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基金收官戰:大神紛紛跌落“神壇”,“黑馬”一枝獨秀
2022年即將收官,這一年A股在3000點附近來來回回,保衛戰打了一波又一波。“把錢還我,我不玩了!”,堪稱大部分股民的心聲。
受股市表現影響,各權益類基金也紛紛折戟沉沙,貨幣基金躺贏成“賺錢大戶”。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2.23
整體市場不振下,今年能有盈利的絕對是百里挑一了。時至年末,按照以往的基金排位賽劇情,今年冠軍基爭奪賽肯定已被“炒”的人聲鼎沸,疊加異軍突起的超額收益光環,今年排行榜前排必定吸引大波資金追隨。
但目前排名靠前的主動權益類產品中,被小規模基金包攬前排位置。其中,冠軍基金霸屏近一年,吸金僅18億。如此冷靜的購買力,是大家成長了,選基已不看排名榜?還是這屆冠軍基不香了?
01
首尾相差100%,主動權益業績分化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23日,在超500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年內實現正收益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共322只,其中42只漲逾10%。(主動權益型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以及靈活配置型基金)
最終排名雖仍未蓋棺定論,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以48.98%的較大優勢領先,或將成為年度主動權益類“冠軍基”。
另外,黃海管理的萬家新利和萬家精選A分別以44.03%、35.97%的收益率分別包攬第三、第四名。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只基金均重倉了煤炭、石油和地產等板塊,完美押中今年較亮眼的幾個板塊。
除了三只“萬家軍”,位列第五的金元順安元啟和位列第六的英大國企改革主題年內分別實現收益34.76%和31.77%。
這里重點說下,金元順安元啟還在暫停申購中,作為市場稀缺的微盤操作策略,今年以一舉之力打開了基民的選基格局。
對于市場質疑的垃圾股大王之說,繆瑋彬用實力證明了不管白貓還是黑貓。能抓到老鼠的都是好貓,同理不管是白馬龍頭還是垃圾股,能賺錢的都是好基。如果中小型公司想要破圈,不要再內卷營銷,請按照金元順元啟的樣子“抄”!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2.27
年度排名前的另一梯隊主動權益基金,是以招商核心競爭力A為代表的首的4只成立不足一年的基金。他們主要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生于市場震蕩相對低位處,又憑借小規模優勢,短期行情表現亮眼年內回報均超18%。
其中招商核心競爭力A的故事又增加了些“神奇”。11月1日大盤再度開啟反彈行情,招商核心競爭力A一個多月猛漲超35%!據悉背后的基金經理朱紅裕是位16年投資老將,側重于把握長期確定性,這只基金是他在招商的處女作,未來的表現我們拭目以待。
今年以來主動權益型基金業績情況一覽(不同份額合并)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2.23
與此同時,今年震蕩加劇,市場行情極致分化,基金經理行差踏錯賽道很容易造成“同基不同命”。比如,以-50.61%占據跌幅榜首金鷹轉型動力,三季度持倉均是是高價股,而且清一色電力設備(新能原)行業的熱門股,且估值較貴。
同樣,華寶科技先鋒A、華商遠見價值A、富國創新趨勢,因重倉科技和消費板塊,年內均跌超50%。
以此計算,主動權益類基金的首尾業績差超過100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主動權益型基金業績情況一覽(不同份額合并)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2.23
02
小規模基金大放異彩,年度冠軍規模頗顯落寞
年年都排名,今年的排位賽格外不同。從前排基金來看,今年小規模基金突出重圍當家做主,大放異彩,而曾經一呼百億應的明星基金絲毫不見身影。
據Wind數據統計,在當前年內收益位列前十位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9只基金規模均在20億元以下,甚至有部分基金徘徊在清盤水平線。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2.23。
更有趣的是,目前的冠軍基金規模僅為18億,相比年初0.82億元的規模雖有一定表現,但如果對比2021年崔宸龍管理規模暴增400億、2019年劉格菘的廣發雙擎飛漲80倍等冠軍吸金名場面,真同一個冠軍,不同命。
為什么今年的冠軍基不香了?筆者覺得主要基于以下兩點
1、經歷過被套的洗禮,冠軍基的濾鏡逐步被打破
今年的行情有點專克明星基金,5年來5只年度收益冠軍基金,除了2018年的債券型基金,截至12月23日,其他4只權益基金在今年震蕩的市場中都是負收益,有的甚至在同類倒數。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2.27
與此同時,今年眾多百億基金遭遇“規模業績雙殺”,凈值表現跑輸滬深300指數。比如之前備受追捧的謝治宇、傅鵬博、王宗合、胡昕煒、葛蘭、曲洋等明星基金經理,所管產品年內回撤幅度超過 20% 的并不在少數。
2、今年冠軍基金經理偏愛的行業,不被大眾喜聞樂見
黃海歷年來的持倉,一直都是地產+煤炭,而這兩個行業,一個是頻繁暴雷唱衰聲不斷,被稱已步入“黑鐵時代”;一個則認為是該淘汰的傳統能源。2020年黃海因堅持擁抱房地產收益僅為5.87%,跑輸同期同類型基金指數近34%。
今年黃海能突出重圍主要得益于俄烏沖突,爆發能源危機,助推煤炭走高,疊加今年地產絕地反彈。因此,市場認為他的冠軍更多是因為特殊因素驅動,是“苦坐寒窯,守的云開見月明“。
寫在最后
拿下冠軍,無疑是對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莫大肯定,同時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都好處多多。但這并不能完全代表未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市場風水輪流轉。今年大放異彩的小規模基金的業績保質期有多久,我們且走且觀察。
猜你喜歡
興證全球換帥,引發興業系萬億金融帝國的戰略深水區博弈?
這一人事變動不僅是“興業系”金融版圖內部治理調整的縮影,更折射出這家深耕福建30余年的金融集團在行業變局中的戰略抉擇。信達澳亞馮明遠基金規模遭腰斬,高位持有贛鋒鋰業被質疑
信達澳亞基金業績“滑鐵盧”直接拖累了母公司信達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下降45.03%。