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逐鹿萬億商業航天賽道,聚焦可回收火箭技術
今年以來,商業航天賽道熱鬧非凡。
海外SpaceX“星艦”重型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引起廣泛關注,雖然結果并未成功入軌,但意義非凡,作為目前世界上推力、載重最大、單位重量發射成本廉價的火箭,星艦向人們展示了商業航天的無限前景。
而放眼國內,北京、西安、安徽、廣州、重慶、武漢等多地設立產業基金或建立產業基地,來支持商業航天發展。
從2015年國內商業航天元年開始,商業航天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大家都“摸著馬斯克過河”,期待中國的“SpaceX”、“藍色起源”、“火箭實驗室”也可以早日誕生。
空天引擎也是其中之一,瞄準液體可回收復用火箭,搶占萬億藍海市場。
動力先行+軍民結合
隨著2015年國內商業航天元年開始,國內開始涌現商業航天項目,包括商業衛星公司也開始蓬勃發展,但到了2018年,國內發射火箭次數達到30余次,依然很難滿足商業衛星公司的發射需求,存在“星多箭少”的情況,火箭運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大規模衛星部署的一個痛點。
彼時在航天一院從事火箭和飛行器研制的章成亮看到了商業火箭的市場機會,同年在西安成立空天引擎,瞄準可回收復用液體運載火箭。
在技術路徑方面,空天引擎從成立之初便堅定地選擇了和SpaceX同樣的液氧煤油運載火箭路徑。不可否認的是,液體火箭的研發難度很大,而在此基礎上可回收復用火箭的技術路徑難度更大,但這幾乎是目前商業火箭的主流技術路徑和最佳實踐。
空天引擎投融資副總裁劉鵬飛告訴獵云網,目前SpaceX可達到的一級火箭回收復用占據火箭成本的70%。所以一級運載火箭的回收重復使用可極大降低商業火箭的發射成本。
而想要攻堅液體可回收復用技術,其80%的技術難度在于發動機技術,發動機既是火箭技術門檻最高,也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因此,空天引擎采取了動力先行策略。
目前,空天引擎經過四年的研制,已掌握低成本深度變推力火箭發動機核心技術,特別是其核心的針栓噴注燃燒技術,直接對標SpaceX的梅林發動機技術水平。劉鵬飛告訴獵云網,空天引擎的液體火箭燃料主要為液氧和煤油,其中液氧為低溫燃料,煤油為常溫燃料,兩種燃料的流量配比需要保持相對穩定才能保證燃燒、防熱和推力穩定,而針栓噴注燃燒是其中燃燒最穩定、結構最簡單、成本最低廉的技術,空天引擎自主研發的針栓變推力發動機無論系統性能、燃燒穩定性還是可實現的可靠性,都是實現一級火箭垂直回收的重要保證。
目前,空天引擎針對液體可回收復用火箭的發動機研發已處于定型前的可靠驗證階段,計劃于年底試驗基于火箭二級的公里級回收飛行,以驗證動力系統可靠性和控制算法,積累長期發展所需的試驗數據,并計劃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首型火箭入軌發射。
空天引擎計劃首型商業運載火箭AX-1運載能力達300kg,發動機單臺推力達3.5噸,并計劃迭代產品AX-11運載能力達4.5噸,發動機單臺推力50噸,實現商業運載火箭由小到大迭代發展。
雖然技術路徑清晰,但商業火箭依然是一個燒錢的賽道,資金投入大,并且研發周期長。
因此,空天引擎“移植”液體火箭技術開發針對防務領域的超音速平飛火箭。5月17日,空天引擎“衛風一號”(AW-1)超音速平飛火箭地面助推飛行試驗成功。按照規劃,“衛風一號”超音速平飛火箭還將在后續繼續開展短程程控機動飛行和長程程控機動飛行試驗,并在2024年初步具備提供客戶飛行服務能力。
一方面,超音速平飛火箭率先商業化打開了空天引擎的第二業務曲線,可以提前實現自我造血,降低企業發展風險;另一方面,通過超音速平飛火箭可以在生產制造、飛行控制等方面積累經驗,也為液體火箭技術研發、團隊融合、質量控制等方面夯實基礎。
逐鹿萬億航天賽道
根據《2022商業衛星產業藍皮書》報告顯示,從2016年到2021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增速每年都超過22%。據艾媒咨詢測算,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的市場規模預計突破1.5萬億元,相較于2020年增長47%。
市場熱起來了,也卷起來了。但從整體來看,國內商業航天依然處在起步階段,還未形成競爭格局。
劉鵬飛判斷,2025~2026年國內商業航天將迎來新的拐點,即多家商業航天公司可以提供穩定的液體火箭發射服務能力。
劉鵬飛坦言,商業航天不僅技術密集,也是一個人才密集、資金密集的賽道。
根據睿獸分析數據顯示,2016-2022年商業航天一級市場累計公開披露融資事件366個,披露融資總額262.7億元。從2016到2020年,融資事件穩步增長,2020年披露融資金額最高,達70.4億元;2021年融資熱度稍降,披露融資金額為48.91億元;2022年呈現回溫上升趨勢,已公開披露融資事件54個,披露融資金額66.65億元。
空天引擎成立以來也完成了三輪融資,分別來自2018年的文華海匯基金投資、2020年的隆基綠能實控人之一李喜燕女士的個人投資,以及2021年瓴峰資本投資,股權融資總金額近1億元。
而在人才團隊方面,空天引擎團隊目前60人左右,研發成員占比為75%,大部分成員擁有國家型號工作經驗。
空天引擎在年底計劃完成二級火箭公里級回收實驗,并將進行A輪融資,籌備火箭產線和擴充人員。未來,空天引擎希望可以補充國家隊,成為國內商業航天的一匹黑馬,為商業航天提供技術服務支撐。
面對浩瀚星空,劉鵬飛相信商業航天有無限的遐想,“美國已經有像藍色起源這樣做簡單的太空旅行的公司,未來,商業航天公司很有可能做小型空間站,可以提供太空旅館服務,也有可能將火箭技術應用到航天交通領域,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可以看到這樣的光景。”
猜你喜歡
榮耀Magic V3正式發布,9.2mm再次刷新折疊屏輕薄紀錄
榮耀Magic旗艦新品發布會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正式舉行。專注于宇航推進系統及航天飛行器研發,天兵科技完成超15億元C+輪新增融資
本輪融資由梁溪科創產業母基金(博華資本管理)、無錫產發、央視基金、國裕高華、德岳投資、乾瞻投資、中信建投投資、君度投資、鴻富資產、合肥瑞城、蘇州資管、首發展創投、國投泰康、秉鴻資本、中財騰華等多家知名機構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