為了調節不同時間的味精銷售,梅花還定制了折扇、桌布、抽獎等活動,用消費者有需求和喜歡的東西,刺激用戶需求。
借鑒此前的失敗教訓,梅花開始與經銷商建立利益共同體,加強對渠道的把控能力。通過專業培訓,旅游等方式與其情感溝通,為經銷商建立協銷團隊幫助其拓展社區、餐飲等團隊并開發完善營銷網絡,建立完善的經銷商積分、返點等管理和保障體系,讓梅花的“手”真的伸到了渠道的終端,從而確保渠道管控。
僅僅半年時間,梅花味精便躍居河北市場的老大位置。2006年8月,梅花味精在河北市場的市場增長率是2005年同期的300%。
固若金湯的河北市場,預示著梅花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成功開局。
2006年,梅花以年產谷氨酸鈉40萬噸的規模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產商之一,并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最具競爭力品牌”稱號。
孟慶山意識到在這個特殊的行業,慢了會被時代淘汰,但跑得太快也因為冒進吃癟,“比競爭對手先邁一條腿才是最實惠的”。
以河北市場為模板,梅花重新構建了營銷渠道和價格體系。制定了用兩年向遼寧、山東進行輻射,取得這兩個市場的勝利;再用兩年時間,向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河南、陜西進行輻射,實現華北全面勝利的計劃。
首先,砍掉省級總經銷,將渠道扁平化。按照一個城市一個代理商和城鄉分離的原則,梅花將自己的渠道重心下移,與代理商重新簽訂協議,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新路。
其次,梅花還加大了對經銷商的服務力度。梅花培養了一支200人左右的營銷專業隊伍,對3噸以上的進貨量進行免費配送,收款24小時內即發貨。除對經銷商的培訓服務外,也果斷中止違規經銷商的資格。
第三,重點突破餐飲市場。味精在餐飲與零售上的比例基本是7:3,餐飲市場需求量大、品質要求低是一片更廣闊的處女地,為了快速搶占窗口期,它們把下沉市場的餐飲渠道作為重中之重。
經過2006年的成功布局,已經捋順了戰略進度,掌握了渠道管理方法的梅花,開始了營銷加速過程。2007年,梅花與中央電視臺《天天飲食》欄目合作,拉開品牌建設的序幕。2008年,倪萍成為梅花味精的形象代言人。
鑒于快消市場首戰告捷,2008年梅花全面挺進快速消費品市場。
首先,它們開始借助已經建立的快銷渠道,提供多元化的產品。在味精、雞精的基礎上,向香辛料、復合調味料、醬油、食醋、醬料、高湯等品類延伸。
其次,具備了沖擊一線品牌的梅花,開始挑戰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一場全國攻堅戰打下來,梅花發現很多品牌的產品都不符合國家標準,于是它一邊教育市場一邊做起了行業標準制定的工作。
“打造百船,完成百噸,拓展百城,實現百億!”在洪亮的口號和精準的戰略布局中,梅花從行業隱形冠軍,沖進味精品牌前三名,從幕后走上了前臺。
效率與多元化
要獲得在三個市場的競爭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是企業最深的護城河。
孟慶山對世界味精的先驅味之素在生產味精的廢水里養魚,并且用這些魚來招待貴賓的做法印象深刻。他一直希望這個場景能夠在自己的工廠中實現。零排放不僅是一種環保責任,也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效率。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梅花與中石油一起,成了國內最早建設水循環系統的企業。
梅花集團70%的水是循環利用的。水循環過程中的沼氣被用到熱風爐當燃料;高濃度的廢水提出菌體蛋白,用作高級飼料添加劑。高濃度的廢液還被做成有機肥,將廢物的價值發掘到最大。
“我們已經把節約能源做到淋漓盡致了。我們企業每年消耗100萬噸玉米,生產副產品70萬至80萬噸,味精40萬噸,幾乎把所有的成分都轉化成了產品。”孟慶山說。
2006年,國家標準是一噸煤創造600美元,梅花集團每噸煤的產值卻達到了1800美元,到2008年又攀升到2600美元。它們的目標是追趕日本每噸煤創造5000多美元的水平。
2008年,在味精三大市場三分天下的梅花,似乎已經沒有新的增長空間了。
但對標先行者的好處是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日本味之素早在幾十年前就在動物氨基酸營養行列收獲頗豐,這讓梅花在2008年又搶在行業之前進入了動物營養氨基酸行列。
梅花新的第二生長曲線悄然形成。
2010年以來,隨著“味精致癌”傳言愈演愈烈和行業競爭的加劇,梅花的凈資產收益率一直在下降,2013年已經跌落至5.5%,而且2014年下降幅度非常大。
為了轉變頹勢,梅花加速了開源節流。
梅花以生物發酵為主軸,開始橫向拓展多條氨基酸生產線,滲透向功能食品活性成分、飼料添加劑、醫藥中間體等諸多領域,從而實現開源,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在節流上,通過圍繞玉米、煤炭生產區,建立吉林白城、內蒙古通遼,以及新疆五家渠建立起了三大基地降低成本外,還對電、汽、合成氨、硫酸等能源和大宗輔料完全實現自給自足。將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進行最大限度的應用,制造出玉米漿、玉米胚芽、飼料蛋白、有機肥料等一系列副產品。
產銷兩端的優勢疊加,讓梅花生物2022年的營收達到279.37億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1.14%,實現七連增,凈利潤44.06億元,同比增加83.42%。其中,動物營養氨基酸類產品實現收入149.06億元,貢獻了公司48.25%的利潤;食品味覺性狀優化產品收入100.99億元,占總利潤的31.18%。
梅花從曾經的味精巨頭成功轉型成飼料大戶,并朝著合成生物學領軍企業進發。2012年至2022年,公司累計分紅達到86.51億元,整體分紅率達62%,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捧。
不過,一路高歌的梅花生物并非高枕無憂。
雖然通過規模化生產和生產率提升,梅花具備了一定的成本優勢,但如今在多元化探索上并不順遂的日本味之素,正是梅花向生物醫藥領域進發的警鐘。生物領域對研發的高依賴性和產出的不確定性,對梅花的技術功底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面對新的競爭,梅花是否真的做好了準備,我們不得知。
2020年11月8日晚,孟慶山因操縱“梅花生物”股價,被沒收違法所得3059.88萬元,處以罰款9179.63萬元,并十年禁入證券市場的消息,還是讓人不禁擔心,如果發現了資本市場的“吸金捷徑”,梅花會不會丟失曾經的斗志和逆勢擴張的霸氣,從而失去公司更廣闊的可能性。
猜你喜歡
618調研:大促期間會選擇閃購下單的用戶不足一成
今年618,閃購平臺入局試圖從大促市場分一杯羹。當閃購“30分鐘送達”撞上“囤貨季”,這場速度與深度的對壘,究竟能對日趨成熟的年中大促帶來幾分震撼,備受矚目。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